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公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公蕴(越南语:Lý Công Uẩn;974年-1028年),又称李太祖(Lý Thái Tổ),字兆衍 [1],是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1009年至1028年在位,年号顺天。

李公蕴原为前黎朝的大臣,官至左亲卫殿前指挥使,赐姓黎。1009年,前黎朝发生内乱,李公蕴趁机夺取帝位。

1028年,李公蕴病逝,庙号太祖,谥号神武皇帝(Thần Vũ Hoàng Đế),葬于寿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李公蕴                 出生日期         974年3月8日
                外文名         Lý Công Uẩn                 逝世日期         1028年3月31日
                国 籍         大瞿越                 出生地         北江古法州亭榜村
                职 业         越南李朝开国君主                 在 位         1009年-1028年
                庙 号         太祖                 谥 号         神武皇帝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出生来历

  •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等越南史料记载,李公蕴籍贯北江古法州亭榜村(今越南北宁省东岸县),时至今日亭榜村中依然保存著李氏祖坟和家祠。但是,李公蕴出生时的具体状况在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 《大越史记全书》仅仅记载李公蕴在继位后追封生父为显庆王,并没有对其生父有更多的记载。 [2]
  • 越南民间传说李公蕴没有父亲,其母范氏游蕉山时,梦见与神人交合,随后便生下了李公蕴。李公蕴三岁的时候,范氏将其送到古法寺的法师李庆文处当养子。 [3]
  • 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桓死,安南大乱,久无酋长。其后国人共立闽人李公蕴为主。”
  • 在泉州晋江县安海镇发现的一本名叫《李庄厝内李氏房谱》的李氏家谱中则记载,李公蕴是李淳安的次子,幼年时随李淳安前往安南做生意;而长兄李公澡则被留在安海的李家庄中蔡乡,成为当地李姓始祖。
  • 华侨大学华人研究所李天锡教授,结合《宋史》和《元史》考证后认为,李公蕴和陈朝的开国皇帝陈煚均来自泉州安海,福建人后裔。
  •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李公蕴是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的后裔。

出仕前黎

李公蕴聪明好学,而且器宇轩昂。在他年幼的时候曾经游学于六祖寺。僧人万行见了李公蕴后,认为李公蕴是非凡之人,异日必然是一位治世明君。李公蕴长大了以后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去种田经商,而是喜欢涉猎经史。后来,李公蕴出仕于前黎朝,官拜殿前军,并娶黎桓之女黎氏佛银为妻,并被赐姓黎氏。 黎桓死后,前黎中宗嗣位,但不久就被弟弟黎龙铤杀害。群臣皆四散逃跑,唯独李公蕴抱着中宗的尸体痛哭。卧朝帝(黎龙铤)认为李公蕴是忠臣,任命李公蕴为四厢军副指挥使,引之为亲信。后来又升为左亲卫殿前指挥使。[3]

心怀异志

卧朝帝是一位暴虐的君主,他的统治不得人心。黎龙铤在位期间,古法州延蕴乡的一颗木棉树震裂,该乡的百姓在树根上发现了一行字:“树根杳杳,禾刀木落。十八子成,东阿入地,木异再生。震宫见日,兑宫隐星。六七年间,天下太平。”万行认为“十八子”就是“李”字,其谶寓意著黎氏当亡、李氏当兴。万行还私下找到李公蕴,认为他必然成为未来的君主。李公蕴害怕被卧朝帝知道,派遣兄长将万行藏在了蕉山。卧朝帝知道了这个谶语,并开始诛杀身边的李姓大臣。但卧朝帝信任李公蕴,李公蕴得以幸免于难。

经过了这件事后,李公蕴起了篡夺皇位之心,秘密培养自己的党羽,并深得人心。[2]

建立李朝

1009年,卧朝皇帝驾崩,皇太子黎龙乍年方十岁,卧朝帝的两个弟弟黎明昶、黎明提起兵争夺皇位。时任左亲卫殿前指挥使的李公蕴与右殿前指挥使阮低各率龙兵五百人,以保卫宫殿为名进入皇宫。祗候陶甘沐知道李公蕴觊觎皇位已久,劝其受禅称帝。李公蕴最初怀疑是个阴谋,威胁要将陶甘沐逮捕;但最终在陶甘沐的劝说下决定夺取皇位。在陶甘沐和万行的策划下,李公蕴率兵杀死了黎明昶 、黎明提,顺利篡夺皇位,恢复原姓李,建立李朝。次年改元顺天,群臣上尊号奉天至理应运自在圣明龙见睿文英武崇仁广孝天下太平钦明光宅章明万邦显应符感威震藩蛮睿谋神功圣治则天道政皇帝。 [4]追封生父为显庆王,生母为明德太后。[2]

