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朱关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关田
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兼秘书长
出生 1944年3月
浙江绍兴
国籍 中国
母校 浙江美术学院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初果集》、《颜真卿年谱》等

朱关田,男,汉族,字曼倬,生于1944年3月,浙江绍兴人,浙江(中国)美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事师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诸人。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兼秘书长,西泠印社副社长。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书学研究院院长[2],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3],浙江省特级专家[4]

个人经历

朱关田,1964年9月至1971年12月,浙江(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学习。1972年1月至1979年8月:西泠印社工作。1979年9月至1981年12月:浙江(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研究生学习。1982年1月至2004年3月,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工作。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四、五届主席。

求学经历

朱关田自幼受乡风熏陶,每每挑灯夜读,不能自止。为学书法,以瓦钵当砚,清水为墨,方砖代纸,棕帚作笔,废寝忘食,三十余年如一日。

1960年,朱关田先生跨进了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的大门。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习字上。在班上,朱关田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书法爱好者,和大家一起练字,令他深感愉悦。

因为种种原因,仅学习一年后,他就离开了学校,走上社会,在绍兴鲁迅图书馆当起了普通的工作人员,然后又担任郊区小学教师。但朱关田先生仍旧天天练字不缀。 1964年至1971年在学习。1964年,朱关田凭着深厚的功底,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得著名书画篆刻大师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等亲授。又博涉唐楷,后改师北魏,而后又致力于章草。1971年朱关田被分配到了浙江省杭州书画社(即后来的西泠印社)工作。“文化大革命”并没有消磨朱关田的意志,他求知若渴,亟待奋发的他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上了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成为新中国第一届书法专业的研究生,这也为他今后的学习钻研奠定了更为厚实的基础。朱关田师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书法界泰斗。在学习阶段,朱关田时刻谨记着踏踏实实的作风。书法上,一丝不苟地练习;学术上,扎扎实实地钻研。

文史研究

如果我们翻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便会发觉这是一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创新史。书法虽隶属于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小的分枝,其实它却和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文字学、考据学乃至文章诗词、金石绘画、音乐舞蹈等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艺术创作的同时,古人对书法理论、碑帖考证、文字训诂、技法研究、品评藻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遗憾的是这些资料,汗牛充栋,十分繁复,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而谬误、重复、阙疑、芜杂处横陈侧出,况古人用词简洁,词义隐晦,波谲云诡,有时反失真意所在。

针对此,作为当今书学繁荣的代表学者之一的朱关田先生抱定了一颗孤寂恒常的学者心,以隋唐书法史为中心,开拓疆域,输理症结,廓清疑问。 唐代是中国文化完成南北融合、走向辉煌灿烂的大时代。唐代书法之于中国书法史,一如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鼎盛、大气的最高样式,也是远迈魏、晋,后盖宋、元、明、清,名手大家辈出,为后世树立书法经典多样性的枢纽。

朱关田从事以唐代为核心的书法史研究工作近三十年以来,在理论研究上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潜心文史,探幽发微,实证出新,成果丰盈。为当代书学构筑了一座敦实的隋唐书法史大厦。

朱关田先生的研究成果具有比较鲜明的学术特色与学术贡献,在《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他把研究的重点投掷到时代文化与书法发展的关系上,从而揭示出唐代的书法品评标准不全在于书法艺术本身,还与帝王的喜好、书家的家族背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文史结合的广阔文化视野,就能为书法研究,提出新的问题。 关于书家个案的研究,他不是局限于对书法本身的钩稽,而是扩大到家世、交游、仕履、诗文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述。从中不难看出,他那深厚的学养及对书法史研究的透彻。

其专著《初果集》中有关颜真卿、徐浩、李阳冰等人的篇章尤其深入精彩。颜真卿、柳公权一类的大书法家,朱关田更是倾注笔墨,予以重点研究,不但将他们的年谱,从出生到谢世这一漫长的人生岁月,逐一记录,还将他们的书迹,作了细微的考证,使读者知道,颜真卿书法体貌的孕育,一方面来自颜氏的家学渊源,另一方面,也深受母族殷氏的滋养。这些研究成果对丰富、研究唐代书法史无疑是一个重大贡献。

