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朝阳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物追踪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朝阳沟1.jpg|缩略图|[http://www.serengeseba.com/w/%E9%8F%88%E6%BF%8B%E6%A7%BC%E5%A8%8C%E7%86%B8%E5%9E%99%E9%8F%87%E8%8C%B6%E5%84%97%E9%8F%85%EE%88%9A%E6%B5%98/ 朝阳沟]]]
 +
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ref>[https://handan.cncn.com/jingdian/zhaoyanggou/profile 朝阳沟景区]</ref>
 +
== 戏曲 ==
  
豫剧《''' 朝阳沟''' 》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
''' 作品简介'''  
  
== 作品简介 ==
 
 
 《朝阳沟》的问世,无疑是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情节,再加上豫剧三团各位艺术家精湛的表演,使的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名闻全国。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朝阳沟》中的大部分唱腔在中原地区仍还在广为传唱和流传,这一切都证明了《朝阳沟》所具有着的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朝阳沟》的问世,无疑是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情节,再加上豫剧三团各位艺术家精湛的表演,使的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名闻全国。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朝阳沟》中的大部分唱腔在中原地区仍还在广为传唱和流传,这一切都证明了《朝阳沟》所具有着的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剧本有单行本出版。全剧共8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
 
 剧本有单行本出版。全剧共8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
  
 《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剧作除主人公银环外,还刻画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书等朴实、忠厚的农民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崭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1963年,《朝阳沟》摄制成戏曲艺术片。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本剧。
+
 《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剧作除主人公银环外,还刻画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书等朴实、忠厚的农民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崭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
 
 +
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 浓郁]] 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1963年,《朝阳沟》摄制成戏曲艺术片。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本剧。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
  
《朝阳沟》曾经被许多剧种移植。1958年中国戏曲学校曾由京剧科50班学生改编排演,荀令香、赵荣欣导演,曲素英、孙洪勋、陈国为等主演。196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加工重排,宋德扬执笔,刘木铎导演,刘秀荣、李光等主演,这一本的演出拟参加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但由于莫测的原因,该剧被江青否定,从未公演。
+
'''作品发展'''
  
"文革"后,天津评剧院马淑华、李秀云等曾有过评剧演出本。
+
《朝阳沟》曾经被许多剧种移植。1958年中国戏曲学校曾由京剧科50班学生改编排演,荀令香、赵荣欣导演,曲素英、孙洪勋、陈国为等主演。196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加工重排,宋德扬执笔,刘木铎导演,刘秀荣、李光等主演,这一本的演出拟参加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但由于莫测的原因,该剧被江青否定,从未公演。"文革"后,天津评剧院马淑华、李秀云等曾有过评剧演出本。
  
 
 不论该剧的主题如何(事实上,"大跃进"时期的作品,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洗礼的,屈指可数),它的经典性都不容质疑。《朝阳沟》的音乐形象是划时代的,相信在豫剧史上不算绝后也是空前的。还能有哪一出戏可以创造出这般不论主角配角不管大段小段都能成为"流行"歌曲的奇迹呢?
 
 不论该剧的主题如何(事实上,"大跃进"时期的作品,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洗礼的,屈指可数),它的经典性都不容质疑。《朝阳沟》的音乐形象是划时代的,相信在豫剧史上不算绝后也是空前的。还能有哪一出戏可以创造出这般不论主角配角不管大段小段都能成为"流行"歌曲的奇迹呢?
  
 
== 豫剧 ==
 
== 豫剧 ==
 《朝阳沟》是豫剧现代戏的杰出作品。全剧共八场,写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拴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栓保先行,银环因母亲反对,左右为难。后经栓保鼓励来到了农村,但因不适应体力劳动,思想又产生了动摇;得到母亲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后,便不顾栓保母子的劝告,离开朝阳沟。途中与党支部书记相遇,受到了教育,归家以后,又发现她母亲竟是装病诳她回城,当即对母亲提出批评,毅然重返朝阳沟。她母亲也随后来会亲家,并决定在朝阳沟落户。全剧表现出新旧观念的尖锐冲突,展示了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知识青年的特定历史足迹。不仅语言富有个性特点,而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
 《朝阳沟》是豫剧现代戏的杰出作品。全剧共八场,写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拴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栓保先行,银环因母亲反对,左右为难。后经栓保鼓励来到了农村,但因不适应体力劳动,思想又产生了动摇;得到母亲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后,便不顾栓保母子的劝告,离开朝阳沟。
 +
 
