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景深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景深(DOF),是指在攝影機鏡頭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後距離範圍。光圈、鏡頭、及焦平面到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在聚焦完成後,焦點前後的範圍內所呈現的清晰圖像的距離,這一前一後的範圍,便叫做景深。

在鏡頭前方(焦點的前、後)有一段一定長度的空間,當被攝物體位於這段空間內時,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於同一個彌散圓之間。被攝體所在的這段空間的長度,就叫景深。換言之,在這段空間內的被攝體,其呈現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範圍內,這段空間的長度就是景深。

當相機的鏡頭對着某一物體聚焦清晰時,在鏡頭中心所對的位置垂直鏡頭軸線的同一平面的點都可以在膠片或者接收器上形成相當清晰的圖像,在這個平面沿着鏡頭軸線的前面和後面一定範圍的點也可以結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較清晰的像點,把這個平面的前面和後面的所有景物的距離叫做相機的景深。光軸平行的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的鏡頭應該是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後,再以錐狀擴散開來,這個聚集所有光線的一點,就叫做焦點。

在焦點前後,光線開始聚集和擴散,點的影像變成模糊的,形成一個擴大的圓,這個圓就叫做彌散圓。

在現實當中,觀賞拍攝的影像是以某種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來觀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與放大倍率、投影距離及觀看距離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彌散圓的直徑小於人眼的鑑別能力,在一定範圍內實際影象產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認的。這個不能辨認的彌散圓就稱為容許彌散圓(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點的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

以持照相機拍攝者為基準,從焦點到近處容許彌散圓的的距離叫前焦深,從焦點到遠方容許彌散圓的距離叫後焦深。

三要素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反之景深越深。

3、主體越近,景深越淺,主體越遠,景深越深。

景深的計算公式

從公式可以看出,後景深 > 前景深。

(1)、鏡頭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2)、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3)、主體與背景距離:

主體與背景的距離改變並不會改變景深大小,只能決定背景是否被虛化以及被虛化的程度。

(4)、主體與鏡頭距離:

距離越遠,景深越深;距離越近(不能小於最小拍攝距離),景深越淺。

在進行拍攝時,調節相機鏡頭,使距離相機一定距離的景物清晰成像的過程,叫做對焦,那個景物所在的點,稱為對焦點,因為「清晰」並不是一種絕對的概念,所以,對焦點前(靠近相機)、後一定距離內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這個前後範圍的總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這個範圍之內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攝到。景深的大小,首先與鏡頭焦距有關,焦距長的鏡頭,景深小,焦距短的鏡頭景深大。其次,景深與光圈有關,光圈越小(數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數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於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於後景深,也就是說,精確對焦之後,對焦點前面只有很短一點距離內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對焦點後面很長一段距離內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能同時被眼看清楚的空間深度稱為眼的成像空間深度,即是景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