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晚来天欲雪,能涮一锅无(周岑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晚来天欲雪,能涮一锅无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晚来天欲雪,能涮一锅无》中国当代作家周岑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晚来天欲雪,能涮一锅无

今日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突然想起一句古语来:“至此而雪盛也,仲冬始。”表示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也要越来越寒冷了。

翻开朋友圈,看到遥远的北方早已是北风卷地、落雪纷纷。江淮两岸冬日的气息也是越发浓厚了,尤其这两日,总是感觉手脚冻得冰凉。

天一冷,火锅瘾必犯,这样的天气,不妨邀上三两知己一起“围炉小酌”、“杯深喜近”,暖一暖胃口和心口的念想。

火锅向来都是人们聚餐的首选,当亲友们相聚一堂,眼看就要到了用餐的点却拿不定主意时,那么,涮火锅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提起火锅,是各有各的吃法,种类居多,像传统的北派火锅有老北京铜锅涮羊肉、羊蝎子火锅、羊汤火锅、内蒙肥羊火锅、东北白肉火锅、山西烧肉丸子铜火锅、山西什锦火锅、山东肥牛火锅等。而南派的则有川味火锅、重庆火锅、鱼头火锅、广东海鲜火锅、粥底火锅、豆捞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猪肚鸡火锅、云南野生菌火锅等等。

这其中,川味的火锅尤其最受年轻人的欢迎。就四川来说,最令小伙伴们流连忘返的首先当属“毛肚火锅”。很久以前,当地的人曾管它叫“毛肚开堂”,其实是包含了身上的很多肉和内脏,例如:肚子、肝、脑花、脊髓、牛百叶。吃毛肚火锅选料肯定最为主要,毛肚要精细,刀工要好,这样软硬程度才能刚刚好。在锅里涮毛肚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是“七上八下”,入口讲究脆而不坨。

关于毛肚火锅的起源,人们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毛肚火锅是起源于清末民初。那时候重庆码头和街上的苦力在外做工很辛苦,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而当时的人们对牛的内脏是十分嫌弃的,所以这些牛下水便成为了百姓最喜爱的食物。人们将其生切成薄片之后,放到锅里烫熟,捞起之后熏一点酱料就可以吃,经济实惠,而且味道很好。

也有人说,毛肚火锅是出现在民国时期,发源地是重庆长江大桥的桥下,当年的牛贩子从别的城市运牛至重庆,过江之后就将牛送去屠宰。附近有一对兄弟专门收购牛身上不易售出的内脏,拿回去再自己加工处理,外加调味碟调味。加工过的毛肚鲜嫩爽脆,味道极好,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久而久之,涮毛肚吃的习惯就被延续了下来。

谈起四川的火锅,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个地方——山城重庆。曾经在蜀地游玩时,领略过山城迷人的风采和当地人的豪爽性格,然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数火锅这道美食。

重庆火锅以麻辣著称,锅里翻滚的红汤上漂浮着麻椒、花椒、红辣子、香叶,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来的作料。这样红红的锅底看上去就给人又麻又辣的感觉,令我望而生畏,又无限向往。但是感受过几回之后,我便慢慢地喜欢上了它。

重庆火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巴蜀时期,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重庆俗称雾都,气候潮湿,为了驱寒祛湿,纤夫、农夫等体力劳动者就地取材,在几块石头搭成的简易炉灶上燃起火来,架起瓦罐,烧沸开水,将大把的辣椒、花椒等放入沸水中,将食物烫熟后食用,这就是火锅的雏形。

几千年形成的饮食习惯,跟随着历史的发展潮流,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重庆火锅。在饮食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重庆火锅更是生意兴隆,长盛不衰。具有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底蕴,重庆火锅早已遍布全国,走向世界,在许多档美食栏目中,经常令外国友人暗暗称奇,纷纷竖起大拇指说:“竟然还有这么神奇的东方美食!”

我身边的亲友大多重口味,几乎家家都有“火锅控”,除了以往跟他们在一起吃川味的火锅之外,我本人还比较钟情于老北京铜锅涮羊肉。每当看到街道两旁被枯叶覆盖,夕阳下,来去匆匆的行人纷纷裹上厚实的棉衣,就连走在路上的我,也将外套里毛衣领高高地竖起来包住脸颊,以此来抵抗寒冷;而通常这个时候,我的身体就会告诉自己:最适合吃涮羊肉的季节又来临了。

说起涮羊肉,可谓历史悠久了,有说是起源于元代,忽必烈率大军南征时;也有说是兴于大清,康乾二帝举办的几次大规模的“千叟宴”里就有羊肉火锅,后才渐渐流传于坊间市肆。

如想吃到地道的涮羊肉,还得是传统的铜锅涮羊肉。大黄铜锅里涮出的不仅是美味的鲜羊肉,还能感受到那浓浓的老北京文化。

正宗的涮羊肉,吃的是种文化,也是种规矩,而且涮锅的汤底都得是清水,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出羊肉的原汁原味。其中最经典的羊肉就是半肥半瘦,俗称“半连云”。这样的肉片泾渭分明,好似用软笔勾勒出的界限一般,肉不管上桌多久都不会有血水渗出,足以见其品质。因为老北京铜锅涮肉对于肉质的要求也非常之高:要做到手切肉、无血水、可以立盘、无异味才称得上佳品。

