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三疊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晚三疊世 |
晚三疊世,中三疊紀滅亡後的時期,恐龍逐漸繁盛,是一個統治地球者變化的一個轉折點,陸鱷、長鱗龍、普蘭諾契蜥正在悠閒地捕食昆蟲,肯氏獸正緩慢地走在平原中吃草。
簡介
那時的氣候很乾燥。腔骨龍、祿豐龍、里奧哈龍、板龍都是這時候的主要動物。
評價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顯生宙五大滅絕事件之一,發生於三疊紀與侏羅紀之間。這次滅絕事件的影響程度遍及陸地與海洋。在海洋生物中,有20%的科消失;許多大型鑲嵌踝類主龍、大部分獸孔目、以及許多大型兩棲動物也滅亡。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使當時至少50%的物種消失。這次滅絕事件造成許多空缺的生態位,使恐龍能成為侏羅紀的優勢陸地動物。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發生於盤古大陸分裂前,經歷時間短於一萬年。
統計顯示,這個時期的物種多樣性衰退,跟物種形成的減少較有關聯,而非物種滅亡的增加。
如今已有數個關於這次滅絕事件原因的理論:
在三疊紀晚期,曾發生緩慢的氣候改變,或是海平面變動。但這無法解釋海生生物的迅速滅亡。 撞擊事件,但如今還沒發現年代位於三疊紀/侏羅紀交界的隕石坑。年代最近的曼尼古根隕石坑,形成時間早了1200萬年。 大規模火山爆發,最有可能的是中大西洋岩漿省(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爆發形成的洪流玄武岩。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會造成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或氣候寒冷(二氧化硫)。 根據三疊紀晚期與侏羅紀早期的土壤、化石中的同位素,顯示當時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沒有明顯變化。但有科學家提出新的證據,當時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曾有增加過,這可能因為火山爆發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氣水合物的氣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