考证古人年谱,是一件极其繁琐而又累人的工作,且不说史料的收集,需经年累月,面对浩瀚书卷,倘无“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也休想在如山的古书中,寻找出有价值的史料。若要发现和论证一些新的观点,就更难了,非得埋首于书卷中,深思细察不可,如稍欠恒心,往往难以终卷,若旧学浅显,虽有所遇,亦无从辨识,而心存功利者,稍有得失,便会轻易放弃。

引起热烈反响的《唐代书法家年谱》中,通过对唐代三十六位书家的生平编年,包括交往、职守以及家世、书迹的考略,几乎对整个唐代书法的流变过程,作了详尽的交待,从而清楚地了解到唐代书法艺术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对一些重要书家,通过对编年史的翔实考证,纠正了一些错误的传说,起到去伪存真,防止讹传的作用。有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年谱,使我们对初唐这一时期的书家人物,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

朱关田
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

朱关田先生对隋唐五代书法史的研究成果,显然不是一时的偶然发现,而是长期以来,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与探索的结果。朱关田先生有较好的古文基础,从其专著来看,可以得知他在文、史、经、哲方面,都下过很大的工夫。从而为当代书学构筑了一座敦实的隋唐书法史大厦,而独步于中国书坛。

评述每一位艺术家,当然不能不论及其人,朱关田先生的书法创作是以其学术理论作指导,并在创作实践中验证学术成果正确与否的创造。他对隋唐五代书法史的研究过程、学书的经历以及人生历程似乎正好应证了他追求中国书法艺术的辨证。

书法特点

朱关田学书从秦篆、汉隶入手,得中国书法的源头正脉。清代包慎伯以为:“夫作点势,在篆皆圆笔。”从朱氏的草书作品来看,其点势之优,应得益其初学书法之际从篆入手的良好基础。其后,朱关田主攻章草。章草点画线条粗细多样而和谐的情调,可以曲尽物象;章草运笔,不是平拖涂抹,依稀如先贤所言:“戈戟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笔意生动,笔道造型古拙,肌肤之丽,力在字中,可谓“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朱关田在写章草的同时,注意吸收大篆笔法及魏碑笔意,从而增加了朱氏书法的厚重感、稳重感。朱氏运笔不浮,点画饱满,章法似星斗落银河,天真可爱,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考究其作品全局的气势,递相映带,转笔处亦藏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收笔处偶露飞白,坚正匀静,伸缩异度,变化多端,在清雄的外表之中,灵秀洒脱之态隐而又现,充分显示了这样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届书法研究生笃志砚田、寄情笔墨的个人风采。

“曼倬”,这是沙孟海先生在他40岁的时候,送给他的字。用意是希望他目标要大,目标要远,做人要懂小节,做学问要知细节。从此,朱关田先生牢记沙老的教诲,将身心全部投入到艺术上。

了解了朱关田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研究,我们再来审视朱关田先生的书法作品,你便会深深感到,这是一位努力将理论付诸实践、追求高品味的、在书法创作已取得卓越成绩并形成独特风格的书法家。朱关田先生从传统入手,循着前人的足迹,力图等上传统的顶峰。他的确是中国书坛一位对古代传统研究得很透的令人敬佩的艺术家。他的全部创作,如同他的艺术观,独特而有见地。

朱关田,这位中国书坛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脚踏实地的遵循着传统的轨迹,开创了中国书法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作品中或雅逸或灵动的意趣,洋溢着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内核的光芒。

审视朱关田先生的作品,感觉是那么雅致,他的书法创作强调参差中求平奇,于险绝中寓平正,寓多样于统一。把古拙的意趣与美的风致统一起来,于雄浑高古中求奇肆天真。

朱关田先生的作品非常注重书法艺术的形式美的创造。对比统一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则,一个书家的笔墨技巧和艺术功力往往在形式美中体现出来。

用笔是书法中最为关键的地方,朱关田的作品中,用笔富有活趣,具有一种立体感和质地感。其笔墨运行酣畅淋漓,字形雍容宽博,在点线的互衬中巧拙相映,涵奇于凡,给人以中和之美。其结构强调中宫紧收,外延扩张,左旁右骛,妙合自然。他善用圆笔入书,体现出朴茂、含蓄、遒劲、持重的风格。那是一种“藏骨抱筋,含文包质”之美。

