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倬」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Xfd對話 | 貢獻
生平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1: 行 11:
 
}}
 
}}
  
'''朱倬'''(1086-1163)字汉章,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十八世裔孙。祖上朱敬则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在黄巢叛乱时举家入闽。精《易》理。宋史 有朱倬传。
+
'''朱倬'''(1086-1163) 字汉章,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十八世裔孙。祖上朱敬则七世裔孙唐[[ 户部尚书]] 朱光启,在黄巢叛乱时举家入闽。精《易》理。宋史 朱倬传
  
 
== 生平 ==
 
== 生平 ==
 宋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授常州宜兴县主簿,赈灾有力,荐任广东茶盐司干办官;不久,改任检察福建、广东、广西财用所属官。绍兴七年(1137年)召对,高宗嘉纳,特授左议郎。因与宰相秦桧相忤,外放越州教授;经浙江制置使梁汝嘉奏请,改为参谋官。他积极协助梁汝嘉审办饥民案件。后又召入任王宫教授,终因忤逆秦桧,被诬陷免官。家居福州10余年,亲自点校家藏书籍数万卷。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出任南剑州(今南平市)通判,以平息农民起义升知惠州;后改任右正言。以抗疏弹劾公正,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升任侍御史。同年冬,升御史中丞,上疏开言路、荐人才、兴利除弊及积极备战等奏章数千条。绍兴三十年(1160年),奉派知贡举;又密奏高宗立太子事,同年二月,高宗诏授参知政事。次年,加左通奉大夫,任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进封开国公。此时,金主完颜亮率重兵南下,朱倬提出战(主动出战)、备(积极防守)、应(迎战)三策,高宗称"所言三策,甚当。朕书于座右,朝夕思之"。于是,御驾亲征,进驻镇江,他亦随行,取得"采石大捷"。高宗返回临安后,想传位给太子赵眘,朱倬认为不可;但高宗主意已定,朱倬便辞去相位。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改任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南昌)太平兴国宫。孝宗即位,知其反对禅位事,降为资政殿学士。朱倬回到福州,住太平公辅坊(今三牧坊)。后隐居福州琅岐龙台,病卒。孝宗得知朱倬病故,内心十分愧疚,下诏复其原职,照宰相恤典办理,加赠特进,谥"文靖"。葬于福州祭酒岭五里梅亭。大儒魏了翁作神道碑文,文革时墓被毁。
+
 宋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授常州宜兴县主簿,赈灾有力,荐任广东茶盐司干办官;不久,改任检察福建、广东、广西财用所属官。
 +
 
 +
绍兴七年(1137年)召对,高宗嘉纳,特授[[ 左议郎]] 。因与宰相秦桧相忤,外放越州教授;经浙江制置使梁汝嘉奏请,改为参谋官。他积极协助梁汝嘉审办饥民案件。后又召入任王宫教授,终因忤逆秦桧,被诬陷免官。家居福州10余年,亲自点校家藏书籍数万卷。
 +
 
 +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出任南剑州(今南平市)通判,以平息农民起义升知惠州;后改任右正言。以抗疏弹劾公正,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升任侍御史。同年冬,升[[ 御史中丞]] ,上疏开言路、荐人才、兴利除弊及积极备战等奏章数千条。
 +
 
 +
绍兴三十年(1160年),奉派知贡举;又密奏高宗立太子事,同年二月,高宗诏授参知政事。次年,加左通奉大夫,任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进封开国公。此时,金主完颜亮率重兵南下,朱倬提出战(主动出战)、备(积极防守)、应(迎战)三策,高宗称"所言三策,甚当。朕书于座右,朝夕思之"。于是,御驾亲征,进驻镇江,他亦随行,取得"采石大捷"。高宗返回临安后,想传位给太子[[ 赵眘]] ,朱倬认为不可;但高宗主意已定,朱倬便辞去相位。
 +
 