在都市人群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之下,人们也越来越愿意去体验这些正在逝去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只有与当下生活巧妙融合,才会显得更加生机盎然。 每逢家人朋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铜锅前,把臂共话、举箸大啖,此情此景分外温情荡漾。当我看着眼前摆满一盘盘鲜红的羊肉时,心里那才叫一个舒坦啊!拿起长筷夹上一片轻薄的羊肉,在咕嘟咕嘟的锅中涮上一涮,再夹出来蘸上碗中的芝麻酱、花生酱放入口中咀嚼一番;然后再夹上两片羊肉涮一涮,蘸点蒜泥和辣椒,放入口中大嚼一番……实在是太美妙了,舌尖简直舒服得战栗了!在蒸腾的热气中,把鲜美的羊肉连同美酒一并纳入五脏庙里,温暖了整个寒冬。那一刻对于我来说,涮火锅就是福气,胃口好就是福气,吃饱喝足就是大大的福气了。待到羊肉涮嗨了、吃美了,也酒过三旬了,此时再往锅里放一些清淡的蔬菜来换换口味,是最合时宜了。

中华民族对于饮食的传说,众说不一,版本之多,趣味性强。毕竟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文化饮食,中国人对于吃的学问,向来也是乐意下功夫去琢磨的。郭德纲老师曾在其书《郭论》中有言:“人活一世什么最重要?也就是吃饭最重要,民以食为天,打到天边去也是这个道理,不管是为了吃饭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而吃饭,反正谁也离不开吃饭……”这话说得多好,多实在啊,经典里有温度,淳朴中见深度。洞悉人间百态,笑握方寸之间。 我们家对于“吃”这件事,一直都非常乐意下功夫,因此我也一直很有口福,每每回家,只要一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就感到开心和幸福。而我个人对于各种美食更是颇有心得,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偏爱火锅,家里光是各种锅具都添置了不少。火锅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大有益处。首先,涮火锅节约又环保,吃火锅时丰俭随意,吃多少涮多少,不会浪费;其次,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火锅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饮食享受。如果邀请知己好友来家里小聚,必定是忙里忙外,台上灶下累得够呛,而火锅可以将复杂的厨房操作流程变得简单化,只需将买来的各种菜品清洗干净、摆上桌面,亲友们便可围坐一桌品尝佳肴,尽情地把酒言欢了。

吃火锅,汤料很重要,火锅底料里先用朝天椒、花椒、红油,葱姜等香料煸炒,再加上熬制了几个小时的鸡汤或大骨汤,把整个冬天都吃得红红火火、热气腾腾,真是够劲儿的,巴适得让人舌头都要掉下来了!

吃火锅当然离不开油碟,小碟子装入麻油,调入蒜泥、芝麻酱等佐料,将烫好的各种菜肴放入油碟中蘸着吃以增加口感。

如果是冬日里在家涮火锅,那么新鲜的牛羊肉便当仁不让地成为其中的主角,而火锅则会把感口的牛羊肉挥到了极致。除了牛羊肉之外,猪骨、鸡、鸭、鱼,内脏等食材,全都能丢入汤里,食材内容丰富,汤汁鲜美浓郁,吃起来更是酣畅淋漓。

火锅还具有排毒减肥之功效。即便是在炎夏,吃火锅的人也不会少。围坐在火锅旁边,涮得是不亦乐乎、吃得是汗流浃背,这不比桑拿蒸澡来得更经济实惠! 忘记是曾经的哪位朋友说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的认同,就是可以互相吃对方的口水。”这话乍一听来是有些恶心,细想来“围桌而坐,举箸共食”本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彰显了其乐融融、热闹和气的就餐氛围中国人从分餐到再到合餐的转变,自隋唐五代就开始了。

什么是感情的试金石?当然是火锅。如果他(她)不乐意和你一起吃火锅,那就肯定不是你的知己良朋,或者说是你们的关系还没达到“相濡以沫”的程度,至少交情还不够瓷实。

想知道彼此的交情深不深,就得看火锅辣不辣,吃得有多热火朝天,就有多情深四海。能够陪你一起吃完一顿“九宫格”或“全红”锅底的人,那可能就是生死之交了。要知道有些肠胃不好的人,在吃了火锅后,当晚就被送医院看急诊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了。

所以,请珍惜每一个本不爱吃火锅,却唯独愿意陪你一起吃火锅的人吧。因为他们管得住自己的胃,却管不住自己的心。[1]

作者简介

周岑岑,安徽淮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