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建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曲建武
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出生 1957年7月
职业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名作品 《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
《西部英雄约拿·哈克斯》
《阳光下的假日》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曲建武。

曲建武,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顾问,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

曲建武教授曾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2013年,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辞去领导职务,回归高校教学。

近年以来,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撰写思想政治教育类专著十余部。其中,《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获“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三十周年优秀成果评选”著作类一等奖;先后获评“全国师德楷模”、“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第六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唯一荣誉奖”。[1]

2013年9月,他来到大连海事大学,担任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辅导员。

2017年12月29日,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曲建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曲建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7年7月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荣誉

曾先后荣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

2015年9月17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被推选为活动"特别关注教师"。

2017年12月29日,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曲建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

2018年3月1日,教育部授予思政课教师曲建武"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9年6月,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人物简介

曲建武: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3]

2013年3月,55岁的曲建武作出了人生中一次重大抉择:主动辞去厅级领导职务,回到高校教学第一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没有任何行政级别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班级辅导员。这一切都源自他对学生的那份关爱。

曲建武: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到学校学生处长,从学校党委副书记到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在他眼中,无论身处哪一个位置,其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都是为学生服务。2013年3月,他提出辞呈,回到教学第一线,做一名普通的大学辅导员。

曲建武1982年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辅导员,1998年任学校党委副书记,2004年底调任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后兼任省教育厅副厅长。2013年,当曲建武向辽宁省委递交辞呈时,朋友劝他慎重考虑:再有几年就退休了,没有了领导职务,一些待遇也就没有了。然而,在曲建武看来,这些并不重要。

其实,辞官从教的念头早已在曲建武心中萌发,但那时他正在对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完成了一份3.5万字的调研报告,与省人大代表杨颖一起,建议免除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他要看着这件事落实。

在曲建武眼中,无论身处哪一个位置,他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都是为学生服务。在辽宁省委高校工委任副书记,省教育厅任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期间,他经常“微服私访”,跑到各大学的食堂、教室、图书馆、宿舍,与学生谈心。他每年都要到经济困难的学生家中走访。在任辅导员期间他更是把家访作为一种工作模式,算起来他一共去过上百个学生家。

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后,曲建武提出承担外国语学院2013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任务。有人不解:“您都是二级教授了,带博士、硕士就可以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而在曲建武眼里,思想理论课太重要了,是为树立学生价值观服务的。

还没有开课,曲建武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请学生谈一谈对大学的理解,当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对学生的思想有了一些了解后,他在授课过程中便有的放矢,为学生解疑释惑,帮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曲建武的理论课堂从不点名,却座无虚席。为了吸引学生,他及时对社会热点进行评析,将生活中的事情与教材相结合,使学生主动吸收知识。为了和学生更好地交流,课堂外,他开通了微信、博客与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思想诉求、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特别是在社会上出现一些较大事件时,他都会及时向学生发送微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例如,在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时,他教育引导学生要理性爱国;圣诞节到来之际,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学生非常喜欢用这种方式与他交流,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曲建武认为,游刃有余地处理学生事务不难,但要想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朋友,难!在兼任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139名学生的辅导员时,新生一入学,他就为每位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大学梦想和最关心的问题。他跟学生们说:“我将伴随和见证你们的成长,我们一道前行。”他组织学生成立读书社,到书店为学生购买人生励志书籍,要求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读书社中,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曲建武还倡导建立中队爱心基金,自己出资一万元作为基金启动经费,解决困难学生回家的路费和学费。有学生病了,他开车送学生到医院。一名学生的母亲患了癌症,他给了一万元钱,并在假期去看望这个学生的家长。在他的日记本中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名学生的生日,每当有学生过生日的时候,他都会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送上四五百字的生日祝福。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曲建武通过手机发给学生的微信、短信有100多万字。

因担心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阿布都和来自西藏的藏族学生其美曲珍到内地上学不适应,他在心理上给予关心。古尔邦节他买来水果送给阿布都,放寒假时他得知阿布都回家过冬衣物准备不足,便将自己的冬衣送给他。藏历新年,他给其美曲珍送上节日祝福。两年里,他个人出资、筹资近十八万元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为了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他利用出差或休假到学生家里家访。在家访中,他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曲建武说,自己选择当一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就是最接近幸福的人[4]

教学工作

指导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代表性学术成果说明

识读大学》(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学术观点:大学是"大学问"的场所,育人,是大学文化永恒的主题。育人,需要大学坚定正确的办学理念;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特别要发挥理论课和辅导员的作