迁都升龙

1010年,李公蕴认为旧都华闾地方狭窄,不适合作为帝都,于是下《迁都诏》,迁都大罗城(今河内),原因在于该地居于国内的中心地域,地势较高而险要,气候干爽,面积宽阔,交通与居住也很便利,具有作为国都的条件。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李公蕴乘龙舟来到大罗城下之时,忽然在龙舟旁边出现了一条黄龙。群臣认为是大吉之兆,李公蕴遂将大罗城改名为升龙城,大规模修建宫殿。又改古法州为天德府,北江为天德江,华闾为长安府。又在天德府修建宗庙,是为李八帝庙。李朝迁都龙(河内),使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对越南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溘然逝世

1028年,李公蕴在升龙的龙安殿逝世。群臣来到皇太子李佛玛居住的龙德宫,准备根据遗诏让李佛玛即位。李公蕴的其他三个儿子东征王、翊圣王、武德王听说此事后,各率家兵入禁城,埋伏于庆福门内,准备在李佛玛经过的时候将其刺杀。但李佛玛却从祥符门入宫,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随即李佛玛发现了三王的阴谋,派遣黎奉晓前去征讨,杀武德王,擒东征王、翊圣王。李佛玛顺利继承了皇位,是为李太宗。 [5]

人物政绩

  • 官制:实行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李公蕴制定了官员职级,他还模仿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各个路的长官称为知府,由朝廷委派的文官担任。[6]
  • 法律:李公蕴即位后一改前朝皇帝的作风,下令焚毁前黎朝的残酷刑具,此举使他得到了民心。
  • 赋税:李公蕴登基后便着手制定赋税条例,务求征课有度,以及制止官员贪污舞弊,损害国库收入。
  • 货币:李朝从太祖皇帝时起,随着政权逐渐稳固,社会秩序恢复,便开始铸造货币。
  • 军制:李公蕴在即位之后,就着手改组和整顿军事组织。李公蕴相当重视军权指挥,规字各皇子必须平时习武,随时派到各地任职或作战。
  • 宗教:由于李公蕴是僧人出身,极为笃信佛教,因此在其在位期间极力推行佛教。
  • 对外关系:

与北宋的关系:李公蕴登基后,一方面向宋朝通好,累次遣使入宋请求册封,以提高自己的威望.

与大理的关系:大理国是中国西南部的边境政权,与越南李朝为邻。越南地区早在第三次北属时期,便屡受大理国前身南诏国蒙氏侵扰。[7] 到李朝时仍与大理国发生冲突。

与占婆的关系:占婆(又称占城)位于现时越南中部及南部地区,是李朝南邻。早在李朝之前,越人已与占婆爆发多起战事,但与此同时,占婆国政府亦有遣使入越通好。[8]  

与哀牢的关系:越南的另一邻近民族哀牢,亦为李朝的攻掠对像。

人物纪念

  • 李公蕴所开创的李朝是越南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因此越南人十分尊崇李公蕴。越南首都河内有一条街被命名为“李太祖街”,海阳省海阳市也有一条“李公蕴路”。
  • 2010年越南举行河内建城一千周年纪念活动时,与中国合拍了一部名叫《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的电视剧。但由于剧中的于中国取景,与中国过于相像,最终未能上映。
  • 2011年8月,越南从俄罗斯购入两艘导弹驱逐舰以防卫中国,分别命名为“李太祖”号和“丁先皇”号。

参考资料

  1. 千年前泉州人李公蕴越南当皇帝 越南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东南网.2013-09-03
  2. 2.0 2.1 2.2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荆和编校: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4-1986:202-203页
  3.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荆和编校: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4-1986:198页
  4.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荆和编校: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4-1986:208-209页
  5. 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陈荆和编校: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4-1986:216-217页
  6.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71页
  7. 吕士朋.北属时期的越南: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1964:132-133页
  8. 乔治·马司培罗.占婆史,冯承钧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54-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