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中心成立於2018年4月,本中心針對生物醫學檢測、工業無損探測、先進功能材料表徵、光纖傳感等領域的重大基礎研究與應用問題,致力於發展和應用包括太赫茲技術、光纖傳感與探測技術、拉曼光譜技術、微流道-全內反射技術、原子力顯微鏡技術、電生理檢測技術等在內的現代應用物理技術,以期為國家重大科學問題的有效解決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中心由崔洪亮研究員[1]牽頭,引進多名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優秀海外歸國人才,已組建一支融合物理、化學、信息、材料和生命科學的兼具理論與應用的交叉型研究隊伍。
研究工作
圍繞腦疾病和環境檢測中的科學問題,中心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研究工作:以第一性原理計算與分子動力學模擬為基礎的太赫茲波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理論研究;太赫茲近場超分辨成像系統的研製及理論研究;開展生物大分子、細胞、生物組織、功能材料的太赫茲檢測、拉曼檢測、原子力顯微鏡檢測、電生理檢測;開發和研製以光纖傳感技術為核心技術基礎的生物檢測、環境監測及水質檢測的光學傳感設備和遙感分析系統。
科研設施
中心擁有四百多平方米的專用實驗室,包括動物房、細胞房、生物/化學樣品製備間、太赫茲系統研發室、太赫茲光譜與光譜成像檢測實驗室、太赫茲超分辨成像實驗室、激光共聚焦拉曼檢測室、光纖[2]傳感實驗室等,科研設備投入近2000萬元。近年來,共發表科技論文近100篇,授權發明專利15項,新受理髮明專利16項,爭取科研項目30餘項,合同經費3800多萬元。
參考文獻
- ↑ 研究員屬於什麼系列職稱?,搜狐,2022-06-02
- ↑ 什麼是光纖?光纖的特點和分類,搜狐,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