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夜竹海(郑友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月夜竹海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月夜竹海》中国当代作家郑友贵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月夜竹海

温婉的微风,轻轻荡起竹海绿波,莹莹月光,悄悄流泻在这绿色海面。哦,月夜竹海,你仿佛青春勃发却又有些羞涩的少女,如梦似幻,叫人神思飞扬……

第一次走进蜀南竹海,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个雨后初晴的周末,我们几个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邀约到这鲜为人知的神奇土地,轻纱似的云雾在绿海深处轻盈飘动,鱼儿在清澈见底小溪上下翻游,鸟儿在林间飞翔、歌唱,深深吸一口清新空气,神清气爽。我和伙伴们情不自禁地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朋友们》,唱起了当时流行的校园歌曲,徜徉在竹海怀抱,感觉眼前的一切多么美好,绿色音符蕴育萌发了我们一个个五彩斑谰的青春梦、事业梦、爱情梦……

竹海归来,她那如诗如画、秀丽迷人的风光便深深镌刻在我心上,就连那竹根水、竹筒饭、竹豆花、七彩飞瀑、竹海妹《种竹谣》那动人的山歌,也让人梦牵魂绕,她如同闺中秀女、蜀南处子,似深埋泥土的南国翡翠,我想总有一天人们会识你爱你的。我提起稚嫩的笔,写了名为《竹海赋》的散文,怕人笑话未向报刊投稿。但这篇钟爱竹海已发黄的文稿我至今珍藏着。竹海,仿佛一位知心朋友,总觉得该为她做点什么。后来,我写了一首题为《月夜竹海》的诗:

这首诗被一位青年诗人推荐在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发表,了却了心中之愿。我觉得我的诗句无法写出竹海之美。如今,我几乎年年到竹海,或相约单位同事、或亲朋好友同行、或笔会采风,竹海竟成了不约而同的首选。她真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每一页都写满新鲜,每一段都写着神秘,春的生机、夏的茂盛、秋的成熟、冬的凝重,一年四季,绿色常在。乘车游竹海,一日阅尽翠绿;漫步竹海小道,更能感受竹海无限妙处。看,那笔直刚健的翠竹,真是世间君子,任凭狂风暴雨酷暑严寒、雪压枝头,你总是昂扬着向上生长,拼力去迎接头顶那缕缕温暖阳光,为人间新添一片新绿,难怪古人赞美你“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空时亦虚心。”是啊,你有志气、骨气、正气,却又是那样谦逊,默默地净化着、美化着世界,最后也要成为人们生活、建设的有用之才,引得儒将张爱萍到竹海时为你挥毫泼墨。

是谁在竹海朦胧月光下吹起了竹笛?笛声随微风传来,清脆、悠扬、飘逸,在这并不娴熟的笛声中,我分明听见吹笛人的心跳,哦,笛声是从“忘忧谷”那边传来的。“忘忧谷”,多贴切的名字,身在竹海,远离都市喧嚣、功名利禄,什么人世分争、挫折烦恼,统统抛到九宵云外去吧,人生在世,哪个人身上心上都会留下明的暗的伤痕,那就让无私的宽阔的竹海,用她那母亲般温暖的手掌,轻轻抚慰你受伤的心灵,在你心中播下一片亮丽的绿荫。

凝望沐浴在月光下的万顷绿波,我似乎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哦哦,那是宋朝大诗人黄庭坚迎风站立竹海最高处,诗兴勃发:“壮哉,万里绿波”!我影约看见勤劳、勇敢的僰人,正和汉人在山间播种、狩猎。僰人重仁重义,却在明朝万历年间神秘消失了。据说,从竹海走出去的礼部尚书周洪模主张对僰人安抚,而权臣张居正不听劝阻,下令把僰人剿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往蜀南,几番刀光剑影,古老的僰人部落消失了。僰人的后代真的一个都不在了吗?这就象那高挂悬崖的僰人悬棺一样,留下了一串串千古之谜。我仿佛听见石达开和太平军的勇士们与清军厮杀的吼声,炮声和呐喊声在林间回荡。我分明看见竹海哺育的优秀儿子余泽鸿,从竹海走向上海、走向瑞金,这位曾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先后任党中央秘书长、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最高领导人能文能武的热血志士,他带领战友们在这片土地上为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为自由、民主和幸福生活而战,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这片故乡的热土。啊,竹海,我猛然明白了你为什么这样秀丽卓绝,原来是英雄的鲜血把你浸染,烈士的崇高理想和品格蕴育了你不凡气节!也许,英烈的浩然正气正是我久久寻觅的竹海之魂?!

在这静谧的夜色里,笛声忽远忽近,我脑海中又走出两个鲜活的人物来。一位白发老人在观察着什么,采集着什么,他是九十高龄的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远离繁华都市,告别儿孙,独自一人扎进竹海深处,他要把余生倾注在竹海土壤结构研究上,为竹乡儿女谋福利,就连大年三十也在竹海过,老人对科学对竹海的痴情,令人感慨不已。生于斯的汉子、诗人吴延松先生仿佛又在热情澎湃地朗诵他的得意新作。认识吴延松先生是在十多年前竹海一次笔会上,吴先生看上去五十多岁,据文友说他已患重症,但在那次竹海笔会篝火晚会上,他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精神饱满的大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句,大气、豪迈、新颖,如挺拔翠竹,刚强不屈。吴先生是川大高才生,才气不凡,命运坎坷,和所有竹海人一样,多情刚直。他似乎忘记了人世的伤痛,为宣传竹海、开发竹海执着的奔走、呼吁,竹海的山山水水到处留下了他深深浅浅的脚印。吴先生算得上竹海最早的“导游”,他的热情好客感染着每一位来到竹海的朋友。在笔会期间,他还“得意”地向文朋诗友展示了国内外数十名知名艺术家在竹海为他留下的墨宝,这是艺术家们被吴先生的热情和竹海美景感动创作相赠的,其中著名书法家范曾“竹海”两个苍劲雄浑的文字,真让人过目不忘。如今,吴先生实现了“死了也要埋竹海”的心愿,他要是能看到现在不同肤色和民族的人们留恋竹海风光,一定又会吟出激情澎湃的诗篇的吧。

春风习习、细雨飘洒。月夜竹海,如人间一支动人的歌。你听:“劈——啪”声此起彼伏,呵,是春笋正拔节破土而出呢!哦,迷人的竹海,你留下了我青春的脚步和最美的时光,你生长着新奇、希望和五色梦,让我怎不为你久久遐想……

[1]

作者简介

郑友贵:四川宜宾人,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文艺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