 +
途中与党支部书记相遇,受到了教育,归家以后,又发现她母亲竟是装病诳她回城,当即对母亲提出批评,毅然重返朝阳沟。她母亲也随后来会亲家,并决定在朝阳沟落户。全剧表现出新旧观念的尖锐冲突,展示了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知识青年的特定历史足迹。不仅语言富有个性特点,而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 人物介绍==
 
== 人物介绍==
行 24: 行 30:
 
'''拴宝'''
 
'''拴宝'''
  
 提起"拴宝",人们脑海中还会浮现出那个倔强、真诚、朴实的棒小伙,村长告诉我们原型"拴宝"早已"远嫁他乡"当上上门女婿了。在朝阳沟年轻一点的人都不太认识他,"拴宝"也多年没回来了。这一点又勾起了我们对他的好奇心,"拴宝"为什么要离开朝阳沟呢?于是我们又来到了卢店镇吴岗村,乡间的小道煞是狭窄,一不小心就可能串到通往别村的路上。在吴岗村的村头上住着一户人家,向他们打听拴宝的情况,年轻的女主人警觉的望着我们说:"找他干啥呀?他又不会唱戏!"当我们说明来意后,男主人忙不迭的把我们领到了拴宝的住处--龙潭沟。"拴宝"住的可是很奇怪,不在山顶,不在山脚,而是山坡中间的一小块凹地,就是那样"悬"在空中似的。三间破堂屋、一口大水缸、一棵山梨树便构成了他们一家七口的安身立命之所。跟我们同来的小伙子没到屋前就冲着里面喊:"姐,来客啦!"原来他是"拴宝"没出五服的内弟。这时从屋里出来一个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她就是"拴宝"的爱人刘春孩。见我们来了她忙不迭的为我们搬了几把大小不一的凳子,正巧这个时候"拴宝"回来了。
+
 提起"拴宝",人们脑海中还会浮现出那个倔强、[[ 真诚]] 、朴实的棒小伙,村长告诉我们原型"拴宝"早已"远嫁他乡"当上上门女婿了。在朝阳沟年轻一点的人都不太认识他,"拴宝"也多年没回来了。这一点又勾起了我们对他的好奇心,"拴宝"为什么要离开朝阳沟呢?于是我们又来到了卢店镇吴岗村,乡间的小道煞是狭窄,一不小心就可能串到通往别村的路上。在吴岗村的村头上住着一户人家,向他们打听拴宝的情况,年轻的女主人警觉的望着我们说:"找他干啥呀?他又不会唱戏!"当我们说明来意后,男主人忙不迭的把我们领到了拴宝的住处--龙潭沟。
 +
[[File:朝阳沟2.jpg|缩略图|[http://ent.sina.com.cn/j/2009-07-15/18482611990.shtml 朝阳沟]]]
 +
"拴宝"住的可是很奇怪,不在山顶,不在山脚,而是山坡中间的一小块凹地,就是那样"悬"在空中似的。三间破堂屋、一口大水缸、一棵山梨树便构成了他们一家七口的安身立命之所。跟我们同来的小伙子没到屋前就冲着里面喊:"姐,来客啦!"原来他是"拴宝"没出五服的内弟。这时从屋里出来一个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她就是"拴宝"的爱人刘春孩。见我们来了她忙不迭的为我们搬了几把大小不一的凳子,正巧这个时候"拴宝"回来了。
  
 
 看到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对着他,"拴宝"显得很羞涩,忙把锄头竖起来挡住了脸,把头扭过一边说:"先别拍,先别拍,说说话再拍。"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我们只好作罢。然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洗脚过程,一边洗一边有一答没一答的和我们聊着。原来"拴宝"真名叫赵拴柱,二十年前经人介绍和小他十岁的刘春孩结了婚,并成了上门女婿,现改名刘现省。
 
 看到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对着他,"拴宝"显得很羞涩,忙把锄头竖起来挡住了脸,把头扭过一边说:"先别拍,先别拍,说说话再拍。"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我们只好作罢。然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洗脚过程,一边洗一边有一答没一答的和我们聊着。原来"拴宝"真名叫赵拴柱,二十年前经人介绍和小他十岁的刘春孩结了婚,并成了上门女婿,现改名刘现省。
  