朱关田先生作品中的力度美可以概括为以笔力为基础的钢劲果敢之力,富阳刚之美。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为善用力者,含沉着于痛快之中,寓沉雄于静穆之中。这需要一个书家具备十分娴熟的驾驭笔墨的能力,而朱关田先生显然是得心应手。

在章法布局上,其作品通幅字势,一气贯注,精神团聚。他习惯行距拉开,使字的长扁、大小错落有致,洋溢高古气韵。转折笔断意连,气势贯通,极富金石意味。并始终体现着丰富的内涵美。

最让我欣赏流连的还是朱关田先生作品中的独特的风格美。那体现了他的全部的精神,是其艺术个性、气质、意韵、情感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是贯穿在整幅作品中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法与意、形与神、理与趣、个性与面目的完美统一。

总而概之,形成朱关田先生的书法创作独特美感的根源,寻规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渊源与轨迹。一是潜心章草,二是追求简逸。

朱关田先生书法中的简,突出表现在对章草本身之简的再次简化,这种简化既有结体上的,也有笔法上的。

或许,当年他以章草为主攻目标,既有心仪其师沙孟海先生的一面,也有心契章草高古雄强之气韵的一面。

而且,章草本身的艺术程式不尽完善,正好给后世有了发展的多种可能。朱关田先生敏锐的意识到并在章草一脉中吸收了适合自己精神特质、学养胸襟和审美情趣的笔墨形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结体奇而不怪,用笔重而不滞,气机流畅,松而不懈。”

朱关田先生在求简的同时还追逸,于近年的书作中表现地越来越强烈。朱关田先生崇尚“和为贵”,在其作品中亦可见一斑。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在“复归平正”。事实上,朱关田先生是在凭他深厚的学养和笃实的篆隶根底,走碑学的静穆和二王清雅相兼的道路。于是,朱关田先生的笔墨在追求高逸的同时,更蕴涵着清逸之气。朱关田先生亦善治印,身为西冷印社副社长,不忘潘天寿先生倡导的“艺术不在绝,而在通,不限书、画、诗三绝,应加金石为四通”之论。

朱关田
  书法家 朱关田 >

朱氏治印

朱关田在治学、染翰之外,亦长于治印。从《思微室印存》看朱氏所治之印,印风纯正,品相上乘。笔者较为喜欢朱氏所刊大印,如“江启大象日利”,亦喜欢其所刊之边款。这些印和边款,大朴无华,不是那些矫揉造作、自我作古者所可梦见的。公正地讲一句,这是需要操刀数十个春秋方可达到的“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境界。

对话朱关田

记者:绍兴兰亭有书法圣地的美誉,绍兴书法界也是人才辈出,您作为中国、浙江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对于绍兴的书法界有何评价? 朱关田:我几乎每年都来参加兰亭书法节,今年已经是第24届了,绍兴的书法氛围很好,尤其是政府重视,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现在的书法界可以说是最风光的时代,书法家的地位也非常高,但作为书法家也不能躺在荣誉里,要有创新,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与前辈比,更要与历史比,这样才能使书法代代相传。

记者:随着书法逐渐淡化实用功能,书法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门类,绍兴书法能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流派?

朱关田:形成一种艺术流派往往是在信息不流通、交通极端不发达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如今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流派交融贯通,各取所长,已不可能形成单纯的地域性流派,像今年的兰亭书法节上,各种书法风格济济一堂,甚至包括日韩两国的书法风格,这是书法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在书法学习理念上,要像蔡元培先生当年在北大所倡导的,“兼容并包”,各种流派,各种风格都有,希望绍兴以一种博大的胸襟来接纳这些事物,进行开放的交流,花香自有蜜蜂来,国际上的书艺人士也会与我们互相呼应。因此,我们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不能辜负众人的期望。

记者:作为书法界的老前辈,您认为绍兴在书法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作用,应如何设计书法人才的培养模式?