 +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改任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南昌)太平兴国宫。孝宗即位,知其反对禅位事,降为资政殿学士。朱倬回到福州,住太平公辅坊(今三牧坊)。后隐居[[ 福州]] 琅岐龙台,病卒。孝宗得知朱倬病故,内心十分愧疚,下诏复其原职,照宰相恤典办理,加赠特进,谥"文靖"。葬于福州祭酒岭五里梅亭。大儒魏了翁作神道碑文,文革时墓被毁。
  
 
== 历史评价 ==
 
== 历史评价 ==
 生前知人善任,所推荐人物如虔允文,史浩,王淮,陈俊郎等均是国家栋梁。在后来抗击金兵斗争中,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倬公后裔分布琅岐下岐,凤窝,龙台三乡,再从三乡分支到长乐,马尾等约两万有余。
+
 
 +
 生前知人善任,所推荐人物如虔允文,史浩,王淮,[[ 陈俊郎]] 等均是国家栋梁。在后来抗击金兵斗争中,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倬公后裔分布琅岐下岐,凤窝,龙台三乡,再从三乡分支到长乐,马尾等约两万有余。
  
 
 家世
 
 家世
行 33: 行 42:
  
 
== 史籍记载 ==
 
== 史籍记载 ==
+
 
 
'''朱倬''',字汉章,唐宰相敬则之后,七世祖避地闽中,为闽县人。世学《易》,入太学。宣和五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金将犯边,居民求避地,倬为具舟给食,众赖以济。未几,民告涝于郡,郡檄倬考实,乃除田租什九,守怒,不能夺。张浚荐倬,召对,除[[福建]]、[[广东]]西财用所属官。宣谕使明橐再荐于朝,时方以[[刘豫]]为忧,倬因赐对,策其必败。高宗大喜,诏改合入官。与丞相秦桧忤,出教授越州。用张守荐,除诸王府教授。桧恶言兵,倬论掩骼事,又忤之。
 
'''朱倬''',字汉章,唐宰相敬则之后,七世祖避地闽中,为闽县人。世学《易》,入太学。宣和五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金将犯边,居民求避地,倬为具舟给食,众赖以济。未几,民告涝于郡,郡檄倬考实,乃除田租什九,守怒,不能夺。张浚荐倬,召对,除[[福建]]、[[广东]]西财用所属官。宣谕使明橐再荐于朝,时方以[[刘豫]]为忧,倬因赐对,策其必败。高宗大喜,诏改合入官。与丞相秦桧忤,出教授越州。用张守荐,除诸王府教授。桧恶言兵,倬论掩骼事,又忤之。
  
行 47: 行 56: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
[[Category:北宋军政人物]]
 +
[[Category:南宋军政人物]]

於 2019年9月2日 (一) 20:41 的最新修訂

朱倬
出生 1086
國籍 北宋-南宋
別名 文靖公
職業 右丞相加特進
知名作品



朱倬(1086-1163),字漢章,閩縣(今福州市區)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則十八世裔孫。祖上朱敬則七世裔孫唐戶部尚書朱光啟,在黃巢叛亂時舉家入閩。精《易》理。宋史著有《朱倬傳》。

生平

宋宣和五年(1123年)進士,授常州宜興縣主簿,賑災有力,薦任廣東茶鹽司幹辦官;不久,改任檢察福建、廣東、廣西財用所屬官。

紹興七年(1137年)召對,高宗嘉納,特授左議郎。因與宰相秦檜相忤,外放越州教授;經浙江制置使梁汝嘉奏請,改為參謀官。他積極協助梁汝嘉審辦饑民案件。後又召入任王宮教授,終因忤逆秦檜,被誣陷免官。家居福州10餘年,親自點校家藏書籍數萬卷。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出任南劍州(今南平市)通判,以平息農民起義升知惠州;後改任右正言。以抗疏彈劾公正,於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升任侍御史。同年冬,升御史中丞,上疏開言路、薦人才、興利除弊及積極備戰等奏章數千條。

