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曹马芝麻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马芝麻糖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曹马芝麻糖是河南安阳县崔家桥乡曹马村传统的汉族名吃,当地芝麻糖闻名全国,其独特技艺已历五百余年。这种芝麻糖质地细腻,酥、薄、空、轻、无渣适口,不粘牙,不粘手。 已载入《河南省企业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曹马芝麻糖

特 点:酥、薄、轻、空

产 地:河南安阳县崔家桥乡

记 载:《河南省企业录》

简介

安阳县崔家桥乡曹马村位于安阳市区东10公里的洹河北岸,东汉末年魏王曹操曾在这里屯兵养马,该村故而得名“曹马”,曹马村以生产芝麻糖而闻名十里八乡。

芝麻糖是表面粘有芝麻的麦芽糖。麦芽糖又名饴、饧、糖、𫗠𫗮等,是中国最早的人工糖。两汉至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在春节有吃麦芽糖的习俗。麦芽糖粘性十足,春节吃麦芽糖是为了“验齿之坚脱”,即检验一下牙齿是否牢固。

宋代以后,人们开始用麦芽糖祭祀灶神。灶神被认为是一家之主神,每年年底要上天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是一家人一年之中都干了哪些善事、哪些孬事。由于“家丑不可外扬”,为了不让灶神说自己的坏话,就用黏度极高的麦芽糖祭灶。

也有人把祭灶用麦芽糖的原因解释为甜灶神的嘴。认为灶神吃了饧糖后,上天言事时,就会满嘴甜言蜜语,为人们多说好话。由于麦芽糖多用于祭灶,故人们又多称之为“灶糖”。

有些地方将灶糖制成瓜形,称为“糖瓜”。北方有俗语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糖瓜的中间是空的,吃起来酥脆异常,但受潮后却非常容易粘在一起。

为防止灶糖互相粘连,人们将炒熟的白芝麻撒在灶糖上,这就成了芝麻糖。为了便于携带和包装,现在的芝麻糖多做成中空的扁条状。由于糖内有众多的孔洞,芝麻糖和“糖瓜”一样十分酥脆。表面粘上了一层熟芝麻的麦芽糖,兼具芝麻的焦香和麦芽糖的甜腻,吃起来比“糖瓜”更为香甜,这也正是芝麻糖在大多数地区取代“糖瓜”的原因。

在古都安阳,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时,人们也是用芝麻糖而不用“糖瓜”。“小年”前数天,安阳的大街小巷即飘满了芝麻糖的甜香。在诸多芝麻糖的品牌中,崔家桥曹马村的申家芝麻糖尤其受到安阳人民的欢迎,它“形似玉筷白似璧,脆如凌雪甜如蜜”,色白皮薄,中空似藕,质地松脆,入口酥甜,不粘牙、不沾手,最妙的是每一根芝麻糖内都有不多不少33个小孔。

曹马申家制作芝麻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间(1722~1735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由于制糖艺人在传统社会的地位较低,申家第一代至第九代制糖传承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甚至叫啥名谁都无从查考了。

申家第十代制糖传承人名申玉行,其子申公辰将祖传的芝麻糖生产技艺发扬光大。他在传统酥糖的基础上,研制出味道独特的灌糖。灌糖是将花生、瓜子、核桃仁等果仁果馅灌入芝麻糖中空的孔洞中。

灌糖的发明,使芝麻糖和花生、瓜子、核桃仁等干果结合起来,丰富了传统灶糖的品种。灌糖不仅增加了传统芝麻糖的营养,还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

申家第十二代制糖传承人申万福,生活于清末民初。1911年,申万福走出家乡,在汤阴县城北大街创建了申家“福记糖坊”。后来又在鹤壁集(今河南鹤壁市)新建制糖作坊一处。申万福共育有五子,长子申凤台,人称“大掌柜”。申万福年老后,申凤台接管了汤阴“福记糖坊”的生产管理,鹤壁集的制糖作坊则由申万福的次子掌管。

在申凤台的管理下,“福记糖坊”开始快速发展。申凤台在制糖技艺上精益求精,他严把产品质量关,带领众弟兄、叔侄亲自参与芝麻糖的生产。在营销上,“福记糖坊”坚持信誉为本,对待顾客一视同仁,童叟无欺。

“福记糖坊”的芝麻糖,名气越来越大。申凤台趁机扩大了芝麻糖的生产规模,他在安阳周边地区设立了多处糖坊。每年“小年”祭灶时,“福记糖坊”都要雇佣三四十个人跑村穿巷,敲锣卖糖,芝麻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者采取“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福记糖坊”接受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入“国营汤阴县食品厂”。由于生产芝麻糖消耗粮食,在粮食短缺的时代大背景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营汤阴县食品厂不再生产传统的芝麻糖。

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神州大地萌芽发展。申凤台将芝麻糖生产技艺传授给子孙后辈,申凤台的儿子申好信在东曹马家中开设作坊,生产传统的芝麻酥糖,消声匿迹多年的曹马申家芝麻糖重现安阳市场,倍受消费者欢迎。1998年,申凤台的孙子申运海,在东曹马村创建了“安阳崔家桥红星食品厂”,进一步扩大了芝麻糖的生产规模,还使失传多年的申家芝麻灌糖重现光彩。

曹马村的乡人也有向申凤台父子学艺的,申凤台父子对乡亲们毫不保守,让他们实地参观自家的制糖作坊,手把手传授芝麻糖的生产技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曹马村从事芝麻糖生产和销售的人员很多,芝麻糖生意可谓红红火火。靠生产、销售芝麻糖,曹马村不少家庭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曹马芝麻糖也形成产业优势,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成本日益高涨,而生产传统的芝麻糖十分辛苦,纯手工操作,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许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家从事芝麻糖的生产,曹马传统芝麻糖的生产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

目前,申家第十五代制糖传承人申运海还在坚持着自己的事业,用老工艺、老原料、老配方在家里制作传统的芝麻糖,延续着祖上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每年的农历十月以后,就是申运海一家最为忙碌的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家人要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

为了让曹马芝麻糖生产技艺传承下去,申运海还积极申报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配合相关部门对曹马芝麻糖的起源、发展,对曹马芝麻糖的历史和社会价值进行挖掘、整理。2012年,曹马芝麻糖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参考文献

  1. 曹马芝麻糖香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