 我们问他和戏里的"拴宝"象吗?他一咧嘴笑了,要说他像"拴宝",可能是当年在学校时从不落在别人后头,一直很积极,干活呀,推水车呀,在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中表现都不差吧!他并不知道被作家写进了剧本,直到有一天看到村里放《朝阳沟》这部电影时,才知道剧中的人物原型就是自己。在年自然灾害时,他的父母病饿交加不幸去世,后来不再大伙,哥嫂也和他分了家,只剩"拴宝"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日子。乡亲们可怜他一个人难以生活,就为他和刘春孩牵了线,搭了桥。刘现省不愿与外界过多接触,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几十年风风雨雨中,他都把自己裹的严严的,一家人也踏踏实实的过着平常人的日子。
+
 我们问他和戏里的"拴宝"象吗?他一咧嘴笑了,要说他像"拴宝",可能是当年在学校时从不落在别人后头,一直很积极,干活呀,推水车呀,在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中表现都不差吧!他并不知道被作家写进了剧本,直到有一天看到村里放《朝阳沟》这部电影时,才知道剧中的人物原型就是自己。
 +
 
 +
在年自然灾害时,他的父母病饿交加不幸去世,后来不再大伙,哥嫂也和他分了家,只剩"拴宝"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日子。乡亲们可怜他一个人难以生活,就为他和刘春孩牵了线,搭了桥。刘现省不愿与外界过多接触,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几十年风风雨雨中,他都把自己裹的严严的,一家人也踏踏实实的过着平常人的日子。
  
 
 说话间刘春孩从地时刨了一堆花生,熟练的择好、洗净、煮熟,香喷喷的花生就象刘现省一家的日子一样,既不油腻也不乏味,时不时透出一丝丝甜甜的味道来。
 
 说话间刘春孩从地时刨了一堆花生,熟练的择好、洗净、煮熟,香喷喷的花生就象刘现省一家的日子一样,既不油腻也不乏味,时不时透出一丝丝甜甜的味道来。
行 36: 行 46:
 
'''巧珍'''
 
'''巧珍'''
  
 在大冶镇垌头村,"巧珍儿"可是个大名人儿,村里的老老少少、上上下下没有不喜欢她的。所以我们几乎没有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她家。我们人没进门,就见巧珍儿家的大白鹅昂着警觉的脖子在门口嘎嘎大叫,仿佛在怀疑我们的身份似的。可以说生活中的巧珍和《朝阳沟》中的巧珍就是一个人。她快人快语、泼辣大胆、敢爱敢恨。在人们印象中,巧珍倔强的个性,两个翘翘的羊角辫,都显得那么亲切、那么热情。当年的巧珍如今已是大娘模样,见我们"闯"进门,正低头肃花生的巧珍夫妇忙不迭的站进来了。了解我们此行的目的后,她不好意思的说:"没啥、没啥,老难看"。说完脸上一片绯红。提起来巧珍的生活才算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八岁时家里就给她订了一门亲事,丈夫叫李根松,十九岁时两人结了婚,一桶红薯面条,一斤棉花,一条被单就算办了事。几十年风风雨雨,她和丈夫相濡以沫,别看是娃娃亲,可两人感情好着咧!不久前丈夫从镇供销社退休了,两口子就和孩子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
 在大冶镇垌头村,"巧珍儿"可是个大名人儿,村里的老老少少、上上下下没有不喜欢她的。所以我们几乎没有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她家。我们人没进门,就见巧珍儿家的大白鹅昂着警觉的脖子在门口嘎嘎大叫,仿佛在怀疑我们的身份似的。可以说生活中的巧珍和《朝阳沟》中的巧珍就是一个人。她快人快语、泼辣大胆、敢爱敢恨。在人们印象中,巧珍倔强的个性,两个翘翘的羊角辫,都显得那么亲切、那么热情。
 +
 
 +
当年的巧珍如今已是大娘模样,见我们"闯"进门,正低头肃花生的巧珍夫妇忙不迭的站进来了。了解我们此行的目的后,她不好意思的说:"没啥、没啥,老难看"。说完脸上一片绯红。提起来巧珍的生活才算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八岁时家里就给她订了一门亲事,丈夫叫李根松,十九岁时两人结了婚,一桶红薯面条,一斤棉花,一条被单就算办了事。几十年风风雨雨,她和丈夫相濡以沫,别看是娃娃亲,可两人感情好着咧!不久前丈夫从镇供销社退休了,两口子就和孩子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巧珍是个勤快人,从刚进婆家时住的一孔破窑到青砖碧瓦的两层小楼,她和丈夫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八十年代初,巧珍省吃俭用攒了几个钱和别人合资买了全村第一台拖拉机,后来又培养大儿子跑运输,自己家又开了代销点,家里陆陆续续添了打麦机、扬场机,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全家八口人可谓人丁兴旺,又加上儿子、媳妇、孙子都很孝顺,所以呀,巧珍儿家的小日子过得真是美滋滋的,让人羡慕不已。
 
