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曾侯乙青铜尊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侯乙青铜尊盘,通称青铜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的一件战国早期青铜器,分为上面的尊和下面的盘两部分,整套器物纹饰繁缛且有很多镂空装饰,为失蜡法铸造。该器现藏湖北省博物馆[1]

概述

曾侯乙“青铜尊盘” 为战国早期物品。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历史简介

曾国的始封国君南宫括,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因功绩显赫而受到周成王分封;曾国的建立,属于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

直到春秋早期,曾国军事实力雄厚,在楚国之上。周天子的几次伐楚战事,分封控制南土的曾国都首当其冲,为中南方诸侯国军的先锋。(详参见词条昭王南征等)

春秋时期,楚随对立,楚武王三次伐随,第三次竟死于军中。而从曾侯乙墓的发现看,年事已高的大国之君楚惠王竟为小国之侯曾侯乙送了一份厚礼,曾侯玙编钟2013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上面有180多个铭文,记载了前506年时,吴王阖闾伐楚,攻破占领楚国都城郢后,楚昭王逃到曾国,吴军追来,被曾国保护的历史。

曾国的祭祀之日,祭祀礼仪却非常隆重。各种规制的青铜礼器摆满了祭台,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编钟和一件酒器。

这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排列,最上的一层叫钮钟,中间及下层的叫甬钟,其中最轻的一件重2.4公斤,最重的一件重203.6公斤。编钟象征着礼乐制度,传说只要拥有这套编钟,便能够重振礼乐。

而那件酒器是一套尊盘,摆放在当时曾国王侯乙的宝座前,与编钟相比虽然体积较小,但它的地位却丝毫不亚于编钟。尊盘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这个是尊,通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下面是一个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尊盘合为一器,尊上铸有28条龙,盘上铸有56条龙,共84条龙,玲珑剔透的蟠螭和镂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此外,在这尊上饰有32条蟠螭,盘上饰有48条蟠螭,共80条蟠螭,整件器物上纹饰精美绝伦,尊盘上的龙和蟠螭象征着大大小小的诸侯,这套青铜尊盘一直从先君传到曾侯乙手中,成为曾国的传国之宝[2]

视频

曾侯乙墓 相关视频

《国家宝藏》 第三集 《曾侯乙尊盘》 上集
《国家宝藏》 第四集 《曾侯乙尊盘》 下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