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曾国藩:每次升迁都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是关键点

曾国藩:每次升迁都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是关键点

曾国藩:每次升迁都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是关键点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每个人的升迁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在官场上,更不能忽视升迁背后的运作模式。

官场上每天都有人获得升迁,也每天都有人落马。要想不落马,就要从升迁做起。

曾国藩善于为官,但他更善于升迁。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获得升迁时不要高兴太早,值不值得高兴,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才是关键点。

这个关键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曾国藩在51岁时,获得的一次意外升迁来详细讲解。

曾国藩的一生,有三次升迁阶段:第一阶段是道光时期,他从翰林院一名候补检讨开始,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为一名正二品大员;第二阶段是咸丰时期。曾国藩在朝中的时候,成为大清历史上最年轻的“五部侍郎”,后出任湖南团练大臣,被升授为两江总督;第三阶段是到了慈禧太后掌握大清的统治权后,曾国藩封侯拜相,权倾天下。

道光时期,道光皇帝是一位勤奋,有胸怀的皇帝,因此,对曾国藩也是大胆使用。可是,到了咸丰时期,由于咸丰皇帝是一个多疑、寡断的皇帝,对有兵权的曾国藩十分忌惮,对他的重用就显得十分谨慎,直到曾国藩和太平军交战7年时间后,才在他50岁的时候,任命其为两江总督。

不过,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太后掌握大清的统治权后,对曾国藩的任用方式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这让曾国藩始料不及,同时也惴惴不安。

咸丰皇帝去世的时间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22日,此时的曾国藩51岁,正在攻打安庆。只要攻下安庆,湘军就能顺着长江顺水而下,攻打金陵了。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曾国藩接到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的消息后,当时就惊呆了。在日记中,他用“天崩地圻 ,攀号莫及”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朝廷的变动,让曾国藩应接不暇,先是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继承皇位,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可是,没过几天,肃顺被诛杀,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由于慈安太后不喜欢过问朝政,大清真正的统治权,已经落入慈禧太后手中。

对于慈禧太后,曾国藩并不了解,他甚至开始担忧自己的前途以及湘军的命运。但是,一切都来得太突然,当曾国藩攻下安庆后,他接到了慈禧太后成为统治者后的第一道圣旨。圣旨上说: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著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军务,所有四省的巡抚、提督以下各级官员,悉归节制。

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却能节制四省,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升迁,这在清朝的历史上,是一件不合常规的事情。

就在下属们争相祝贺的时候,曾国藩却异常冷静,很多时候,获得升迁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曾国藩为了能整合资源和太平军作战,先是想成为湖北巡抚,后又想成为四川总督,但咸丰皇帝均没有答应,而慈禧太后出手大方,一出手就让他节制四省。一向谨慎的曾国藩很是惶恐。是陷阱还是权力,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才是关键点。

为此,曾国藩通过辞谢的方式,试探慈禧太后这个最高领导人的真正想法。

曾国藩推辞说:

臣一人权位太重,恐开斯世争权竞势之风,兼防他日外重内轻之渐。

曾国藩认为,他怕自己手中的权力太大了,导致地方官员们争权夺利,影响到朝廷的权威。

曾国藩说得非常诚恳,让朝廷以及慈禧太后看到了他的一片忠诚之心。

不过,朝廷的回复也很有意思:

具见谦卑逊顺,虑远思深,得古大臣之体。在曾国藩远避权势,自应如此存心,方不至起骄矜之渐。而国家优待重臣,假以事权,从前本有实例。曾国藩晓畅戎机,公忠体国,中外咸知。当此江浙军务吃紧生民涂炭,我两宫皇太后孜孜求治,南望增忧,若非曾国藩之悃忱真挚,亦岂能轻假事权?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曾国藩谦虚,考虑得比较周到,有古大臣之风。但是,给曾国藩如此大的权力,是经过朝廷慎重考虑的,因为曾国藩懂兵事,一心忠于朝廷。如果曾国藩对朝廷不真挚诚恳,朝廷又怎会轻易就给予如此大的权力呢?

从朝廷的回复中,曾国藩清楚地弄明白慈禧太后等领导人的意图了,那就是朝廷开始采取和咸丰皇帝截然不同的政策。咸丰皇帝过于保守,不会给予曾国藩等汉人官员太大的权力,而慈禧太后等新领导上任后,开始重用曾国藩,希望曾国藩能起到表率作用,团结更多的汉人官员消灭太平天国。这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

另外,朝廷也认为,对曾国藩的器重和信任,是因为他忠于朝廷,忠于大清王朝。

这是一种恩威并施的策略,曾国藩一直以忠臣自居,如果他有二心,那么,就会成为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了。正是如此,曾国藩才在消灭太平天国后,将湘军裁撤,就是避免授人以柄,给自己带来灾难。

在官场上,任何一个人每次获得升迁,都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因此,一定要清楚领导的意图,这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前程。这是曾国藩给予我们的启示。

那么,面对慈禧太后这个新领导,曾国藩又该如何面对呢?敬请关注下一章。

本专栏资料重点引自:《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清史稿》等。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 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