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曹化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曹化淳行书李白诗
原图链接

曹化淳(1589年-1662年),字如,号止虚子,武清王庆坨人。生于万历十七年,卒于康熙元年。

生平

曹化淳,家境寒微,十二岁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尤工儒业,善草隶,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天启初,魏忠贤得宠弄权,王安遭到魏忠贤的陷害,曹化淳还被牵连发配到南京。

直到1628年,崇祯元年,朱由检崇祯继帝位,曹化淳才被召回, 极受崇祯帝宠信,负责处理魏忠贤时期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馀件。

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初任司礼太监,至崇祯四年(1631),曹化淳历任总督忠勇勇卫、总提督礼仪房、大庖厨、总提京营戎政,兼掌御马监、内府供用库印、司理监掌印太监、两督东厂、官旗办事、掌尚膳监、惜薪司务等职。后升任总管太监,在宫中的地位相当显赫。

崇祯五年,崇祯皇帝赐御书“公清直亮”四个大字予曹化淳。后又赐御扇、御琴、御画三物,曹化淳当即写下五言律诗各一首,以抒其情,并连忙上奏《谢恩疏》,谢主隆恩。北京西城古迹广化寺内有一块崇祯七年(1634年)崇祯皇帝奖谕曹化淳的御笔草书诗碑,足显曹化淳与崇祯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1]

崇祯十一年,修建卢沟桥城堡拱极城时,积极筹划银两,第一次筹到六万二千八百六十五两三钱五分四厘;第二次三万五千八百八十六两八钱六分七厘;第三次五千两。建城资金69%以上系曹化淳筹集。此举详见于“明太监武俊自述碑”(又名“修建拱极城碑记”)。该碑复制品现镶嵌在北京卢沟桥东侧宛平城城门洞内。因他办事很有魄力,皇帝称赞他“公清直亮”,故而把监管军队的重要大权交给他。[2]

明朝军制规定,皇帝拥有一支负责内廷的御林军。明成祖曾选拔数万精壮勇士组成这只军队,可是到了崇祯时期,这支御林军已经分为了勇卫营和四卫营,震慑力也大不如从前。 曹化淳担任勇卫营总督期间,他明白军队要想强大,必须要有才之人来领导。于是,曹化淳开始各地招募勇武之士,四处寻找优秀将领,最终,大将孙应元黄得功等人应邀加入,这支军队,在曹化淳和大将的领导下,军纪严明,征战南北,扫平起义军,抵御清军。

崇祯十一年,曹化淳因病向崇祯帝连上三疏,乞准告假。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才蒙允还乡。[3]

1644年,崇祯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

同年六月清军入关进京,建立清朝。时崇祯帝尚未获葬,曹化淳由家急赴京都,连续三次上疏清顺治帝,请妥怀宗(赠崇祯皇帝之庙号)皇帝与后妃陵寝,并多方奔走,且亲为崇祯帝服侍入殓。时人均称化雨忠贞、悉沥肝膈。

顺治元年(1644)秋,顺治帝欲起任曹化淳原职,曹上疏详陈其情,请帝收回成命。十二月,顺治帝赐曹化淳号“弗二居士”。

康熙元年(1662)五月十四日,曹化淳病故,葬于北京南郊采育乌音寺,同时在王庆坨村南曹家花园葬衣冠冢一处。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康熙帝南巡宿于王庆坨,谕祭曹化淳墓。康熙三十一年三月,康熙帝春巡时再宿王庆坨,又谕祭曹化淳墓,并钦赐“祖德渊源株树云矞佑其子孙获福”。[1]

清史错谬

受诬赖开门迎李自成

  • 一说,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居庸关入迫北京,三月十八日下午三时,曹化淳开彰义门(广安门)投降,农民军立即进占外城。当晚明思宗登煤山(景山),望见远处烽火连天,长叹道“苦我民耳”,良久回到乾清宫。不久催皇后、贵妃自尽,自己亲手杀长平公主,当时公主才十六岁,牵帝衣哭,崇祯帝哭道“汝何故生我家”,遂以剑斩之,公主左臂断而昏厥,后与王承恩自缢于山腰下。
  • 另有一说,甲申三月,曹化淳人根本不在北京。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告老还乡,其时已乡居六年。

1644年,崇祯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

不久之后,清军进入北京,出于尊重前朝皇帝,或许也为了收买人心,为崇祯皇帝办了三天丧事,追赠庙号怀宗。

明亡后,曹化淳三次上书(《武清县志》记载上书全文)清朝顺治皇帝,请求维修和妥善保管崇祯帝、后的陵墓,得到批准后又亲自奔走,向各方筹划资金数千两,亲自督修陵墓工程。[2]

就在这个时候,顺天府文人杨博,宛平文人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曹化淳自我上疏辩解,言当时本人并未在北京,此乃诬陷。[4]

城破的时候,曹化淳在天津养老已经有六个年头,根本不在北京!曹化淳上疏为自己辩护,顺治皇帝也就此事做出批示:“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然而东林党人并不因顺治批示而停止继续诋毁曹化淳,他们利用他们掌握的资源,在各种文献野史上抹黑曹化淳。《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季北略》、《明通鉴》全写的是曹化淳开的城门。

后来,曹化淳无奈的他只好把自己掌权时的一些重要文件整理归档保存,还提前写了一份遗嘱,做了四首诗。 其中一首《忽睹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 报国愚衷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曹化淳的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1662年,曹化淳在郁闷中背着黑锅离开人世。[5]


参考资料

  1. 1.0 1.1 明末总管太监曹化淳. 每日头条. 2015-12-15 [2019-03-07] (中文). 
  2. 2.0 2.1 揭秘:最后的忠诚——明末第一背锅太监曹化淳的忠义一生!. 字媒体  . 2017-08-12   [2019-03-07] (中文). 
  3. 明一太监被历史丑化,他统领的军队未尝败绩,若镇守京城恐无清朝. 每日头条. 2018-03-21 [2019-03-07] (中文). 
  4. 明末太监曹化淳简介,曹化淳有没有放闯王李自成进宫?. 每日头条. 2018-04-07 [2019-03-07] (中文). 
  5. 明朝太监曹化淳,历史第一背锅侠. 每日头条. 2016-12-14 [2019-03-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