 巧珍是个勤快人,从刚进婆家时住的一孔破窑到青砖碧瓦的两层小楼,她和丈夫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八十年代初,巧珍省吃俭用攒了几个钱和别人合资买了全村第一台拖拉机,后来又培养大儿子跑运输,自己家又开了代销点,家里陆陆续续添了打麦机、扬场机,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全家八口人可谓人丁兴旺,又加上儿子、媳妇、孙子都很孝顺,所以呀,巧珍儿家的小日子过得真是美滋滋的,让人羡慕不已。
行 48: 行 60:
 
 在《乡村》第一期的《大槐树下》小栏目里,播出了《趣看朝阳沟》,许多观众表示很感兴趣,我们特意写下采访中的趣事花絮,让您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
 
 在《乡村》第一期的《大槐树下》小栏目里,播出了《趣看朝阳沟》,许多观众表示很感兴趣,我们特意写下采访中的趣事花絮,让您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亲鲜----"每当哼起这脍炙人口的唱词,不由得让人想起轰动一时的现代豫剧-----《朝阳沟》;不由得让人想起那段往事、那个时代。当年,"银环"和拴宝的爱情故事曾经感染和激励了多少人,剧中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就连"银环妈"、"二大娘"、"巧珍儿"的名字也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然而,现实生活中这几位人物原形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今天他们分别生活在哪里?日子过得好吗?家庭幸福吗?一连串的好奇和疑问,促使记者踏上了朝阳沟------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
+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亲鲜----"每当哼起这脍炙人口的唱词,不由得让人想起轰动一时的现代豫剧-----《朝阳沟》;不由得让人想起那段往事、那个时代。当年,"银环"和拴宝的爱情故事曾经感染和[[ 激励]] 了多少人,剧中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就连"银环妈"、"二大娘"、"巧珍儿"的名字也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然而,现实生活中这几位人物原形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今天他们分别生活在哪里?日子过得好吗?家庭幸福吗?一连串的好奇和疑问,促使记者踏上了朝阳沟------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
 +
 
 +
'''采访过程'''
  
== 采访过程 ==
 
 
 原来朝阳沟名叫曹家湾,这个名子来源于河南曲剧《卷席筒》的故事,至今村里还保留着"曹家大院"遗址,"苍娃"的典故也是到处流传。原来这曹村人都姓曹,后来由于"苍娃"之兄、洛阳知府曹保山犯了大罪,为免株连,全村族人连夜更姓为"赵",大概取韵相同,以示不敢忘本吧!一九七八年一曲《朝阳沟》红遍全国,曹家沟从此正式更名为朝阳沟。
 
 原来朝阳沟名叫曹家湾,这个名子来源于河南曲剧《卷席筒》的故事,至今村里还保留着"曹家大院"遗址,"苍娃"的典故也是到处流传。原来这曹村人都姓曹,后来由于"苍娃"之兄、洛阳知府曹保山犯了大罪,为免株连,全村族人连夜更姓为"赵",大概取韵相同,以示不敢忘本吧!一九七八年一曲《朝阳沟》红遍全国,曹家沟从此正式更名为朝阳沟。
  
行 63: 行 76:
 
 原来,银环并不是上山下乡的知青,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她也没念过高中,充其量也就是个高小文化。当年杨兰春把她写进戏中大概是觉得她央上有那么一股子肯吃苦、不服输的个性吧!至今我们仍能从她的眸子里感觉到她当年的神采。
 
 原来,银环并不是上山下乡的知青,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她也没念过高中,充其量也就是个高小文化。当年杨兰春把她写进戏中大概是觉得她央上有那么一股子肯吃苦、不服输的个性吧!至今我们仍能从她的眸子里感觉到她当年的神采。
  
 刚到朝阳沟就听别人说起,银环不是太爱说话,也不是太好沟通,这么多年来显得一直很低调。当年《朝阳沟》可谓大红大紫,银环也一步步被推荐到乡里、县里、市里直到当上省人大代表。也曾受到过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接见。在开人大会时,别人对她充满了和我们一样好奇的心情,围着她、跟随着她,要她签名,但她都因不好意思而回绝了。这么多年来她依旧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无论头顶上有无光环的笼罩,她都一如千百万普通中国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
 刚到朝阳沟就听别人说起,银环不是太爱说话,也不是太好沟通,这么多年来显得一直很低调。当年《朝阳沟》可谓大红大紫,银环也一步步被推荐到乡里、县里、市里直到当上省人大代表。也曾受到过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接见。在开人大会时,别人对她充满了和我们一样好奇的心情,围着她、跟随着她,要她签名,但她都因不好意思而回绝了。这么多年来她依旧是[[ 平平淡淡]] 的生活,无论头顶上有无光环的笼罩,她都一如千百万普通中国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
[[File:朝阳沟3.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1C2FC9&sign=ckwooizooz&url=h 朝阳沟]]]
 
