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立憲革命
暹羅立憲革命 |
---|
|
暹羅立憲革命(泰語:การปฏิวัติสยาม พ.ศ. 2475)發生於1932年6月24日,是一場由暹羅(泰國)軍人和部分平民發動的幾乎不流血的政變。這次立憲革命在法理上終結了拉達那哥欣時代一百五十年、泰國歷史八百年的國王專制統治,並開啟了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時代、造就了泰國第一部憲法,是20世紀泰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是全球歷史進程以及泰國國內社會、政治變化的產物。值得一提的是,這場革命由相對較為少數的軍隊與平民發動,而後成立了泰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眾政黨泰國人民黨。
目錄
前奏
從1782年起,暹羅便由拉瑪一世所建立的卻克里王朝所統治。拉瑪一世同時也以拉達那哥欣島為中心,建立了都城,曼谷 超過一世紀以來,暹羅君主得以抵禦周圍的強鄰,如緬甸與其他列強勢力,使其不至成為諸如英法殖民帝國之殖民地。到了1932年,暹羅與中國與日本並列,成為三個東亞僅存的獨立國家。
拉瑪五世於1868年即位後,便著手展開針對這個古老王國的現代化維新,並為其帶來許多嶄新的改革與發明。他對西方式思潮,主要是法律,政治,哲學,商業,教育和醫學,採取積極開放態度。他改革了政府與軍事體系,於此同時,拉瑪五世成功的維持了國家脆弱的平衡與獨立性,使暹羅在列強環伺,如西方的英屬印度與東方的法屬印度支那夾擊下得以求生存。國王了解西方新式教育的重要性,並將他的兒子們與數以千計領有國家獎學金的平民留學生送至各西方院校,指望他們將來成為暹羅維新改革的骨幹力量。
拉瑪六世於1910年即位後接續了他父親未竟的志業。這位畢業於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與牛津大學的國王持續致力於建設基礎建設與其他各項機構的現代化,當中包含了任用有能力的平民進入政府內閣。新式院校例如哇棲拉兀學院(基本架構參照了英國公立學校)與泰國第一所大學朱拉隆功大學作為他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也成立了。他鼓勵西方潮流與廣泛採用姓氏。[1]
他的改革招致了來自許多方面的不滿,特別是來自貴族和和當中較老的反動既得利益者,他們感到自己的影響力正在逐漸被侵蝕。他憲法改革的速度卻也導致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派別的不滿:進步派和激進派。
1912年一場1912年宮廷叛亂爆發,政變的發起者為少壯派軍官,他們試圖推翻拉瑪六世並另立新王。政變的目標在於改變政府體系,推翻舊制度並以現代西方憲政體制所取代。在預想中新王將會從王儲中選出一個對起義者民主訴求的同情者。政變失敗後起事者皆被逮捕,作為回應,拉瑪六世在很大的程度上終止了憲政改革的進程,並且繼續他的專制統治。僅保留了任命一些有能力的平民參加他的樞密院和政府內閣。
1914年,拉瑪六世頒布了一項新的戒嚴法案,在接下來持續一個多世紀的期間,這項法案僅經過數次微調。
拉瑪六世駕崩於1925年,由他的弟弟,巴差提朴(拉瑪七世)繼位。
影片
參考文獻
- ↑ Vella, Walter Francis, and Dorothy B. Vella. Chaiyo!: King Vajiravud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ai nationalism.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74: 12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