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朵洛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朵洛荷

朵洛荷是彝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意为火把节之舞。彝语“朵”即火,引申为火把,“洛”为唱。

基本内容

中文名:朵洛荷

意为:火把节之舞

属于:彝族民间的一种舞蹈

时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

概述

彝族“朵洛荷”舞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即火把节)活动中的主要项目。火把节唱的歌统称为“朵洛荷”。“朵洛荷”彝语又称“东洪”,是一种彝族民间曲牌,泛指边唱“朵洛荷”边舞的活动,后来人们又把这种舞蹈和选美结合在一起,统称“朵洛荷”选美。

“朵洛荷”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仅限女子集体表演的一种歌舞形式。素有“火把节之乡”美誉的布拖县,在“朵洛荷”舞蹈的传承上最能体现出彝族人民的非凡智慧。

舞蹈演出时间近一个小时,数十位身穿彝族服饰的女子打着黄油伞,唱起优美动人的歌曲缓步出现。舞者们微低着头,踏着轻盈的舞步,哼着当地彝族动人的歌曲,边唱边舞。

据传,早先举的不是伞,是一种称为“阿箭”的树枝,将树皮隔节剥皮成花棍。

舞蹈内容

彝族“朵洛荷”舞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即火把节)活动中的主要项目。此舞是在火把节的第二天举行。以自然村为单位,姑娘们穿着艳丽的服装聚集到宽阔的草地上,自动围起一个个圆圈,或手拉手,或互相牵着头巾,打着黄伞,踩着细碎而富有韵味的舞步。由领舞者领唱民歌“朵洛荷”,其他人齐和,一般有几十圈,圈圈都在唱都在跳。在活动过程中该村的长者便组成“选美”评判团队,按照彝族传统“选美”的标准,在这些姑娘中选出一个美女,作为该村其他姑娘学习的榜样,这个风俗已延续上千年。

舞蹈风俗

按照彝家的传统,进入“朵洛荷”选美场的都是刚刚换下童裙的少女。姑娘长到十五六岁就要将红白相间的童裙换成中段为红、黑、蓝三色的少女长裙,就要将独辫分成双辫盘在绣花头帕上,就要取掉穿耳的篾梗,戴上耳环和坠子,就可以参加火把节选美,就可以谈情说爱了。草坪上,已经流淌出一圈又一圈美丽的河流,而翻卷起的纯洁的浪花就是彝家的少女,涌起的涟漪是透着阳光色彩的黄伞,荡起的漩窝就是姑娘们的笑靥。伴着优美的舞蹈,姑娘们唱起了朵洛荷歌:“朵洛荷,好斗的公牛哟,快到草坪来极斗,今年不把威风显,明年啊!犁地的抬杠就要架在你身上。漂亮的骏马哟,快到草坪来飞,今年不把马蹄扬,明年啊!驮粮的草鞍子就要搭在你背上。年轻的姑娘小伙哟,今年不来草坪上玩,明年啊!成家出嫁走他乡……”

地理分布

朵洛荷在凉山主要流行于所地彝族分支,以行政区划看,主要分布于布拖县普格县

曲目丰富

“朵洛荷”是彝族古老的歌谣,共有十几种唱腔,主要反映彝族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歌词内容包括了世间万事万物的起源、彝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神话故事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地域风貌自然资源生产生活等。

有人说,朵洛荷是彝族女性的史诗。朵洛荷是由彝族女性来传唱,而且是十分古老的歌谣,因此反映彝族女性题材的历史便很多。彝文史诗《妈妈的女儿》是反映旧社会彝族姑娘在买卖婚姻制度下,被迫出嫁,毫无婚姻和人身自由的悲苦命运的情景,这也是朵洛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妈妈的女儿呀,虽然不愿嫁,但是爸爸妈妈在逼迫、哥哥弟弟在帮腔,左邻右舍在诱导,哪怕洪水拦路也只有出嫁、大雪封山也只有出嫁、粉身碎骨也只有出嫁……”

女子远嫁他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朵洛花表现了这种情感:“我那可爱的公婆,你们可有女儿嫁他乡?可曾想她回娘家住住?能否体会我归心似箭已上弦?若能让我回娘家一趟,哪怕树叶当衣也愿穿、尘土当饭也愿吃……”

彝族人非常好客,朵洛荷是这样表达的:“最热情好客的,是咱布拖的高山彝人;最珍贵的花草,生长在最高寒的阿布泽洛(山名);最平展的坝子,要数咱布拖坝……”不仅仅在内容上,朵洛荷的传统的彝族文学色彩非常的浓,瞧瞧其比兴手法在朵洛荷中表现得非常的突出:“曾记得,天上苍鹰是我家的鸡、山间猛虎是我家坐骑,优秀的先民啊,上天能揽月、下海降蛟龙,我家的男子最强悍、我家的女子最聪慧……”

备受关注

火把节已经成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火把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朵洛荷也越来越受重视。布拖朵洛荷歌手吉力幺子扎姑娘曾经连续三年独揽火把节的朵洛荷冠军,去年6月在参加“中国·成都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她唱的原生态朵洛荷以古朴自然的天籁之声倾倒了世界各国的专家,夺得了“非遗节”最高奖——“太阳鸟金奖”。朵洛荷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被民间的普普通通的女性们传唱着。[1]

参考文献

  1. 朵洛荷第一星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