 谈到已往的岁月,银环脸上掠过一阵红晕,"年轻时老积极,肯劳动"。没想到外表沉默寡言的银环也有着一颗争强好胜的心,而这种上进发自对新生活的热爱,不计任何条件和要求。
 
 谈到已往的岁月,银环脸上掠过一阵红晕,"年轻时老积极,肯劳动"。没想到外表沉默寡言的银环也有着一颗争强好胜的心,而这种上进发自对新生活的热爱,不计任何条件和要求。
  
 
'''命运多变'''
 
'''命运多变'''
  
 银环做梦也没有想到从七三年一直在乡计生办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的她,在一夜之间说下岗就下岗了。连她自己也奇怪,二十多年了,干啥事从不敢有半点马虎之外,为什么到老了不行了呢?
+
 银环做梦也没有想到从七三年一直在乡计生办[[ 兢兢业业]] 、踏实工作的她,在一夜之间说下岗就下岗了。连她自己也奇怪,二十多年了,干啥事从不敢有半点马虎之外,为什么到老了不行了呢?
  
 
 原来,她从参加工作就一直没有正式手续。以她的条件而言不要说转个正式工,只要她愿意当个干部甚至领导都不成问题。可是一向老实巴交的银环只知道干活哪里会想到那么多条条框框,这不,连两年前内退每年发的千把块钱的生活费也没有了。春节她的儿子又被车祸夺去了生命,这对银环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这样一来她对人生、对名利看得更透、更淡......
 
 原来,她从参加工作就一直没有正式手续。以她的条件而言不要说转个正式工,只要她愿意当个干部甚至领导都不成问题。可是一向老实巴交的银环只知道干活哪里会想到那么多条条框框,这不,连两年前内退每年发的千把块钱的生活费也没有了。春节她的儿子又被车祸夺去了生命,这对银环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这样一来她对人生、对名利看得更透、更淡......
行 75: 行 88:
 
 银环的爱人叫张平炎,是大冶镇的一名普通工人。后来回乡务农,改革开放后颇有经济头脑的张平炎开了一家铝厂,开头风风火火的红了好一阵,可是几年后经济效益却急转直下,一日千里,不得已倒闭了。下岗、儿子遇难、经济困窘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银环苦不堪言,眉宇之间多了几分哀伤。
 
 银环的爱人叫张平炎,是大冶镇的一名普通工人。后来回乡务农,改革开放后颇有经济头脑的张平炎开了一家铝厂,开头风风火火的红了好一阵,可是几年后经济效益却急转直下,一日千里,不得已倒闭了。下岗、儿子遇难、经济困窘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银环苦不堪言,眉宇之间多了几分哀伤。
  
 银环八十六岁的老娘身体还算硬朗,年轻时很能干,她的儿女小时候都怕她,老了,身边也离不开人了。银环还和杨兰春、魏云等艺术家还保持着联系,但是她始终认为戏只是戏,自己是自己,过去的时代让人留恋,老了,也干不好了……
+
 银环八十六岁的老娘身体还算硬朗,年轻时很能干,她的儿女小时候都怕她,老了,身边也离不开人了。银环还和杨兰春、魏云等艺术家还保持着联系,但是她始终认为戏只是戏,自己是自己,过去的时代让人留恋,老了,也干不好了……<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D%E9%98%B3%E6%B2%9F/3051134 朝阳沟-河北省管陶乡朝阳沟村]</ref>
 +
 
 +
== 参考来源 ==
 +
 
 +
{{reflist}}
 +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
[[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於 2020年5月20日 (三) 12:41 的最新修訂

豫劇《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的歷史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品位和所擁有的特殊地位是無可爭辯和替代的。該劇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於鄭州,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許欣,音樂設計王基笑、姜宏軒等,舞台美術設計關朋。魏雲飾銀環,王善朴飾拴保。同年6月調京演出。在其後的演出中,魏雲主演銀環,馬琳飾演二大娘,高潔扮演過拴保娘。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1]

