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暖心的“铁”包子(曹业淑)

暖心的“铁”包子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暖心的“铁”包子》中国当代作家曹业淑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暖心的“铁”包子

卷起袖子,系上围裙,说干就干!先从冰箱中收罗出家中能有的食材,仔细一瞧,有猪肉、白菜、豆腐、火腿肠。然后将几种食材分别剁成沫、丝、颗粒,全部装到容器中,再撒上盐、鸡精,还自作主张地加上了我们当地出名的郎岱酱,搅拌均匀,以作包子馅料。 准备好这一切后,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料,又翻箱倒柜的寻了一番,还有两个土鸡蛋,营养丰富,没错,再加进去。拿到碗边轻轻一磕,两手一掰,黄澄澄的蛋黄,清悠悠的蛋清,瞬间滑溜到碗中,轻轻地跳跃。再次搅拌均匀,这时,一切基本就绪,只差揉面团。

揉面团,曾经也动手实践过,这可难不了我!在面盆中倒入面粉,加入温水,用筷子不断搅拌,直至面粉呈絮状。

紧接着要将面粉揉捏成团,我端详自己细长的手指,想像着没入面粉中时的惨状。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一次性手套,能够解决这个难题。但是,戴上手套后可没有想象中的方便,手指极不灵活。无奈之下,只好抛开这个累赘,直接叉开手指,尽情揉捏,直至成团。

揉面团工序完成后,搓成粗长条,用刀切成长方块状的很多段,开始擀皮做包子。但问题来了,没有擀面杖,对于我这个新手,包子皮要擀得又圆又薄可没那么简单。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发现家中的高口玻璃杯完全能化解这个难题。果然一试,玻璃杯变身擀面杖,再合适不过了。

在玻璃杯圆肚子的反复碾压下,一张又一张看上去还算圆的包子皮诞生了,只是有些还厚薄不均,不过,我还是挺满意的。

包包子,我一直以为这会是整个程序中最复杂的环节。因为视频上的老师捏荷叶状的皮时动作娴熟,我可是望尘莫及啊。于是,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皮摊在左掌心,放上一大勺子馅料,努力回忆视频上的手法,顺着皮边用右手轻捏,并配合左手一边慢慢旋转,一边连续打皱褶,再收口,最后终于拧成一个凸起形状,居然比想像中的操作容易得多。放在手中仔细端详,觉得还有一点美感。只是包的馅料放得多了些,之前加入的鸡蛋清和鸡蛋黄混合物被挤出来,沾了一手。

20分钟后,18个圆鼓鼓的包子在蒸锅内次第排开,虽然看上去大小不一,还有些歪瓜裂枣一样,但白生生的,还是十分诱人

盖锅、加热,静待劳动成果的出炉。

在等待的过程中,总迫不及待地瞅上一眼,为第一次尝试而窃喜

终于,在漫长的30分钟后,估摸着可以开锅了。于是急不可耐地揭开锅盖,可映入眼帘的“白胖子”似乎没有再长“膘”,而且肤色还变得有些黑,像刚刚在阳光海岸进行过日光浴。急忙用筷子夹起,鼓起腮帮子一阵乱吹,轻轻的咬上一口,怎么?硬生生的,送入口中,形同咀蜡。天!真是成了名符其实的“铁”包子。在外面买的包子却是白白胖胖,又松又软,满口喷香,可自己做的什么呀?

美美的希望一下变成了冷硬的现实!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1]

作者简介

曹业淑,贵州六枝人,偶有作品在报刊和网络发表,现就职于六枝特区党委宣传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