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境界的「養生」(王金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更高境界的「養生」》是中國當代作家王金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更高境界的「養生」
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筆者所住的生活小區有兩位老人,退休前在一個單位工作,退休後又同住在一幢新樓一個單元上,只不過一個住3樓,一個住4樓。另外,兩位老人還有共同的愛好,即經常早晨或晚上在大院的林蔭道上「退步走」。
確實,近幾年來,在眾多的健身鍛煉方法中,「退步走」健身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這種療法簡便易行,且能起到強身健體、壯腰補腎及放鬆身心的作用,並對矯正老年姿勢性駝背也有一定的作用。
每當看着兩位老人在一本正經地「退步」鍛煉時,筆者心想,他們很會保健養生呢!
然而,前不久一件偶然發生的事令筆者有了新的看法。
那一天上午,4樓家的老人晾衣服因滴水弄濕了3樓家的衣服,3樓老人一見大發雷霆,4樓老人也當「仁」不讓,於是雙方爭吵了起來,最終導致兩敗俱傷。據悉,一個氣犯了心臟病,一個肺氣腫發作差點送了老命。最後雙雙住進了醫院,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看見他們「退步」鍛煉的身影。
筆者以為,這兩位老人太不值得了。他住4樓,總不能不晾衣服吧?3樓的老人理應考慮到這些。話又說回來,4樓的老人如能考慮到3樓的問題,暫時不將滴水的衣服晾出來,待衣服水干後(如今的洗衣機大都有整乾衣服的功能)再晾,就不會出現如此難堪的局面了。再比如說,3樓的老人如果修養好,有君子肚量,面對4樓衣服的滴水,好言好語說服,4樓的老人不會冥頑不化的。3樓的老人如知道自己本來就理虧,這時來個對不起,儘快做好善後工作,這樓上樓下的「硝煙」不就散掉了,大家你好我好,皆大歡喜,何至於為雞毛蒜皮之事氣得雙雙住院?
筆者進而聯想,「退步走」固然是一種養生保健,但那主要是身體方面的,是一種體能鍛煉,而精神和心理養生卻比「退步走」要重要許多倍。
中醫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太過可以致病,如怒傷肝、過喜傷心、憂思傷脾等。現代醫學科學也證明,不具備「大度」素質的人,心胸必然狹小,這種人,過於苛求別人又過於苛求自己,於是,整天必定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中,嫉恨、自責、愧疚,由於內心的矛盾衝突或情緒危機難於解脫,極易導致機體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體內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學改變,造成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等,並可伴有頭昏腦脹、失眠多夢、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煩意亂等症候。緊張心理的刺激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的緊張心理,形成惡性循環,貽害身心健康,且容易成為癌症的「俘虜」。
美國研究人員在研究發現,易怒的人,尤其是男性,不僅使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的發病幾率增高,且傷口癒合所需時間會比較長。至於生氣動怒為什麼會使傷口的癒合時間變長,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他們招募了98名志願者,在其前臂上製造小的燒傷,然後進行了連續8天的觀察。志願者事先都接受了一系列心理測試,以評估他們日常發怒的頻率,然後被按「發怒等級」分類。這些受調查者中不包括服用某些特定藥物、抽煙、喝過量咖啡的人,也不包括體重過高或者過低的人。研究結果發現,對於不能控制憤怒情緒的人來說,測試中的小傷口需要4天以上時間才能痊癒,約是好脾氣的人的3倍。研究人員說,易怒的人應激激素皮質醇分泌量比較高,這可能是傷口難以痊癒的原因。
可見,一個性格豁達、肚量大的人,才能縱橫馳騁,若糾纏於無謂的雞蟲之爭,只會鬱鬱寡歡、百病纏身,而擁有一顆寬容的心,能減少焦慮和壓力,降低血壓和心率,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和更強的幸福感,還可以給自己和對方都帶來重生的機會。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心理學家洛倫圖森特研究發現,寬恕的好處還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愈加明顯。
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先生的這段名言,可謂是一種最好的精神和心理養生。
「紫羅蘭把香氣留在那踩扁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恕。」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的這句名言,無疑是對寬容最生動的詮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說,快樂的第一法寶是寬恕的心;密歇根州大學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皮特森則認為,「寬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難擁有的。」
寬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躍上大方磊落的台階。「宰相肚裡能撐橡皮船。」如此大的肚量,世界上還有什麼樣的「結」不能解呢!