戲曲

作品簡介

《朝陽溝》的問世,無疑是現代戲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優美的旋律,生動的情節,再加上豫劇三團各位藝術家精湛的表演,使的這部作品一經問世便名聞全國。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朝陽溝》中的大部分唱腔在中原地區仍還在廣為傳唱和流傳,這一切都證明了《朝陽溝》所具有着的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劇本有單行本出版。全劇共8場,描寫高中畢業生銀環到未婚夫拴保的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遇到了一連串困難,思想上發生動搖。在中國共產黨基層支部和群眾的幫助下,又由於在勞動中培養起來的對土地和莊稼的深情,使她認識到農村也是知識青年貢獻力量的廣闊天地,終於在農村紮下根來。

《朝陽溝》在運用傳統戲曲形式表現現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劇作除主人公銀環外,還刻畫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書等樸實、忠厚的農民形象。在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嶄新的思想感情,表現出社會主義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

全劇語言富有個性特點,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唱詞生動、風趣,節奏明快。劇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運用傳統的結構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1963年,《朝陽溝》攝製成戲曲藝術片。京劇、評劇、呂劇、眉戶、滑稽戲等都移植、演出過本劇。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楊蘭春根據農村的生活變化,還創作了《朝陽溝》的續篇《朝陽溝內傳》。

作品發展

《朝陽溝》曾經被許多劇種移植。1958年中國戲曲學校曾由京劇科50班學生改編排演,荀令香、趙榮欣導演,曲素英、孫洪勛、陳國為等主演。1963年,中國戲曲研究院實驗京劇團加工重排,宋德揚執筆,劉木鐸導演,劉秀榮、李光等主演,這一本的演出擬參加1964年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但由於莫測的原因,該劇被江青否定,從未公演。"文革"後,天津評劇院馬淑華、李秀雲等曾有過評劇演出本。

不論該劇的主題如何(事實上,"大躍進"時期的作品,真正能經得起時間洗禮的,屈指可數),它的經典性都不容質疑。《朝陽溝》的音樂形象是劃時代的,相信在豫劇史上不算絕後也是空前的。還能有哪一齣戲可以創造出這般不論主角配角不管大段小段都能成為"流行"歌曲的奇蹟呢?

豫劇

《朝陽溝》是豫劇現代戲的傑出作品。全劇共八場,寫城市姑娘銀環和未婚夫拴保相約,在高中畢業後同赴栓保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栓保先行,銀環因母親反對,左右為難。後經栓保鼓勵來到了農村,但因不適應體力勞動,思想又產生了動搖;得到母親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後,便不顧栓保母子的勸告,離開朝陽溝。

途中與黨支部書記相遇,受到了教育,歸家以後,又發現她母親竟是裝病誑她回城,當即對母親提出批評,毅然重返朝陽溝。她母親也隨後來會親家,並決定在朝陽溝落戶。全劇表現出新舊觀念的尖銳衝突,展示了社會主義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反映了知識青年的特定歷史足跡。不僅語言富有個性特點,而且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人物介紹

拴寶

提起"拴寶",人們腦海中還會浮現出那個倔強、真誠、樸實的棒小伙,村長告訴我們原型"拴寶"早已"遠嫁他鄉"當上上門女婿了。在朝陽溝年輕一點的人都不太認識他,"拴寶"也多年沒回來了。這一點又勾起了我們對他的好奇心,"拴寶"為什麼要離開朝陽溝呢?於是我們又來到了盧店鎮吳崗村,鄉間的小道煞是狹窄,一不小心就可能串到通往別村的路上。在吳崗村的村頭上住着一戶人家,向他們打聽拴寶的情況,年輕的女主人警覺的望着我們說:"找他幹啥呀?他又不會唱戲!"當我們說明來意後,男主人忙不迭的把我們領到了拴寶的住處--龍潭溝。

"拴寶"住的可是很奇怪,不在山頂,不在山腳,而是山坡中間的一小塊凹地,就是那樣"懸"在空中似的。三間破堂屋、一口大水缸、一棵山梨樹便構成了他們一家七口的安身立命之所。跟我們同來的小伙子沒到屋前就衝着裡面喊:"姐,來客啦!"原來他是"拴寶"沒出五服的內弟。這時從屋裡出來一個乾淨利落的中年婦女,她就是"拴寶"的愛人劉春孩。見我們來了她忙不迭的為我們搬了幾把大小不一的凳子,正巧這個時候"拴寶"回來了。

看到我們的攝像機鏡頭對着他,"拴寶"顯得很羞澀,忙把鋤頭豎起來擋住了臉,把頭扭過一邊說:"先別拍,先別拍,說說話再拍。"在他的一再堅持下我們只好作罷。然後他便開始了漫長的洗腳過程,一邊洗一邊有一答沒一答的和我們聊着。原來"拴寶"真名叫趙拴柱,二十年前經人介紹和小他十歲的劉春孩結了婚,並成了上門女婿,現改名劉現省。

