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凤德嗟已衰」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林景熙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林景熙(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f844991c8a26bb1fccbaafb8e2305c8a.jpg 原图链接]…”)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 林景熙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 林景熙(画像)</big>
+
[[File: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凤德嗟已衰.jpeg| 有框|右|<big></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4/be710c6fa39a4f13b730b0e046227e87.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51425514_15634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f844991c8a26bb1fccbaafb8e2305c8a.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shiren/4058.html 来自  古诗大全 的图片]]]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凤德嗟已衰'''》是[[南宋]]爱国志士和[[文学家]]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凤德嗟已衰'''》是[[南宋]]爱国志士和[[文学家]]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林景熙作为雄踞宋元之际诗坛数十年的爱国诗人,是南宋遗民诗人的代表,与谢翱并称翘楚,同时是温州二千年历史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其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著有诗《白石樵唱》六卷、文《白石稿》十卷,后人编为《霁山集》,被文史学家称为"屈子《[[离骚]]》、杜陵诗史"<ref>[http://www.wenxue360.com/author/420.html 林景熙简介],文学360</ref>。
 
  
 
 
<center>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凤德嗟已衰</center>
 
<center>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凤德嗟已衰</center>
 
{{Cquote|  
 
{{Cquote|  
行 22: 行 18:
 
|[南宋]林景熙}}
 
|[南宋]林景熙}}
  
==作者 生平==
+
==作者 简介==
  
 林景熙(1242-1310) ,字德 作德 ,号 。温州 平阳(今属[[浙江]]) 人。
+
  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林景熙]]出生于平阳白石(今属[[平阳县]]昆阳镇)。 家兄弟三人(一说四人), 景熙 居第二。长兄景怡 ,字德 和,号晓山,从事[[教育]]工作,为当地乡校主持人 人品高洁,有诗 传世。幼弟字德渊,亡其名。另有林景英,字 ,号 平阳 白石 ,一说系其三弟
  
 南宋 理宗淳佑二 (1242) ,林景熙 出生 平阳(今属浙江)。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 》及马积高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 》记林景熙的生年为1241年
+
  林景熙自幼聪颖,好读书。 南宋 景定三 (1262年) ,林景熙 被举荐到首都临安,就读太学<ref>[http://www.l805.cn/china/38915.html 太学始创 什么朝代_秦汉历 ],谋历 ,2021-05-04</ref>
  
  关于林景熙的字号,章祖程《题〈白石樵唱〉》云:"先生讳景熙,字德旸(旸),姓林氏。"吕洪《〈霁山先生文集〉序》云:"讳景熙,字德旸,号霁山"。[[ 民国]] 《平阳县志·林景熙传》云:"林景熙 字德旸 号霁山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f>[http://www.88828.net/dianji/dianjidaquan/13616.html 四库全书],历史故事,2018-01-22</ref>云:" 景熙 一作景曦 字德阳。"方逢辰《蛟峰集·〈林霁山诗集〉序》:德旸作德阳;徐沁《金华游录注》:也作德阳;[[乾隆]]《 平阳县 志》:旸亦作阳
+
  南宋[[ 宋恭帝]] 德祐元年(1275年)三月 元军在伯颜率领下进入建康 临安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 景熙 眼看国事已无可为,不久便弃官归里 隐居 平阳县 城白石巷
  
林景熙《霁山集·送松存弟序》:"林氏自闽徒居平阳之坳中,至予十二世……予以奥里第二雪。松存为伯仲行。"据吴承志考证,坳中即亲仁乡林坳(今属苍南)。祖辈几经迁徙。[[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林景熙随父定居平阳腾蛟泗源大林邸(今林泗源)。
+
===传道===
  
 林景熙 自幼聪颖 好读书。 二十 岁时已有诗名。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 ) ,林景熙 被举荐到首都临安(今浙江[[ 杭州]]) 就读太学
+
 林景熙 于德祐二年(1276 年)辞官引归,后“往来吴、越间 二十 并以“湖海客”自称。放弃仕途的 林景熙 踯躅于故国山水之间,朝夕与猿鹤为伍(《[[ 寄四明陈懋阳]] 》:不如息我躯,猿鹤与朝夕),与鸥鹭为伴(《题水云深处》:所以盟白鸥,万荷最深处),像已所仰慕的谢灵运那样 过起了“坐啸山水城”(《登谢客岩》)、“乃乐烟水宽”(《简卫山斋》)的生活 。  
  
  经历了"邅回三舍间"的刻苦攻读, 林景熙 于南 宋度 宗咸淳七年(1271年) 由上舍生释褐(相当于进士及第)。入仕后始任[[ 福建]][[泉州]]教授(谢翱赠诗称"府教") 迁礼部架阁(掌储藏帐籍文案之官) 转从政郎(文阶官从八品)。
+
 林景熙 亡之后,虽然不曾剃 为僧或者乘鹤仙游 但是却积极地与僧侣、[[ 道士]] 为友 展开了广泛的沟通和交流 并经常形诸吟咏 与当地 遗民[[ 诗人]] 组成了一个带有明显地域特征 遗民群体,并开展了 系列 群体活动 。林景熙 成了联系平阳、会稽两个遗民集团 枢纽人物,正 他的穿针引线,使得两个遗民集团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感召、互相激发,在[[ 思想]] 上沟通联合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反元阵营 ,他 们进行 不仅仅 一般意义上的交往活动 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交感<ref>[https://www.doc88.com/p-319987781469.html 林景熙的生 和诗 歌评价_ 学论 文], 道客巴巴,2012-05-01</ref>
 
 
==文学特色==
 
 
 