清代官至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閻敬銘,因生性耿直,不會在官場中阿諛奉承、耍手腕,因此總是被那些奸佞小人所欺,受過不少氣。其後,他悟到還是不生氣為好,故在光緒十五年(公元1890年),專門寫下一首《不氣歌》:「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時無人替;請來醫生把病醫,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大可懼,誠恐因病將命棄;我今嘗過氣滋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如今,日益浮躁的社會生活,很多人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爭吵不休,對別人的過失也一直耿耿於懷,漸漸遺忘了包容、寬恕能帶給人們的力量。
君不見,地鐵車廂里,常常瀰漫着濃濃「火藥味」,隔三差五就會暴發一次爭執,事由無非是誰踩了誰一腳,誰碰了誰一下;辦公室里,你常常因為同事說錯的某一句話,或者辦錯的某一件事,怎麼看對方都不順眼,甚至晚上回家越想越生氣,輾轉難眠;社會上,「你告我,我告你」的互黑現象此起彼伏……隨處可見的戾氣,讓本該平靜的生活充滿了憤怒和焦慮。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人們忘記了寬容。
筆者有一段時間也是「想不開」,奶奶的,工作大半輩子了還沒晉升個一官半職,看人家月月拿高薪和補貼、上班小車接送、天天赴盛宴、送禮的踏破門檻、小蜜一養好幾個,就忿忿不平、心裡窩氣。後來在一位朋友的勸解下倒(退步)過來一想,嘿,無官一身輕,不用操那麼多心,天天騎自行車上班鍛煉身體,少喝酒身體健康,沒人送禮不犯錯誤,不養小蜜家庭和睦,這種「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不比啥都強?
為晾衣服而生氣的兩位老人,以及那些好生氣的人們,讀了閻敬銘的《不氣歌》,以及筆者的親身感受,你們又有何感想?
記住哲人們的話吧,沒有對小溪的寬容大度,就沒有大海的浩瀚;沒有對風雨的寬容大度,就沒有雄鷹的瀟灑;沒有對嚴冬的寬容大度,就沒有春天的燦爛!此言此情,又有多少人識得箇中滋味?!
總之,「退步走」只是一種低級養生保健,多多寬容、諒解別人的過失,心胸寬廣、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遇事善於「退步想」(逆向思維),才是最好的「養生」,即精神養生、心理養生。讓我們每一個人在「退步走」的養生熱潮中追求更高境界的「養生」吧!
登高驅煩愁
那是未退休前的事了,有一段時間,筆者因工作和職稱晉升的原因,心情不快,鬱鬱寡歡。有朋友來訪,得知原因,便勸我出去走一走,我說到哪裡去呢?我們這個城市就這麼大。朋友說,爬山去,我們合肥地區不有個大蜀山嗎?於是,在朋友的連拉帶勸下,我們騎車來到了蜀山腳下,然後一股勁地爬了上去。喲,爬山時尚無輕鬆的感覺,爬到山頂後,看整個山林木蔥鬱,清靜幽雅,頓時心情覺得舒暢多了。朋友用手指點北面,喲,不遠的蜀山湖,明亮如鏡。「一徑鳥聲喧夕照,半湖帆影亂湖波」,山光水色,兩相映襯,叫人心曠神怡。過了幾天後,朋友又邀我來到了我國壯麗的黃山。喲,黃山的多彩多姿真是名不虛傳。靈秀奇妙的山石,蒼勁多姿的青松,變幻無窮的煙雲,真乃為黃山「三奇」!再瞧那水質清純的溫泉,加起來不愧為黃山「四絕」。在這裡,您可看到泰岱雄偉、華山險峻、衡岳煙雲、匡廬飛瀑、娥眉清涼、雁盪巧石,等等。這時,您便會陶醉在「天下勿我,天下有我」這樣的境界中,人間的什麼煩惱、憂愁以及名呀、利呀等等,全在此時此刻化為煙雲!
