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拉萨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拉萨德
原图链接

普拉萨德 印度政治家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1950~1962)。1920年放弃律师生涯,加入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因而多次入狱。1946~1949年主持印度制宪会议,致力于起草宪法。1950年当选为总统。1952年和1957年又连续当选总统。他懂英文、印地语等七种语言,是英文《探照灯》和印地文《国家周刊》的创办人,著作有《分治的印度》、《在圣雄甘地脚下》。是虔诚的印度教徒,终身食素。[1]

个人经历

拉金德拉·普拉萨德(Rajendra Prasad) (1884年12月3日–1963年2月28日)第一任印度总统(1950~1962)。出生于比哈尔邦萨兰县中等地主家庭出生,1902年就读于加尔各答普雷锡登锡学院,获文学硕士和法学硕士又在阿拉哈巴德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11-1916年在加尔各答高等法院当律师。1914-1916年执教于加尔各答法学院,1916年,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创办《比哈尔法律周报》(Bihar Law Weekly)。[2]

1916-1920年在在巴特那市当律师,1917年开始与圣雄甘地一道从事改善查姆帕兰地区农民生活的土地改革运动,1920年,拉金德拉·普拉萨德放弃律师执业,参加国大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用英文在《探照灯》(Searchlight)上撰文,积极宣扬民族主义。1920-1929年出任比哈尔邦国大党委员会书记和主席,1922年任国大党秘书长,1934、1939、1947和1948年四次当选国大党主席,1945年前三次入狱。1946年-1948年任政府粮食和农业部长,1946年12月到1950年任制宪议会议长,1950年1月26日,印度正式宣布其为共和国。普拉萨德接替最后一任印度总督查克拉瓦尔蒂·拉贾戈巴拉查理成为印度第一任总统[1] 。并颁布了印度宪法。1950年,印度民选总统金德拉·普拉萨德(Rajendra Prasad)公开表示:“《印度教法案》计划所包含的新观念和新思想,对于印度教法律来说不仅是外来的,而且可能引起每一个家庭的混乱。”1962年在连任三届总统后去职,第二年去世。[3]

礼仪活动

1950年9月18日,时任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向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递交了国书。递交国书仪式结束后,由普拉萨德设午宴款待。席间,拉金德拉·普拉萨德与之谈论和平问题,意在表明他们反对战争,有引我方表态之意。袁仲贤始终未置一词,席间亦很少用餐,他以这种特殊方式表示了对东道主这一安排的不满。[4]

1951年6月,鉴于冯友兰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印度最高学府德里大学准备授予冯友兰先生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德里大学校长、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亲临学位授予仪式,并以校长的身份为冯友兰颁发了学位证书。

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冯友兰在哲学史研究和哲学理论创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贡献,其中专门提到了冯氏所著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

在致答谢词时冯友兰指出:“为了摆脱殖民地和半殖民处境,中国走的是武装革命道路,印度走的是和平过渡道路,究竟哪条路比较优越,还是要通过中印两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来作出裁决。”

1956年11月29日,贺龙拜会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访问国会两院。参观物理研究所、农业研究所。

1956年11月29日,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在总统府接见了周恩来总理。陪同受接见的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彦和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并与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右一)、副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右三)、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合影。

印度政府公民奖是印度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奖,由印度第一任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于1954设立,按其级别依次分为印度国宝勋章、莲花赐勋章、莲花装勋章和莲花士勋章四类勋章,授予在各领域为国家服务的杰出人物。

作为最高奖的“印度国宝”勋章,不定期授予在国家艺术、文学、科学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做出最突出贡献和取得最高成就的人士。“印度国宝”勋章虽然没有附带特殊头衔,但是获奖者在印度政府的“礼遇等级”(India Order of Precedence)中列入第八级,即享有与印度特命全权大使同级的待遇。

已有41人获得此殊荣。其中,6位文艺界泰斗人物获此殊荣。包括哲学家薄伽万·达斯、印度最著名电影导演萨耶吉特·雷伊、“印度古典乐女王”M.S. 苏布拉克希米、印度西塔琴大师拉维·夏卡以及上一届(2001年)两位得主电影伴音歌唱家拉塔·曼吉希卡、印度唢呐(Shehnai)大师胡斯塔德·比斯米拉汉和宾山·乔西。[5]

任中國駐印度大使袁仲賢向印度總統遞交了國書

1950年9月18日,時任中國駐印度大使袁仲賢向印度總統拉金德拉·普拉薩德遞交了國書。遞交國書儀式結束後,由普拉薩德設午宴款待。席間,拉金德拉·普拉薩德與之談論和平問題,意在表明他們反對戰爭,有引我方表態之意。袁仲賢始終未置一詞,席間亦很少用餐,他以這種特殊方式表示了對東道主這一安排的不滿。

以校長的身份為馮友蘭頒發了學位證書

1951年6月,鑑於馮友蘭在學術界的地位和影響,印度最高學府德里大學準備授予馮友蘭先生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德里大學校長、印度總統拉金德拉·普拉薩德親臨學位授予儀式,並以校長的身份為馮友蘭頒發了學位證書。

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馮友蘭在哲學史研究和哲學理論創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與貢獻,其中專門提到了馮氏所著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和《貞元六書》。

在致答謝詞時馮友蘭指出:“為了擺脫殖民地和半殖民處境,中國走的是武裝革命道路,印度走的是和平過渡道路,究竟哪條路比較優越,還是要通過中印兩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發展來作出裁決。”[6]

參考資料

  1.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
  2.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
  3.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
  4.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
  5. 普拉萨德来源总统家
  6. 拉金德拉·普拉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