我們問他和戲裡的"拴寶"象嗎?他一咧嘴笑了,要說他像"拴寶",可能是當年在學校時從不落在別人後頭,一直很積極,幹活呀,推水車呀,在十五六歲的年輕人中表現都不差吧!他並不知道被作家寫進了劇本,直到有一天看到村里放《朝陽溝》這部電影時,才知道劇中的人物原型就是自己。

在年自然災害時,他的父母病餓交加不幸去世,後來不再大夥,哥嫂也和他分了家,只剩"拴寶"一個人孤苦伶仃的過日子。鄉親們可憐他一個人難以生活,就為他和劉春孩牽了線,搭了橋。劉現省不願與外界過多接觸,也不願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幾十年風風雨雨中,他都把自己裹的嚴嚴的,一家人也踏踏實實的過着平常人的日子。

說話間劉春孩從地時刨了一堆花生,熟練的擇好、洗淨、煮熟,香噴噴的花生就象劉現省一家的日子一樣,既不油膩也不乏味,時不時透出一絲絲甜甜的味道來。

劉現省的大兒子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保安;二兒子十七歲已經初中畢業;十一歲的小女兒得機靈可愛很象她的媽媽。言談中我們感覺到他們的日子雖不算富裕但洋溢着溫馨和幸福,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在我們離開他家時,劉現省指着兩塊宅基地和一堆堆的紅磚頭興奮的告訴記者,這是給兩個兒子準備的材料,年前就要動工了,房子是生活的重心,兒子是生命的希望。

巧珍

在大冶鎮垌頭村,"巧珍兒"可是個大名人兒,村裡的老老少少、上上下下沒有不喜歡她的。所以我們幾乎沒有費什麼周折就找到了她家。我們人沒進門,就見巧珍兒家的大白鵝昂着警覺的脖子在門口嘎嘎大叫,仿佛在懷疑我們的身份似的。可以說生活中的巧珍和《朝陽溝》中的巧珍就是一個人。她快人快語、潑辣大膽、敢愛敢恨。在人們印象中,巧珍倔強的個性,兩個翹翹的羊角辮,都顯得那麼親切、那麼熱情。

當年的巧珍如今已是大娘模樣,見我們"闖"進門,正低頭肅花生的巧珍夫婦忙不迭的站進來了。了解我們此行的目的後,她不好意思的說:"沒啥、沒啥,老難看"。說完臉上一片緋紅。提起來巧珍的生活才算打開了她的話匣子:她八歲時家裡就給她訂了一門親事,丈夫叫李根松,十九歲時兩人結了婚,一桶紅薯麵條,一斤棉花,一條被單就算辦了事。幾十年風風雨雨,她和丈夫相濡以沫,別看是娃娃親,可兩人感情好着咧!不久前丈夫從鎮供銷社退休了,兩口子就和孩子們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巧珍是個勤快人,從剛進婆家時住的一孔破窯到青磚碧瓦的兩層小樓,她和丈夫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其中的滋味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八十年代初,巧珍省吃儉用攢了幾個錢和別人合資買了全村第一台拖拉機,後來又培養大兒子跑運輸,自己家又開了代銷點,家裡陸陸續續添了打麥機、揚場機,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全家八口人可謂人丁興旺,又加上兒子、媳婦、孫子都很孝順,所以呀,巧珍兒家的小日子過得真是美滋滋的,讓人羨慕不已。

在巧珍大娘家,堆滿了新摘回來的花生、玉米,一串串火紅的辣椒,還有一架紫丁丁的葡萄------這不,巧珍兒大娘又蒸好了一鍋紅薯面花卷,一個人"發"給我們一個,捧着熱氣騰騰的饅頭,我們的心也曖得熱乎乎。

人物追蹤

綜述

在《鄉村》第一期的《大槐樹下》小欄目里,播出了《趣看朝陽溝》,許多觀眾表示很感興趣,我們特意寫下採訪中的趣事花絮,讓您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

"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山溝里空氣好,實在親鮮----"每當哼起這膾炙人口的唱詞,不由得讓人想起轟動一時的現代豫劇-----《朝陽溝》;不由得讓人想起那段往事、那個時代。當年,"銀環"和拴寶的愛情故事曾經感染和激勵了多少人,劇中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就連"銀環媽"、"二大娘"、"巧珍兒"的名字也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地步。然而,現實生活中這幾位人物原形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今天他們分別生活在哪裡?日子過得好嗎?家庭幸福嗎?一連串的好奇和疑問,促使記者踏上了朝陽溝------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