這時,我也聯想到歷史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名人喜歡遊山玩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其山中」、「秋則憑高舒嘯,臨水賦詩」、「停車楓樹林中,醉臥白雲堆里」。這些古代大詩人、大作家在遊山玩水時留下的千古名句,確實令人玩味。
朋友接着告訴我,遊山玩水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從運動健身的角度看,經常進行此類活動,還能達到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醫學科學證明,登山和游水,能使肺通氣量和肺活量增加;能使血液循環增強,腦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血糖輕度下降等等。如果在一定高度的高山(約海拔1000米左右)的大氣中氫離子(包括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的負離子)含量極多,大氣壓(包括氧分壓)降低,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對哮喘等疾病可以起到輔助治療作用,並可降低血糖,增高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等等。一句話,這些鍛煉既能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胸懷,同時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
是的,登高可以驅煩愁。這是一種娛情和健身並顧兼益的高雅之舉。登山上攀時,「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一番「拼搏」後,「無限風光在險峰」。在高山之巔,遙望嵐雲滾滾,猶如大海波濤,山峰出沒其間,氣象萬千;近觀綠濤起伏,山澗條條,雲蒸霞蔚。這會給人一種「氣合大荒心似海,身臨上界目無山」的人與天地融為一體的超然心境。美好的大自然、美麗的好山河使人心曠神怡。此時,喧囂的都市,紛爭的人群都遠遠離去,感覺恍如隔世,進入了超凡脫俗的忘我境界。對於長期處在緊張生活和工作壓力下的人們來說,的確是一次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調節。其次,登山行列中,有的舉家出動,有的三五結伴,老中青少均有。攀行中困難險阻和挑戰自我並存,非常需要相互鼓勵、互相支持,需要發揚團結友愛的集體和團隊精神。在層巒疊翠中,你可以隨時聽到孩子們的童言稚語、老年人的詼諧言語、伴侶間的甜言蜜語、青年人的豪言壯語;可以隨處見到心連心、互提攜親情、友情大釋放的感人場景,它使人振奮,催人上進。一次登山活動,往往是對人精神和靈魂的一次洗禮、一次淨化。
如果您經常作登山游,不但可以擁有一個豁達平和的心境,而且能調節生活,陶冶情操,精神為之振奮。筆者的親身經歷,不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嗎? 登高可以驅煩愁。一次爬山使心裡的「魔杖」化為烏有。
現在退休了,看來還要經常同祖國的秀麗山水多「親吻」。
學會與孤獨為伴
星期五的下午,筆者打電話給一位老年朋友,問:「趙老,這個雙休日準備安排什麼?」他在電話里笑道:「安排'孤獨』!」「孤獨?」我在電話里愣了一下,隨即笑道,「您呀,生活太單調了,應該學會找點樂趣!」我在電話里勸道。「我覺得看書、寫作、練書法就是最大的樂趣……」他在電話里大聲說。「您不覺得孤獨和枯燥嗎?」我問。「我會自己玩呀,一個人在家裡讀書寫作,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不出門也感到樂滋滋的……」他回答得如此悠然。
是啊,對於許多老人來說,一旦退休或離休下來,最害怕的就是孤獨和寂寞。要不然怎麼冒出「退休綜合徵」、「空巢綜合徵」等等病名呢? 孤獨也的確是一種難熬的滋味,因為孤獨往往是與寂寞孿生,使人的心裡充滿着失落,充滿着空虛,充滿着莫名的焦躁。試想想看,如果將一個人關在某個地方一年半載,讓他與世隔絕,就是衣食無虞,恐怕神經再正常的人,也可能要變得神經兮兮。前不久有媒體報道,重慶一位71歲的獨居老人一年來打了1483次110,目的只為找個人陪他聊天。這種現象並非偶然,獨居沒人陪伴、退休後無事可做、子女忙探望少……老人的寂寞無處訴說。可我的這位老年朋友的「孤獨」則另有番意義。他這種「人和書、筆對話」的「孤獨」,實際上不是孤獨,而是享受,處於「渭水溪頭一釣竿,鬢霜皎皎兩雲斑;胸橫星斗沖霄漢,氣吐虹霓掃日寒」的境界。據我所知,這位老年朋友,仿佛沒有「老」的時候,心理健康,忙忙碌碌,每天都快樂地生活,幾年沒聽說他生過什麼大病,80多歲的人了,硬板朗朗,說話大聲大氣,妙語連篇。生活,仿佛每天都充滿着陽光。他曾經多次跟我說,他一輩子都將名利看得非常淡,他的心從來都是豁達、超然。名利、金錢、地位以及難以扯清的世態紛爭,全消融在他的腳下。這樣的老人豈能不長壽?可有的老人就不行了。筆者就碰到過不少這樣的老人,離退休後,雖也在玩,可玩得實在沒名堂。幾個人聚到一塊兒,打牌、喝酒、神聊,甚至一刻也不願安靜地呆一會兒,說害怕孤獨、寂寞。這些老人,不會同自己相處,三四個人纏到一起,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將,還帶點「小刺激(賭博)」。只要一個人想玩下去,想一醉方休,其他人都得一陪到底。您想想,再好的身體也經不起這樣折騰呀!於是,不是這個血壓高就是那個心臟不好,要不然就是糖尿病加重、腦血管突然破裂等等。這就是不會玩,不會同自己玩的惡果。