用;要有科学的方法;要有长效机制保证。

人生过程

从辅导员到副厅长,再到辅导员,曲建武兜兜转转了大半辈子,中心只有一个,就是学生。那份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一线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情怀,让年近六旬的他工作起来像个年轻人,充满激情,不知疲倦。

从“曲厅长”到“曲老师”

2013年7月,一纸调转关系由辽宁教育厅寄送到大连海事大学:省教育厅副厅长要来学校当辅导员?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的话,我想应该是30年前种下的辅导员情结。”曲建武回忆道:“1982年,我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辅导员。在我带的第一批学生中,有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古怪。于是,我就让这个孩子跟我一起同吃同住。如今,这个学生已经成才,而我则成了他的大哥。直到现在,每年过年,我都会去给他母亲拜年,我们就像一家人。这种感觉让人温暖。”

1998年,曲建武被提拔为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2004年,调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虽然成了领导,但曲建武对学生的那份感情依然深厚。他经常跑到各大学校园的食堂、教室、图书馆、宿舍,与学生谈心。“谁爱学生我就爱谁”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3年,当他终于完成对全省孤儿大学生的调研、写完3.5万字的调研报告、并同省人大代表一起建议免除了全省1076个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后,他提交了辞呈。

2013年9月,他如愿以偿,成了大连海事大学的一名老师,“学生一口一个‘曲老师’,我听着真是舒服极了。”

辅导员是学生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人

在由曲建武任辅导员的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学生中,有一个叫其美曲珍的藏族姑娘。刚入校时,曲珍很不适应。面对这样一个心事重重而又迷茫无措的少数民族孩子,曲建武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如今的曲珍不仅成绩跃居专业第二,而且成了入党积极分子,并立下了回西藏当辅导员的志愿。

是得知曲珍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曲建武写给曲珍的一段话:

“成为党员是一种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宗旨。你立下回家就业的志向,老师很赞同。那里养育了你,你应当知恩图报,把自己的发展和西藏的繁荣结合起来。”

像其美曲珍一样得到曲建武帮助的学生数不胜数。每年端午节的鸡蛋和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冬天里的一箱苹果,曲建武都会亲自送到学生宿舍门口。曲建武还倡导建立了中队爱心基金,自己每年出1万元作为经费,解决困难学生的回家路费和日常生活问题。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曲建武的付出也得到学生的回报。大连一下雪,曲建武的手机上就会收到“老师注意保暖”“注意路滑”这样的信息;父亲节的时候,学生们对他说“您就是我们的父亲”……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曲建武就感到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曲建武绝对称得上“老兵”,但他对工作的热情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也常常告诉年轻辅导员:“当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能游刃有余处理学生事务并不难,但成为学生在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朋友,可谓难上加难。”

思想政治课,太重要了

曲建武说:“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人,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常常说我‘给力’,我想,给的应该不只是物质力,更应该是思想力。”

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后,曲建武提出要承担本科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教学。有人不理解:“都是二级教授了,带一带博士、硕士就好,还要给大一学生上课,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而曲建武心中,思想理论课太重要了。大学是决定人生走向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的问题不解决,人生怎么能幸福?

回到教学一线,曲建武有点兴奋,也有些忐忑。为了上好第一堂课,曲建武找到了所教年级学生的辅导员,对学生情况做了大致了解,并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你如何理解大学”“当前你最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是什么”“谈谈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本书”……

曲建武的课堂几乎每次都是座无虚席。针对“90后”的思想特征、认知方式和表达习惯,曲建武有的放矢,评析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生活中大小事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让正确价值观入脑入心。

为了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互动,曲建武开通了微信。他说:“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长期坚持才能潜移默化。”[5]

大学生忆引路人

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让学生明白为人立世之德。三十年不忘初心,曲建武用自己的选择,坚守青春时的梦想,成就出一批批精英学子,教会他们行走出一个“大写的人”。[6]

我这个人好像对教育很早就有感情。上大学的时候报的志愿就是教育专业,但是我认为辅导员比专业课老师还难当,辅导员还有人格的力量,他一定要给学生解思想的扣子。

闫沛兴说,就是因为那次跟曲老师的交流,让他把自己压抑了很久的心结打开了。

2013年,20岁的闫沛兴考进了大连海事大学成为一名本科新生,本应如朝阳一般有着无限活力的他,却因为家庭贫困,父母关系不和睦,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在种种压力下,他甚至想到离家出走。

但就在他无比失意之时,收到了一条来自辅导员曲建武发给他的生日短信,让他感到意外和欣喜。

在曲建武的影响下,闫沛兴决定毕业后去西藏工作,他说:“经过一番成长之后,在老师的栽培下,我能够有了一份走出小我,成就大我的情结,我觉得这是对我人生最大的改变!”