採訪過程

原來朝陽溝名叫曹家灣,這個名子來源於河南曲劇《卷席筒》的故事,至今村里還保留着"曹家大院"遺址,"蒼娃"的典故也是到處流傳。原來這曹村人都姓曹,後來由於"蒼娃"之兄、洛陽知府曹保山犯了大罪,為免株連,全村族人連夜更姓為"趙",大概取韻相同,以示不敢忘本吧!一九七八年一曲《朝陽溝》紅遍全國,曹家溝從此正式更名為朝陽溝。

人未進村,我們就已經感到了朝陽溝的與眾不同,一壠壠玉米、一排排高粱像列隊的禮兵在迎風面立,果然同戲裡描述的一模一樣。村口,碰上一群年輕的大嫂正洗衣服,她們對朝陽溝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詳。聽說我們要採訪"銀環"大家七嘴八舌的告訴我們,銀環早就嫁到大冶鎮西施村一個名叫山懷的小山村了,不過今天見銀環到朝陽溝水庫上班了。得到這個消息,頓時讓我們興奮起來,準備先到水庫去,可是突然發現話筒壞了,沒話筒還怎麼採訪?於是隊伍又一分為二,找銀環的找銀環,修話筒的修話筒。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修話筒的車還沒回來,眼看夕陽西下,今天的採訪計劃恐怕要泡湯了!

巧遇

幾近失望時,終於聽到那熟悉的喇叭響了起來,幾個人匆匆跳上車直奔水庫而去。路上誰都沒說話,大家都擔心天快黑了找不到銀環,人人心中都懸着一個大大的問號,而這個問號隨着山路的上下顛簸愈加強烈。

忽然,同行的村長大叫了一聲:"銀環姑,快停車,這就是銀環!"一剎間,車停了,看着笑靨如花的我們,"銀環"被弄得一頭霧水,由於事先沒有通知她,搞得銀環還怪不好意思呢!

原來,銀環並不是上山下鄉的知青,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鄉下人。她也沒念過高中,充其量也就是個高小文化。當年楊蘭春把她寫進戲中大概是覺得她央上有那麼一股子肯吃苦、不服輸的個性吧!至今我們仍能從她的眸子裡感覺到她當年的神采。

剛到朝陽溝就聽別人說起,銀環不是太愛說話,也不是太好溝通,這麼多年來顯得一直很低調。當年《朝陽溝》可謂大紅大紫,銀環也一步步被推薦到鄉里、縣裡、市里直到當上省人大代表。也曾受到過中央、省、市各級領導接見。在開人大會時,別人對她充滿了和我們一樣好奇的心情,圍着她、跟隨着她,要她簽名,但她都因不好意思而回絕了。這麼多年來她依舊是平平淡淡的生活,無論頭頂上有無光環的籠罩,她都一如千百萬普通中國農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世無爭的生活在屬於她自己的世界。

談到已往的歲月,銀環臉上掠過一陣紅暈,"年輕時老積極,肯勞動"。沒想到外表沉默寡言的銀環也有着一顆爭強好勝的心,而這種上進發自對新生活的熱愛,不計任何條件和要求。

命運多變

銀環做夢也沒有想到從七三年一直在鄉計生辦兢兢業業、踏實工作的她,在一夜之間說下崗就下崗了。連她自己也奇怪,二十多年了,幹啥事從不敢有半點馬虎之外,為什麼到老了不行了呢?

原來,她從參加工作就一直沒有正式手續。以她的條件而言不要說轉個正式工,只要她願意當個幹部甚至領導都不成問題。可是一向老實巴交的銀環只知道幹活哪裡會想到那麼多條條框框,這不,連兩年前內退每年發的千把塊錢的生活費也沒有了。春節她的兒子又被車禍奪去了生命,這對銀環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這樣一來她對人生、對名利看得更透、更淡......

銀環的愛人叫張平炎,是大冶鎮的一名普通工人。後來回鄉務農,改革開放後頗有經濟頭腦的張平炎開了一家鋁廠,開頭風風火火的紅了好一陣,可是幾年後經濟效益卻急轉直下,一日千里,不得已倒閉了。下崗、兒子遇難、經濟困窘這一連串的打擊讓銀環苦不堪言,眉宇之間多了幾分哀傷。

銀環八十六歲的老娘身體還算硬朗,年輕時很能幹,她的兒女小時候都怕她,老了,身邊也離不開人了。銀環還和楊蘭春、魏雲等藝術家還保持着聯繫,但是她始終認為戲只是戲,自己是自己,過去的時代讓人留戀,老了,也干不好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