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化淳」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曹化淳'''({{bd|1589年||1662年||C曹}}),字如,號止虛子,武清王慶坨人。生於萬歷十七年,卒於康熙元年。家境寒微,十二…”)
 
行 1: 行 1:
''' 曹化淳'''({{bd|1589年||1662年||C }}),字如,號止虛子,武清王慶坨人。生於萬歷十七年,卒於康熙元年。家境寒微,十二歲入宮, 文書畫,無一不精,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後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孫[[朱由檢]],1628年朱由檢繼帝位,極受崇禎帝寵信,負責處理[[魏忠賢]] 時的冤案,平反昭雪兩千餘件。
+
[[File: 曹化淳 行書李白詩.jpg | thumb | 300px | 化淳行書李白 <br> [http://www.xlysauc.com/auction5_det.php?id=127889&ccid=907&n=2781 原圖鏈接] ]]
  
崇禎 十七年 (1644 ,[[ 李自成]] [[ 居庸關]] 入迫北京 三月十八日下午三時 ,曹化淳 開彰義門(廣安門)投降,農民軍立即進佔外城。當晚明思宗登煤山(景山),望見遠處烽火 天,長歎道「苦我民耳」,良久回 乾清宮 不久催皇后、貴妃自盡 自己親手殺長平公主,當時公主 十六歲,牽帝衣哭 ,崇禎帝 哭道「汝何故生我家」 遂以劍斬之,公主左臂斷而昏厥,後與[[ 王承恩]] 自縊於山腰下
+
'''曹化淳'''({{bd|1589年||1662年||C曹}}),字如,號止虛子,武清王慶坨人。生於萬歷 十七年 ,卒於康熙元 。家境寒微,十二歲入宮,詩文書畫,無一不精 深受司禮太監[[ 王安]] 賞識。後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孫[[ 朱由檢]], 後來王安遭到魏忠賢的陷害 ,曹化淳 還被牽 發配 南京 直到1628年朱由檢崇禎繼帝位 曹化淳 被召回 極受 崇禎帝 寵信 負責處理[[ 魏忠賢]] 時期的冤案,平反昭雪兩千餘件
  
  另有 說,甲申三月, 曹化淳 人根本不在北京。 崇禎十 二月,曹化淳告老還鄉 其時 鄉居六年
+
  魏忠賢倒臺之後,朝廷風氣煥然 新。 曹化淳 崇禎 皇帝重用, 經做過兩督東廠、忠勇勇衛總督、總管太監、兼掌御馬監等職位 。  
  
  滿 清入 後,楊博、楊時茂等分別上疏彈劾曹化淳 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 。曹化淳 極力 上疏辯 。曹化淳 詩《忽南來野記內有捏誣語感懷》 詩:“ 報國愚衷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 信從前史不真。 ”極力為自己辯誣
+
  明朝軍制規定,皇帝擁有一支負責內廷的御林軍。明成祖曾選拔數萬精壯勇士組成這隻軍隊,可是到了崇禎時期,這支御林軍已經分爲了勇衛營和四衛營,震懾力也大不如從前。 曹化淳擔任勇衛營總督期間,他明白軍隊要想強大,必須要有才之人來領導。於是,曹化淳開始各地招募勇武之士,四處尋找優秀將領,最終,大將孫應元、黃得功等人應邀加入,這支軍隊,在曹化淳和大將的領導下,軍紀嚴明,征戰南北,掃平起義軍,抵禦清軍。
 +
 
 +
崇禎十一年,曹化淳告老還鄉,次年得以批准。<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5laryn6.html | title= 明一太監被歷史醜化,他統領的軍隊未嘗敗績,若鎮守京城恐無清朝 | language=zh | date=2018-03-21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3-07}}</ref>
 +
 
 +
1644年,崇禎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1662年曹化淳去世。
 +
 
 +
 
 +
==清史錯謬==
 +
===受誣賴開門迎李自成===
 +
*一說,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由[[居庸關]]入迫北京,三月十八日下午三時,曹化淳開彰義門(廣安門)投降,農民軍立即進佔外城。當晚明思宗登煤山(景山),望見遠處烽火連天,長歎道「苦我民耳」,良久回到乾清宮。不久催皇后、貴妃自盡,自己親手殺長平公主,當時公主才十六歲,牽帝衣哭,崇禎帝哭道「汝何故生我家」,遂以劍斬之,公主左臂斷而昏厥,後與[[王承恩]]自縊於山腰下。
 +
 
 +
*另有一說,甲申三月,曹化淳人根本不在北京。崇禎十二年二月,曹化淳告老還鄉,其時已鄉居六年。
 +
 
 +
1644年,崇禎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
 +
 
 +
不久之後, 軍進 北京,出於尊重前朝皇帝,或許也為了收買人心,為崇禎皇帝辦了三天喪事,追贈廟號懷宗。
 +
 
 +
約半年 後,[[順治]]皇帝抵達北京時,曹化淳出人意料地從天津趕到北京,上疏請求妥善處理崇禎皇帝的墳墓修建工作,順治皇帝同意了曹化淳的請求,並直接放權讓他負責辦理。
 +
 
 +
就在這個時候,[[ 楊博]] [[ 楊時茂]] 等分別上疏彈劾曹化淳 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 」一幫投降了滿清的[[東林黨]]人居然跳出來舉報,說當時李自成攻破北京就是因為曹化淳主動打開城門。
 +
 