朱关田:培养人才要“两条腿”走路,那就是普及与提高。先搞普及,群众性的书法,如大专、本科和社会教育,以普及为主;然后开始起步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搞研究,开办研究所,创办书法杂志,建设中国乃至世界上书法研究的最高学院,这是奋斗目标。

书法学习要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书法教育的原有模式和方法可以改革,做到比其他艺术门类更有独到之处。绍兴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创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革影响十分重大。书法不再附属于画或附属于诗,成了一门单独的艺术,这样它就需要社会的支持,社会的承认,也要得到其他“兄弟姐妹”——诗、画、音乐、影视、舞蹈等的承认,这样,书法这门传统文化也需要好好研究了。书法要讲求变化,传统书法讲求统一,而将来的书法要有自己的风格,不是单纯的模仿,也不是单纯的一种风格,兰亭以后不是单一的“王羲之”,而是各种各样的书体都有,适应社会需要,要起到“抒情”的作用。

浙江书坛告别朱关田时代

当选两届中国书协副主席而又三届连任书法重镇浙江省书协主席的朱关田,11月28日那天,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中,把浙江省书协帅印移交给以压倒性优势获胜的鲍贤伦。

朱关田
朱关田书法作品欣赏

朱关田神情淡定,没有任何恋栈情结。在全国许多省份,包括中国书协即将到来的换届坊间传播就书协主席、副主席、理事等人选争得势同水火、斯文扫地的时候,他说“我终于可以看戏了”。看戏,意味着身份角色的彻底转换。作为曾经长期出演书法舞台主角的朱关田深知演戏之难,演戏不是给自己看的,演戏需要面对观众(即看客)的评判,演戏是要负责任的,否则观众会喝倒彩,甚至把演员哄下台去。都说演戏是装出来的,其实不是,装出来的演员都不是好演员、都演不出好戏。文有文德,武有武德,戏有戏德,逢场作戏可以得一时之快,却有伪善之嫌,用心用力用才情用诚信扮演好一生的角色,每时每刻沉浸在入戏的本真之中方称大戏。戏场存在两种人:演员和看客,一个在戏里,一个在戏外,幕开幕谢都会有故事发生。 类似朱关田的故事在全国书坛很少雷同。“文革”结束中国美院第一届书法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背景让他俯视书坛,先行一步,长期的书协组织工作又培养了他统筹兼顾的大局意识。在他还处于浙江省书协副秘书长、秘书长位置,便已成为书协中坚,具体领导协调各方面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书协率先启动青年书法篆刻人才梯队建设,通过“青年人自己的事青年人自己办”,书协领导及老书法家大力支持等措施,把许多优秀年轻书法篆刻家提拔到浙江省书协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其中的尖子骨干陆续充实到浙江省书协主席团、理事班子、秘书处。朱关田及朱关田主导的浙江省书协中年段领导作出了切实有效、有目共睹的努力。同样硕果累累的江苏省书协的年轻书法篆刻同仁则远没有那么幸运。

朱关田
朱关田书法作品欣赏

浙江书坛之有今日之威望和业绩,绝对与朱关田爱憎分明、团结宽容的工作作风关系密切。浙江书坛不排外,外地到浙江谋发展的书家,只要具备真才实学,小日子一定过的很滋味。朱关田多数能清楚一个人身上的优缺点,他不经意的简短的评语往往入木三分,点到要害。站在工作角度,朱关田恰恰会从对方考虑,尽量避免难堪,有时他“训斥”相对年轻的书法同事或书法后辈不要讲不应该讲的话,要尊重别人。尊重就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浙江省书协书法理论、创作、教育花团锦簇,盛开不败的关键在于朱关田打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全天候书法浙军,一支愉快的迷彩的绅士的书法浙军,一支游戈于传统现代之间不偏不倚的书法浙军。领军人朱关田自己则奖掖后进保持一贯的低调,既不出书法集,也不办个人展,更不搞演讲,只是埋头学术,跑跑图书馆,查查工具书。累了,倦怠了,他会找几个一般档次的“小朋友”去浙江好玩的小地方吃土鸡、板凳面、油炸臭豆腐、绿色保鲜蔬菜。若是到了年底,他会自掏腰包给尾随他的“小朋友”们准备一点年货,送一件皮衣,过年总是要开心的吧。“小朋友”们最开心的则是尾随朱关田“上山下乡”过程享受的乐趣,听他绍兴腔的冷幽默谈吐,顺便还可以“开涮”一下“朱老师”,精神物质两丰收,何乐而不往!