同为大连海事大学2013级学生的曲宏伟说,曲老师有一个小本,上面记着每个人的生日,每个人的生日都会给大家送一些小礼品,虽然不是很贵重,但那种情谊是非常暖的。

2005年,曲建武被诊断出患有颅外肿瘤,需要植皮化疗,当所有人都在为曲建武身体担忧的时候,他的心里却完全想着另一码事。他说:“我绝对不植皮,给我缝上就完,我要出院,我要把最后的时间给学生。”

尽己之力心系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而他一直牵挂的那件事就是想要推动孤儿减免学费的政策。

2012年,曲建武对辽宁省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完成了一份3.5万字的调研报告,2013年这件事得以落实,辽宁省率先在全国免除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

同样是在2013年,56岁的曲建武做出了人生中一次重大抉择,他主动辞去正厅级领导职务,回到高校教学第一线,成为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130多名学生的辅导员。

我认为我要做的事基本做完了,所以我必须回到学校中,因为我想要带一届完整的学生。我现在的心情就像足球教练,我如果不下去踢,这场球就结束了。

跋山涉水千条路,留给学生只有甜。曲建武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他对教育的理解与传承。

“我这一生,做辅导员跟学生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

四年里,曲建武和学生间有200多万字的微信交流,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文字使他更加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

1982年,曲建武从辽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新生入学,他首次提出“新老生同寝”的管理办法,专门从大一学生中挑选出三名同学和自己住在同一间宿舍。在日常的点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说,只有和学生更多地接触,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然后做到直接教育与引导。

曲建武老师的学生梅世强

梅世强说:“我们那时候还要出早操,他是第一个到达操场的,这对我们影响很深,很多人以后都形成了天天早起的好习惯。”

如果说和学生们同寝,是曲建武拉近和学生心理距离的基础,那么家访就是曲建武拉近和学生甚至和家长距离的升华。

曲建武老师的学生吴云志

辞官从教整整四年,曲建武实现心愿完整地带满一届本科生,把35年前做辅导员的经验一个不落地延续到今天。

他还建立了大连海事大学“孤儿家庭”,做孤儿们的家长;自任为全校新疆维吾尔族学生、西藏学生的指导教师;建立了“仍然在路上”的公众号,坚持每天发布原创文章,持续输出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7]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郑少南

“对他来说这是一份事业,是对孩子们的一种帮助和爱,这是我们国家社会所需要的。”

我今年六十岁了,我没有来生,但是我会在为学生服务中画上我人生的句号。

曲建武曾在自己的工作笔记写道:

一个人只有把他的生命汇入到整个人类进步的事业中来,那他才会是永生的。

曲建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们内心充满温暖。

学生梅世强说,1982年的冬天,曲老师穿着单衣来家访,自己非常受感动,他暗自下决心成为像曲老师这样的人。而父母也一直对曲老师报有感恩,甚至在父母都80多岁的情况下,见到曲老师来后还坚持去地里摘新鲜的草莓给他吃。而这次,梅世强在母亲的嘱咐下也将新鲜的草莓带来现场,希望曲老师尝尝。

视频

【师说】曲建武:为祖国而读书

“时代楷模”——立德树人的教师楷模曲建武

长篇曲建武——讲台上的引路人 长篇

参考资料

  1. “老辅导员”曲建武教授来兰讲述:爱是教育的灵魂 人民网,发布时间;2017-12-28 21:10:00
  2. 大连海事大学"四有"教师曲建武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文明大连,发布时间;2017-12-30
  3. 一个老辅导员的赤子心(高校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人民网-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7-12-28 20:58:00
  4. 曲建武: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光明网,发布时间;2017-12-28 20:58:00
  5. 一个老辅导员的赤子心(高校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7-12-28 20:58:00
  6. 大连海事大学"四有"教师曲建武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文明大连,发布时间;2017-12-30 ·
  7. 曲建武:出身什么样的家庭无法选择 人生的价值可以创造 一定好好读书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