老年人,不要一味貪圖紅火熱鬧,要耐得起孤獨和寂寞,像我這位老年朋友學習,「自己會跟自己玩」,從優雅、寧靜的獨處中得到妙悟,玩出名堂,玩出花樣,玩出健康。
如今,「空巢家庭」比比皆是。「空巢家庭」是指無子女共處,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據統計最近10年來,我國「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勢。1993年,我國「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3年上升到25.8%。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工作變動日益頻繁,人口流動和遷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結構向小家庭轉變。物質生活水準提高後,人們追求精神生活,老少兩代人都要求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越來越多的自由,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在這無數個「空巢家庭」中,有不少的老人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紛紛患上了「空巢綜合徵」。另外,有關專家研究證明,感到寂寞孤獨的人更容易得認知障礙症,即老年痴呆症。可見,孤獨是中老年人最「危險」的心理感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沉思有助於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降低發病幾率。
有人說,孤獨比死亡更可怕,主要看您如何應對。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到老年,死亡的幾率開始上升。也許自己還算健康,但當每次同學聚會,去公司參加慶典,與周圍同伴聊天時,發現自己當年的同學、同事、老夥伴相繼過世,難免不勝唏噓。人也許可以不怕死,但是對於孤單和寂寞,沒有人會喜歡。同樣,從自己的角度來說,死亡意味着和伴侶、子女的訣別,如果家庭關係和睦,對彼此都戀戀不捨的,自然也會害怕死亡將他們分隔。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死亡帶來的孤寂感,也是讓人害怕死亡的原因。此外,人是有想象力的動物,當人們從電影、電視劇、新聞報道等節目中看到那些瀕死者的掙扎、呻吟、親屬的哀號……往往會想到「自己死的時候會不會也是那樣?」這種對痛苦的害怕,不免會轉移到恐懼死亡本身上。
那麼,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如何度過?(1)不可過度沉溺於過去而迴避現實。(2)不可毫無精神追求而無所事事。(3)不可勉強賭氣而做年輕時所做的事。(4)不可無伴無友而又不會如何應對孤獨的生活。(5)不可太嚴肅認真而有時苛求自己、苛求子女。(6)不可做劇烈的運動而有傷身體。(7)不可自卑畏死而自暴自棄。(8)不可無老年人生活規律而混日子。(9)不可守財致富而省吃儉用。(10)不可因貧病而失掉尊嚴。
當然,家裡有老人的,子女又能做些什麼呢?人是社會的動物,害怕孤孤單單一個人。因此,作為子女,平時抽出時間來多看看老人,甚至哪怕多打幾個電話,都會減少他們的孤寂感,進而減輕他們對死亡的恐懼。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說到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除了精神上的關懷之外,在物質上也要儘可能多的提供幫助,讓老人的生活衣食無憂應該是最起碼的。此外,也要定期安排老人參加體檢,以便身體有了問題及時治療。
如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矣!
西方有句名言:「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種缺陷,缺乏獨處的生活則是一種災難」。老年朋友們,您的晚年生活寧願存在着缺陷也不要存在着災難。這就是筆者對你們的忠告。
您會應付「孤獨」,自己跟自己玩嗎?
