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最是奎霞四月天(许建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最是奎霞四月天》中国当代作家许建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最是奎霞四月天

四月桑葚又熟了,奎霞的老友在召唤。往年常品尝到老同学阿良旧房子庭院里的那一株高产桑葚所结果实,余味无穷。可惜它年初不幸毁于邻居焚烧垃圾产生的小火,心中徒增几分疑惑,没了熟悉的老桑葚树,到奎霞村哪里去尝鲜珠椹?

就这样又一次走进奎霞。早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与它亲密接触了,爱人开玩笑道:“几幢老房子,也值得你一去再去?”,我不以为然,执意到侨乡踏春去!想起宋代诗人翁卷《乡村四月》诗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的渔村,没有淅淅沥沥贵如油的春雨,房前屋后的土壤里各式果蔬依然长势喜人,绿意苍苍。

穿梭在巷子深处,忍不防撞见一幢坐东朝西红砖古厝,四房一厅一天井的平房,大门少见逼仄开在北面,前落屋顶已部分塌陷。抬头仰望,门匾“问礼世家”赫然出自清代泉州最后一个状元吴鲁手笔。这里就是著名女诗人钊君(林英)的旧居。

一方不显眼的匾额,背后竟深藏着一段文人墨客惺惺相惜的珍贵交往历史。

清乙酉年间,奎霞村林有陆赴省乡试与吴鲁逆旅同舍,两个同龄的同乡人,互斗诗文,言谈甚欢,结下深厚友谊。庚寅年,吴鲁高中状元。次年岁试,林有陆以附生出贡,授修职郎。林家建房子时,吴鲁特亲撰匾额相赠。

这一门林氏家族,兰玉相承,克绍箕裘。林有陆长子林成家,善书翰;次子林成象(字石甫),工翰墨;孙女林英,精诗词,“问礼世家”更是“书香门第”。

内心由衷赞叹:侨乡的每一栋古厝、每一幢番仔楼,都暗藏动人的传奇故事……奎霞,我要如何读懂你,丰富多彩的厚重人文?

徜徉东线巷子深处,老屋的墙上覆满青苔、写满沧桑。胡同旮旯角落里,一树野生的桑葚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干穿越屋顶,阳光穿透其中,光影斑驳,枝头结满了微红的桑葚,似闭月羞花,娇艳欲滴,令人垂涎三尺。这还不是最成熟的桑葚果子;桑树对面,一株夜来香花开正酣,巷子里一时香气扑鼻。

“呷饭没?”,舌尖仿佛萦绕着奎霞特有的菜谱“炒蚵崙”余香,辉煌时期,石头房“南海饭店”曾经一度是奎霞古村最红火的餐厅,如今它仅留下真诚的问候和记忆深处的美食诱惑,热情招呼着往来的匆匆过客。频频造访的人们,奔着渔村的美食、追着它的芬芳而来。

走向青云梯,两侧野生桑树、罕见的陆地红树林此起彼伏,桑树枝头,一粒粒或紫或红的饱满桑葚果实,时时撩动驿动的心,迫不及待采撷几粒,送入口中,但觉酸中带甜,齿颊生香。

鲁迅先生在《记忆中的百草园》中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先生想必吃过不少可口的桑葚,他的笔下百草园充满了生机,而我眼前古村的桑葚树和红树林则充满乡野气息。

摘下一颗颗紫黑饱满的桑葚果实,小心翼翼用纸张包好,捧在手心里,走到老屋前的憩亭歇歇。一边品着衷爱的珠椹,一边吟唱奎霞女诗人钊君《真情自古在阿黎》诗:“离离桑实缀猗枝,正我青衫卸缺时。突喜珍盘荐珠椹,真情自古在阿黎。”,不禁有些闲人野鹤般自我陶醉。

“走,到海边吹吹风。”,友人高声招呼,一行晃悠到海豚湾。海岸线上,天空微露淡蓝的晴,德国友人的咖啡店习习飘出碳烤巧克力香味,吉他美女面朝大海,忘情弹唱;小狗儿悠闲晃荡舞姿;潮起潮落,浪花摇摆渔舟;律动着合韵的节拍……

长长的古渡,明代以来,多少奎霞乡亲背井离乡从这里出发,远渡重洋,艰难谋生;多少年后,渡口迎回创业初成的奎霞游子捎来的无数异国建筑材料:坚固的水泥浇筑起一幢幢番仔楼基础、精美绝伦的异国彩色瓷砖贴满墙面,留下了一串串冗长的乡愁印迹……

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也有绵延的思忆,更有眼前的美好。云烟浮动四月,春色氤氲朝气,桑葚结出硕果,泥土吐露芬芳,大海坦荡胸怀;最是奎霞四月天,桑葚又熟了,我又一次陶醉在侨乡![1]

作者简介

许建军,男,籍贯:福建南安石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