眉毛花白的朱关田略显老相,他知道敬老的意义。浙江省书协创设艺术指导专业委员会,让一些从书协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书家仍感受书协大家庭的温暖,朱关田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朱关田敬老不是作秀,不存在目的,他更喜欢敬重在野的真正德艺双馨的老书法篆刻家,比如今年92岁高龄的西泠印社老社员叶一苇先生。朱关田非常看重情义,老同志、老同学、老同事自然不用说,对书协普通会员,只要他比较熟悉的,一旦他们生病、调动工作、婚庆什么的,他都会热情相助,写字、送钱都很大方,而且“暗箱操作”不要宣传。他对那些过度包装的书法家极度反感,对当前各地书坛跑官卖官的丑陋现象深恶痛绝,对书法组织超庞大的官僚化运作表示强烈失望。他是书协高层最不高兴、最不擅长与官场打交道的另类,但官场还是保持了对他的欣赏与肯定。朱关田懂得舍得与赢得之间的诀窍,鄙夷树碑,走进口碑。他从浙江书坛权力的巅峰复归一马平川,心态平和;他和他的伙伴们矗立起的浙江书法大厦将永远感铭他们的建造之功。

谢谢朱关田老师!老师是一个多么亲切温馨的称呼。朱关田不标举清高,不稀罕主席,如果我们以后碰到走下主席台的朱关田,一定要亲切温馨地叫他一声朱关田老师!

谦和恭谨而有原则,偶尔犯一点小小错误的朱关田会深情超然地注视浙江书法未来发展的趋势,他在杭州西湖杨公堤的工作室正陶醉初冬红叶似火的烂漫——等他沏一壶茶,听他说看戏的新闻。

小成在智,大成在德,德化天下。伟大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浙江书坛告别朱关田时代,浙江书法之潮已然汹涌。

著述

主要著作有《颜真卿传》、《唐代书法考评》、《隋唐五代书法史》、《唐代书法家年谱》以及《朱关田书历代咏物诗帖》、《思微室印存》等。

折叠《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打开这本架构庞大、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的书法专著,如同漫步在我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隋唐时代。该书十个章节,系统论述了隋唐及五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各时期书法艺术的演变;介绍了各个时期有关书法名家,并追溯其艺术特点形成的原因;还充分论述了唐代文化与书法的关系,系统介绍了唐代墓志、唐代书法的域外传播和唐五代的书法理论。

《初果集——朱关田论书文集》

内容简介

作者把有关颜真卿的诸如人事、政务、艺文等加以融会贯通,错综结合,着重分析之所以形成颜真卿独树一帜的书法外部条件,尤其是人文环境、社会背景、家学渊源等。此着“钩沉稽疑,权衡量说,破千载以上之渺茫,使谱主事迹历历如在目前,堪称颜鲁公的知己。”

《颜真卿年谱》

内容简介

本书以颜真卿的曲折坎坷的人生作为经线,以人物交游和作品考证作为纬线,以风云变换的唐代历史作为谱主一生沉浮变换的衬托,旁收远绍,知人论世。作者把有关颜真卿的诸如人事、政务、艺文等加以融会贯通,错综结合,着重分析之所以形成颜真卿独树一帜的书法外部条件,尤其是人文环境、社会背景、家学渊源等。此着“钩沉稽疑,权衡量说,破千载以上之渺茫,使谱主事迹历历如在目前,堪称颜鲁公的知己”。

视频

【当代书法名家技法示范系列】——朱关田2015-01-26

第52集当代书法名家视频——朱关田 2015-05-08

参考来源

  1. 朱关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名人书画艺术网, 2013-06-06
  2.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一行,在杭拜访朱关田! ,网易, 2021-03-21
  3. 朱关田 ,孔子旧书网
  4. 朱关田 ,中国画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