哼唱:養生的增氧健身法
您經常聽到民工那打夯號子、縴夫號子、搬運工的號子等,您別小瞧這些號子聲,他們一是為了獲得整齊統一的勞動節奏,再一個作用就是為了減輕身體的疲勞。
「引吭高歌」可健身,已越來越被養生專家們看好。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際關係複雜,身心壓力很大,當您在工作中與上司或同事發生不快時,當您在家庭同伴侶發生爭吵時,當您為某項科研或寫作進入「死胡同」時,當您因工作、學習等身體疲憊不堪時,您不妨小聲地、漫不經心地、肌肉放鬆地輕聲哼唱歌曲樂曲。在哼唱時不刻意方式方法,不講究科學性和藝術性,完全是無意識地隨心所欲。這樣,這種無意識便會上升到有意識,久而久之,會對自己的身心有極大的好處。
哼唱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利於消除疲勞,利於氣血暢通。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有推動血液運行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哼唱,正是聲帶以及體內各肌肉組織、各器官疏導協調的結果,最重要的是氣的運動。
放聲歌唱不但可以增加面部肌肉運動,改善頸部、面部血液循環,還能增加人體的肺活量,減慢心肺功能衰退,被譽為「增氧健身法」。
國外科學家曾將20名老歌手與不經常唱歌的同齡人進行對比,發現歌手的胸壁肌發達、心肺功能好,而且心率緩慢。研究證實,唱歌是呼吸肌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運動,好處不亞於跑步、游泳、划船等,許多職業歌手的壽命比普通人長10餘年。
唱歌還能使入的血液成分發生變化,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專家對職業歌手進行研究後發現,唱歌可以提高人免疫系統中的蛋白質——免疫球蛋白A的濃度,進而提高人體免疫力。
日本有關兒科專家經過研究發現,唱歌可以治療氣喘病。他和音樂家共同努力,創作了一套專門治療氣喘病的歌曲,通過大約兩周的唱歌訓練,讓氣喘病患兒的胸式呼吸自然轉為腹式呼吸,並很快恢復了健康。
患有「老慢支」以及老年性肺氣腫的人,若經常唱唱歌,咳嗽症狀會明顯好轉,氣喘也會得到緩解。這是因為人在引吭高歌或低聲吟唱時,總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不能換氣或喘氣,這時人體會自動用腹式呼吸代替胸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會增大肺活量,並減輕胸部壓力,達到治病效果。同時,唱歌能使人振奮,激發人體內的潛能,使之從靜止狀態轉入活動狀態,心跳加速,肌肉緊張,這些均有利於控制咳嗽、寬胸利氣。所以,我們平時不妨經常放聲高歌或低聲哼唱,從而達到淨化頭腦和調節神經及解除疲勞的目的,同時有利於氣血的流通,促進代謝。
醫學研究表明,打鼾與軟齶肌肉的孱弱無力有一定關係,國外醫學家通過研究證明,打鼾的患者如果有選擇性地唱—些能鍛煉嘴後部和咽喉部肌肉的歌曲,以增強軟齶肌肉的運動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打鼾的症狀。
另外,日本川崎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唱歌可增加人體內免疫細胞數量,有助於老年人對抗癌症。該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6名66—80歲經常參加合唱團及出現音樂會的女士進行研究,發現這些女士血液內含有免疫細胞的數量較一般健康成年人高出18%—25%。研究也發現在合唱練習後,半數接受研究的合唱團成員血液內含有免疫細胞數目更增加了14%。為此,專家提議,中老年人每天堅持練習3次哼唱健康歌曲為佳。
唱歌雖然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也並非多多益善。如果持續唱歌時間過久,容易傷及聲帶,引起咽喉疼痛、聲音嘶啞等種種不適。最好的唱歌方式是,唱15分鐘,休息10分鐘,再唱15分鐘,休息10分鐘,如此循環,每天總的唱歌時間最好別超過2個小時。環境也非常重要,如果KTV包房裡人員過多,空氣污濁,會使人吸入過多的污濁氣體,有礙健康;所以應注意勤通風換氣。喜歡唱歌的朋友應避免在寒冷乾燥的地方唱歌,對女性朋友來說,在月經期間應避免或減少唱歌,否則容易傷及聲帶。還有,若肺氣腫、冠心病等較嚴重時,不要大聲歌唱,可輕聲哼唱。
哼唱養生,其妙無窮。
哼唱,養生的增氧健身法。[1]
作者簡介
王金山,男,66歲,安徽省中醫院退休醫生。年輕時喜歡寫點文章,也發表了不少,但大都曇花一現。我的座右銘是:默默耕耘,不問收穫;淡泊明志,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