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曼歇1号新品种繁育技术应用案例应用案例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曼歇1号新品种繁育技术应用案例应用案例我国竹产业发展东西部极为不平衡,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商品化利用的主栽种少,更是缺乏优良新品种,缺乏配套的高效繁殖与栽培技术,且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本技术应用案例为西南边陲的老少边穷地区提供适宜的优良笋[1]用竹新品种。曼歇1号新品种为牡竹属新品种(品种权号20210472),是优良的笋用竹新品种。2008年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2012年移栽,2014年开始进行新品种的DUS测定,2019年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2016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位于该村的亚洲竹藤博览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整地,着手建立繁殖圃。经过4年建设,在当地建立了繁殖圃,栽植了曼歇1号笋用林,形成了高效的繁殖与栽培技术。

目录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提供新品种的高效繁殖与栽培技术,挖掘并带动当地农民寻找致富资源与技术,提高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竹产业发展中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竹林培育中新品种的贡献率;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新品种与技术,也为新品种的引种栽培提供了适栽范围和设施内的矮化栽培技术。

三、技术要点

1. 繁殖技术:选择2年生竹节,埋节繁殖时在每一节间中央砍斜口,宽2~5 cm,将100 mg•L-1 ABT 1#溶液灌入切口,并用薄膜封住切口。将整理好的坡地,按照25 cm间距纵向开沟,放入2-3 m长竹节,将竹节平置于沟中,覆土3-5 cm,每隔5d浇灌1次。

2. 大田栽培技术体系:山地造林时整地为宽和高各2m的阶梯式梯田,深翻30~50 cm;造林密度25~30丛/亩;母竹留养每丛4~6株。

3. 延长出笋时期的技术:通过降低顶端优势的作业技术,提早了出笋时间,通过控水技术延迟了出笋时间,拉长了出笋收获时间。

4. 大棚种植技术:矮化作业技术,每年10月下旬进行截顶,保留2~3m高竹秆,引种到北方大棚栽植的土壤与浇灌水改良为中性或弱酸性技术。

四、应用成效

一、在云南普洱思茅区曼歇坝建立了曼歇1号新品种繁殖圃357亩。解决了新品种优质苗木供应问题

二、建立了曼歇1号的繁殖和栽培技术体系。延长了竹笋收获期2个月,提高了产量和品质,2021年仅项目试验区内100亩笋用林每天收笋500 kg。

三、引种北京大兴,建立了曼歇1号大棚室内种植的技术体系。

四、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5000元,利于地方实现精准扶贫。

五、提高了竹业界新品种开发与应用的意识,提高了新品种在竹业生产中的贡献率。

五、适用范围

适宜在云南普洱、版纳、昆明、广东、广西大面积推广,在重庆、四川南部宜宾等可选择低海拔地区推广。引种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等地酸性至中性土壤可大棚内种植;引种长江以北的碱性土壤如北京大兴等地,可改良土壤[2]后大棚种植。

参考文献

  1. 中国顶级竹笋大赏 ,搜狐,2017-12-21
  2. 什么是土壤?它怎么来的 ,搜狐,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