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權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權謹(1366年一1442年),字仲常;徐州人(今江蘇徐州)。明朝重臣、孝子。

是載入《明史》四十六名「孝義」著名孝子之一,才華橫溢。

黃帝後裔,唐朝權德輿(唐宰相、文學家)、以及宋朝著名抗金名臣、副宰相權邦彥之後人,其父權衡,明末著名史學家,《庚申外史》作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權謹                  出生時間          1366年
                  字   號          字仲常                  去世時間           1442年
                  所處時代          明朝                  籍 貫           徐州(今江蘇徐州)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永樂四年,權謹舉孝廉,任青州樂安縣令,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三考任滿升光祿寺掌醯暑丞。

永樂皇帝駕崩,仁宗欽定孝子,封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

權謹拜文華殿大學士之後,隨侍後來的宣宗皇帝朱瞻基(當時為太子)於東宮。

洪熙元年,朱瞻基赴南京,權謹隨侍在側。當時侍從的大臣一路上多有進獻,朱瞻基都推卻不接受。等到了權謹的家鄉徐州,他向宣宗進獻了《孔門聖賢圖像》,宣宗很喜歡,留了下來。

監國南京時,曾為政治漩渦中的太子化解重重危機。

宣宗為政初年,改通政使司右參議,為宣宗新政殫精竭慮,為大明「仁宣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物貢獻

權謹淡泊名利,朝政穩定,即「以疾省侍乞歸」後,仍積極為家鄉彭城的發展與進步發揮餘熱,「崇德、報功、尚賢」,為彭城一「大賢」,如捐修雲龍山興化寺、參與編撰徐州最早的史書《彭城志》(現存第一部徐州郡志手抄本,存於北京圖書館)並為之作序等。

權謹經歷了從「孝子」到「帝師」到「鄉賢」的傳奇人生,其「忠君」「至孝」的人生信條,不僅對權氏家族文化的傳承起到巨大作用,且對中華文明的儒家仁愛原則與孝道倫常等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人物軼事

權謹11歲父親去世,他當時悲痛萬分,按照成年人的葬禮跪拜禮儀叩首,可見其小時候就是知孝重禮的人。此後他和母親相依為命,聽從母親的教誨,盡心盡責奉養母親,達到「一味之嘗不敢先,一事之微必稟命」的程度。權謹母親身染瘧疾時,他「躬侍湯藥、稽顙籲天,求以身代」,後母親果然病癒,於是世人都說是權謹孝感動天。後因母親年事已高,權謹辭官回家專心侍母。在母親病逝後,權謹三天都不曾喝一口水漿,多次昏倒在地。之後,他按照家規家禮守墓三年,有「負土成墳,手植松柏。朝夕哭奠,寢苫枕塊,形容憔悴」之說,徐州百姓無不對他頌揚有加,孝感朝野。明宣宗賜建《孝子牌坊》,「文武百官至此下馬下轎」的手諭鐫刻在上面。[1]

人物紀念

在商賈雲集的戶部山南側悄然矗立着一座牌坊,這座牌坊始建於明代宣德二年(1427年),是徐州歷史上唯一的歌頌忠孝名人的紀念建築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