 +
城破的時候,曹化淳在天津養老已經有六個年頭,根本不在北京! 曹化淳上疏 為自己 護,順治皇帝也就此事做出批示:「曹化淳無端抱屈,心跡已明,不必剖琛,該部知道。」
 +
 
 +
然而東林黨人並不因順治批示而停止繼續詆毀曹化淳,他們利用他們掌握的資源,在各種文獻野史上抹黑曹化淳。《明史紀事本末》、《國榷》、《明季北略》、《明通鑑》全寫的是曹化淳開的城門
 +
 
 +
後來, 曹化淳 無奈的他只好把自己掌權時的一些重要文件整理歸檔保存,還提前 了一份遺囑,做了四首
 +
其中一首 《忽 南來野 記內有捏誣語感懷》 ——
 +
''' 報國愚衷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 信從前史不真。'''
 +
 
 +
曹化淳的憤懣與無奈溢於言表,1662年,曹化淳在鬱悶中背着黑鍋離開人世 <ref name=“kk1">{{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xzeeog8.html | title= 明朝太監曹化淳,歷史第一背鍋俠 | language=zh | date=2016-12-14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3-07}}</ref>
 +
 
 +
 
 +
== 參考資料 ==
 +
{{reflist}}

於 2019年3月7日 (四) 11:29 的修訂

曹化淳行書李白詩
原圖鏈接

曹化淳(1589年-1662年),字如,號止虛子,武清王慶坨人。生於萬歷十七年,卒於康熙元年。家境寒微,十二歲入宮,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後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孫朱由檢,後來王安遭到魏忠賢的陷害,曹化淳還被牽連發配到南京。直到1628年朱由檢崇禎繼帝位,曹化淳才被召回, 極受崇禎帝寵信,負責處理魏忠賢時期的冤案,平反昭雪兩千餘件。

魏忠賢倒臺之後,朝廷風氣煥然一新。曹化淳被崇禎皇帝重用,十一年間,他已經做過兩督東廠、忠勇勇衛總督、總管太監、兼掌御馬監等職位。

明朝軍制規定,皇帝擁有一支負責內廷的御林軍。明成祖曾選拔數萬精壯勇士組成這隻軍隊,可是到了崇禎時期,這支御林軍已經分爲了勇衛營和四衛營,震懾力也大不如從前。 曹化淳擔任勇衛營總督期間,他明白軍隊要想強大,必須要有才之人來領導。於是,曹化淳開始各地招募勇武之士,四處尋找優秀將領,最終,大將孫應元、黃得功等人應邀加入,這支軍隊,在曹化淳和大將的領導下,軍紀嚴明,征戰南北,掃平起義軍,抵禦清軍。

崇禎十一年,曹化淳告老還鄉,次年得以批准。[1]

1644年,崇禎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1662年曹化淳去世。


清史錯謬

受誣賴開門迎李自成

  • 一說,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居庸關入迫北京,三月十八日下午三時,曹化淳開彰義門(廣安門)投降,農民軍立即進佔外城。當晚明思宗登煤山(景山),望見遠處烽火連天,長歎道「苦我民耳」,良久回到乾清宮。不久催皇后、貴妃自盡,自己親手殺長平公主,當時公主才十六歲,牽帝衣哭,崇禎帝哭道「汝何故生我家」,遂以劍斬之,公主左臂斷而昏厥,後與王承恩自縊於山腰下。
  • 另有一說,甲申三月,曹化淳人根本不在北京。崇禎十二年二月,曹化淳告老還鄉,其時已鄉居六年。

1644年,崇禎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

不久之後,清軍進入北京,出於尊重前朝皇帝,或許也為了收買人心,為崇禎皇帝辦了三天喪事,追贈廟號懷宗。

約半年後,順治皇帝抵達北京時,曹化淳出人意料地從天津趕到北京,上疏請求妥善處理崇禎皇帝的墳墓修建工作,順治皇帝同意了曹化淳的請求,並直接放權讓他負責辦理。

就在這個時候,楊博楊時茂等分別上疏彈劾曹化淳「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一幫投降了滿清的東林黨人居然跳出來舉報,說當時李自成攻破北京就是因為曹化淳主動打開城門。

城破的時候,曹化淳在天津養老已經有六個年頭,根本不在北京!曹化淳上疏為自己辯護,順治皇帝也就此事做出批示:「曹化淳無端抱屈,心跡已明,不必剖琛,該部知道。」

然而東林黨人並不因順治批示而停止繼續詆毀曹化淳,他們利用他們掌握的資源,在各種文獻野史上抹黑曹化淳。《明史紀事本末》、《國榷》、《明季北略》、《明通鑑》全寫的是曹化淳開的城門。

後來,曹化淳無奈的他只好把自己掌權時的一些重要文件整理歸檔保存,還提前寫了一份遺囑,做了四首詩。 其中一首《忽覩南來野史記內有捏誣語感懷》—— 報國愚衷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史不真。

曹化淳的憤懣與無奈溢於言表,1662年,曹化淳在鬱悶中背着黑鍋離開人世。[2]


參考資料

  1. 明一太監被歷史醜化,他統領的軍隊未嘗敗績,若鎮守京城恐無清朝. 每日頭條. 2018-03-21 [2019-03-07] (中文). 
  2. 明朝太監曹化淳,歷史第一背鍋俠. 每日頭條. 2016-12-14 [2019-03-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