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氏蹄蝠指名亚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氏蹄蝠指名亚种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普氏蹄蝠指名亚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目:翼手目

普氏蹄蝠指名亚种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翼手目[1]

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CHIROPTERA 中文科名:菊头蝠科 拉丁科名:Rhinolophidae

中文亚科:蹄蝠亚科 拉丁亚科:Hipposiderinae 中文属名:蹄蝠属 拉丁属名:Hipposideros

拉丁种名:pratti 拉丁亚种:pratti 定名人:Thomas 年代:1891

原始文献:

Ann. Mag. N.H., 7:527

模式产地:

四川 (Kiatingfu, Sichuan)

国内分布:

陕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南, 贵州, 四川, 福建, 广西

中国普氏蹄蝠与莱氏蹄蝠的差异研究

来自 知网

作者:贺新平

摘要:云南的莱氏蹄蝠(Hipposideros lylei)曾被归属于普氏蹄蝠(H.pratti)的一个亚种,随后有些学者认为其应为独立的种。国内的莱氏蹄蝠首次发现于云南省临沧市,且仅记录了少数形态数据,之后国内再没有关于莱氏蹄蝠的报道。

为了探究中国境内不同地区普氏蹄蝠及其与莱氏蹄蝠之间的差异,2011~2014年我们在中国不同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蝙蝠调查和取样,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境内不同地区普氏蹄蝠的形态、头骨、线粒体Cytb和COI基因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横断山脉对它们分布区的影响,并探究普氏蹄蝠栖息地的洞穴结构与微环境,提出合理的保护性建议。

1、利用雾网或抄网在洞口或洞内捕捉蝙蝠,共捕获普氏蹄蝠104只、莱氏蹄蝠11只,将30只普氏蹄蝠、6只莱氏蹄蝠带回实验室,剥离头骨,标本保存在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其余的蝙蝠翼膜取材、外形测量后原地释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外部形态和头骨变量的整体水平上,不同地区普氏蹄蝠之间差异较小,与莱氏蹄蝠差异较大。外形和头骨的变量判别结果也表明,莱氏蹄蝠和普氏蹄蝠之间有很大差异,但不同地区的普氏蹄蝠之间,云南与其他省份的样本差异也较大。

2、比较不同地区普氏蹄蝠族样本的Cytb和COI基因的序列差异,分子材料取自38个样本。Cytb序列长度为1140 bp,共获得17个单倍型。用MEGA 5.0计算序列间的遗传分歧,5省普氏蹄蝠间的序列差异为0~2.4%,莱氏蹄蝠与普氏蹄蝠之间的序列差异为4.2%~4.7%。COI序列长度为621 bp,共获得7个单倍型,5省普氏蹄蝠间的未修正序列分歧值为0~2.3%,莱氏蹄蝠与普氏蹄蝠之间为2.3%~2.8%。分别基于Cytb和COI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普氏蹄蝠和莱氏蹄蝠样本分别形成2个单系群,且支持率达到了100%。结论:中国境内的普氏蹄蝠均为同一亚种,云南西部的莱氏蹄蝠是普氏蹄蝠的莱氏亚种。

3、2011~2014年对中国南方的蝙蝠栖息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调查了90了洞穴,其中,75个是有蝙蝠栖息,9个有普氏蹄蝠栖息,1个有莱氏蹄蝠栖息。详细测量了栖息地的结构特征及洞内微环境,评估了洞穴的受干扰程度和洞穴的重要性等级,比较了有蝙蝠栖息的洞穴和无蝙蝠栖息的洞穴的特征差异。结果显示,有蝙蝠栖息的洞穴具有更少的入口数、更长的洞穴长度、更高的洞内湿度及更低的光照度。9个普氏蹄蝠栖居的洞穴中只有1个基本上处于天然状态,6个受到严重干扰,2个受到轻度干扰。9个有普氏蹄蝠栖息的洞穴中,有4个是等级1,5个是等级2。

普氏蹄蝠经常与其他蝙蝠共栖,育幼期间,雌雄个体多不在同一洞穴中栖息,在大的天然洞穴中,雌雄普氏蹄蝠分别栖息于不同的洞段。由于旅游开发,杀虫剂的使用以及人类的捕食等,使得普氏蹄蝠的数量急剧减少,其他蝙蝠也面临着同样的生存危机,加强对蝙蝠的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词:普氏蹄蝠 莱氏蹄蝠 形态 Cytb COI 栖息环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度:2015 DOI:10.7666/d.Y2860359

参考来源

  1. 普氏蹄蝠指名亚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