文学作品主要艺术特色是构思精妙 笔意含蓄,语言委婉,寓意深远,是林景熙文学作品 主要艺术特色。 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表达了内心思想感情和准确地剖析了[[ 社会]] 现实状况。他描写沧波浩渺 大海上出现海市蜃楼奇景的《蜃说》就是 篇脍炙人口 力作
 
 
 
林景熙 最为擅长并且最能体现其诗歌艺术风格 的是 七言[[ 律诗]] 。《霁山集》现存诗三百余首,其中七律八十五首 数量最多。 他的 七律完全 宋派宋调。他远绍杜甫 近俪放翁,又效法黄庭坚<ref>[https://www.sohu.com/a/225110851_322551 江西诗派一代诗宗黄庭坚的艺术成就],搜狐,2018-03-09</ref>、陈师道奇警遒劲的格律,豪健跌宕,郁勃沉挚, 表现出了清而腴、婉而壮,又蕴藉、又酣畅的特点,在宋季戛戛独造,凌驾诸家之上。他在《重游曲镜次韵》诗中说自己是"独提诗律继黄陈",表明了艺术上的追崇;但他却没有沾染江西诗派后期作家枯涩生僻的弊病,说明他善能推陈出新。
 
 
 
==爱国精神==
 
 
 
最能体现 林景熙 爱国精神 事件是"冬青之役"。该事件发 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总统江南释教的杨琏真迦率众挖掘会稽宋故六陵,将骸骨抛弃于草莽之中。林景熙闻讯义愤填膺,约唐珏、郑朴翁等冒死潜入皇陵,用装入竹篓中的枯骨换出六帝后之骸骨,装成六函,裹以黄绫,托言佛经,葬于兰亭附近。又去临安故宫常朝殿前挖掘冬青树六株,分植六帝墓前以作标识,并作《冬青花》 《梦中作》四首,暗以记其事。这次奋身义举,历史上称为"冬青之役"。
 
 
 
==主要作品==
 
 
 
林景熙著作有《霁山集》,包括 集《白石樵唱》, 集《白石稿》。始为元代章祖程编刻成集,明吕洪再度刻辑。后流传散失,简断编残,坊本罕见,经收集尚存六卷,编入《[[四库全书]]》,诗 共五百余篇。其故乡林泗源尚保存有《霁山集》二本六集,为永嘉诗人祠堂辑本,线装木刻版。1960年[[中华书局]]曾出版过《霁山集》。
 
 
 
==林景熙墓==
 
 
 
林景熙墓位于林景熙故乡[[平阳县]]带溪乡林泗源村庄后面的青芝山(俗名卧牛山)朝南山坡上。墓为砖室结构。清[[乾隆]]十二年(1747) 平阳县令徐恕率林泗源裔孙重修陵园,并亲题墓碑曰:"南宋忠义林霁山先生之墓。"1983年,霁山先生墓被[[平阳县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由政府和当地群众筹集资金在墓前修筑"仰霁亭"。霁山碑林2000年4月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视频==
 
==视频==
 
===<center>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凤德嗟已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凤德嗟已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著名爱国诗人——林景熙</center>
+
<center> 听惯了唐诗 词,你知道唐朝也有不少经典的词吗?</center>
<center>{{#iDisplay:m0373fe7dx0|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z0939lzsqv2|560|390|qq}}</center>
  
<center>古诗词 天天赏——林景熙</center>
+
<center> 【语】诗词:中国 古诗词 中的典型意象</center>
<center>{{#iDisplay:v3256wqaivk|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v0033eeszeh|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於 2022年2月9日 (三) 20:25 的最新修訂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鳳德嗟已衰》是南宋愛國志士和文學家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鳳德嗟已衰

作者簡介

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林景熙出生於平陽白石(今屬平陽縣昆陽鎮)。林家兄弟三人(一說四人),景熙居第二。長兄景怡,字德和,號曉山,從事教育工作,為當地鄉校主持人,人品高潔,有詩作傳世。幼弟字德淵,亡其名。另有林景英,字德芳,號隱山,平陽白石人,一說系其三弟。

林景熙自幼聰穎,好讀書。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林景熙被舉薦到首都臨安,就讀太學[1]

南宋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三月,元軍在伯顏率領下進入建康,臨安政權已呈土崩瓦解之勢。林景熙眼看國事已無可為,不久便棄官歸里,隱居平陽縣城白石巷。

傳道

林景熙於德祐二年(1276 年)辭官引歸,後「往來吳、越間,殆二十餘年」,並以「湖海客」自稱。放棄仕途的林景熙躑躅於故國山水之間,朝夕與猿鶴為伍(《寄四明陳懋陽》:不如息我軀,猿鶴與朝夕),與鷗鷺為伴(《題水雲深處》:所以盟白鷗,萬荷最深處),像已所仰慕的謝靈運那樣,過起了「坐嘯山水城」(《登謝客岩》)、「乃樂煙水寬」(《簡衛山齋》)的生活。

林景熙在宋亡之後,雖然不曾剃度為僧或者乘鶴仙遊,但是卻積極地與僧侶、道士為友,展開了廣泛的溝通和交流,並經常形諸吟詠,與當地的其他遺民詩人組成了一個帶有明顯地域特徵的遺民群體,並開展了一系列的群體活動。林景熙成了聯繫平陽、會稽兩個遺民集團的樞紐人物,正是他的穿針引線,使得兩個遺民集團之間互通聲氣、互相感召、互相激發,在思想上溝通聯合成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反元陣營,他們進行的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交往活動,更是一種深層次的心靈交感[2]

視頻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鳳德嗟已衰 相關視頻

聽慣了唐詩宋詞,你知道唐朝也有不少經典的詞嗎?
【語】詩詞:中國古詩詞中的典型意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