紹興三十年(1160年),奉派知貢舉;又密奏高宗立太子事,同年二月,高宗詔授參知政事。次年,加左通奉大夫,任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進封開國公。此時,金主完顏亮率重兵南下,朱倬提出戰(主動出戰)、備(積極防守)、應(迎戰)三策,高宗稱"所言三策,甚當。朕書於座右,朝夕思之"。於是,御駕親征,進駐鎮江,他亦隨行,取得"採石大捷"。高宗返回臨安後,想傳位給太子趙眘,朱倬認為不可;但高宗主意已定,朱倬便辭去相位。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改任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江州(今江西南昌)太平興國宮。孝宗即位,知其反對禪位事,降為資政殿學士。朱倬回到福州,住太平公輔坊(今三牧坊)。後隱居福州琅岐龍台,病卒。孝宗得知朱倬病故,內心十分愧疚,下詔復其原職,照宰相恤典辦理,加贈特進,諡"文靖"。葬於福州祭酒嶺五里梅亭。大儒魏了翁作神道碑文,文革時墓被毀。

歷史評價

生前知人善任,所推薦人物如虔允文,史浩,王淮,陳俊郎等均是國家棟樑。在後來抗擊金兵鬥爭中,為朝廷立下了大功。倬公後裔分布琅岐下岐,鳳窩,龍台三鄉,再從三鄉分支到長樂,馬尾等約兩萬有餘。

家世 倬公家世(詳見《宋紹興二十五年編修(三山敬則公裔孫通譜》)

祖父 朱敏中(進士)

父親 朱庭佐(未仕)

兒子 朱 野(未仕)

長孫 朱仕祿(進士)

二孫 朱仕仁(進士)

史籍記載

朱倬,字漢章,唐宰相敬則之後,七世祖避地閩中,為閩縣人。世學《易》,入太學。宣和五年,登進士第,調常州宜興簿。金將犯邊,居民求避地,倬為具舟給食,眾賴以濟。未幾,民告澇於郡,郡檄倬考實,乃除田租什九,守怒,不能奪。張浚薦倬,召對,除福建廣東西財用所屬官。宣諭使明橐再薦於朝,時方以劉豫為憂,倬因賜對,策其必敗。高宗大喜,詔改合入官。與丞相秦檜忤,出教授越州。用張守薦,除諸王府教授。檜惡言兵,倬論掩骼事,又忤之。

梁汝嘉制置浙東,表攝參謀。有群寇就擒,屬倬鞫問,獨竄二人,余釋不問。曰:"吾大父尉崇安日,獲寇二百,坐死者七十餘人。大父謂此饑民剽食爾,烏可盡繩以法?悉除其罪,不以徼賞。吾其可愧大父乎?"通判南劍。建寇阿魏眾數千,劍鄰於建,兵忄耎不可用,倬重賞募卒擒獲,境內迄平。

除知惠州。陛辭,因言嘗策劉豫必敗,高宗記其言,問:"卿久淹何所?"倬曰:"厄於檜。"上愀然慰諭,目送之。旬日間,除國子監丞,尋除浙西提舉,且命自今在內除提舉官,今朝辭上殿,蓋為倬設也。既對,上曰:"卿以朕親擢出為部使者,使咸知內外任均。"又曰:"人不知卿,朕獨知卿。"除右正言,累遷中丞。嘗言:"人主任以耳目,非報怨任氣之地,必上合天心。"每上疏輒夙興露告,若上帝鑒臨。奏疏凡數十,如發倉廩,蠲米價,減私鹽,核軍食,率焚稿不傳。知貢舉,遷參知政事。

紹興三十一年,拜尚書右僕射。金兵犯江,倬陳戰、備、應三策,且謂兵應者勝,上深然之。又策敵三事:上焉者為耕築計,中焉者守備,下則妄意絕江,金必出下策。果如所料。史浩、虞允文、王淮、陳俊卿劉珙之進用,皆倬所薦也。

高宗自建康迴鑾,有內禪意。倬密奏曰:"靖康之事正以傳位太遽,盍姑徐之。"心不自安,屢求去。詔以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孝宗即位,諫臣以為言,降資政殿學士。明年致仕,卒。復元職,恤典如宰相,贈特進,諡文靖。

倬公二十四世裔孫朱本龍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