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節習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6月26日 (五) 15:20 由 Mackerel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祭祖
前往: 導覽搜尋

春節習俗春節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相傳是從虞舜時期開始。也就是在西元前2000多年前,舜即天子位,所有文武百官,祭拜天地。自此以後,民間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1]。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2]

在中國,春節是傳統中家庭團圓的日子,也就類似於西方的聖誕節。春節在中國已經幾千年,傳承非常悠久,有些習俗非常固定,至今很多習俗都還傳到現在。除了家庭團圓以後,春節還有需多習俗,像是一定要祭拜祖先,拜神祭祖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還有像是圍爐、買年貨、掃塵、放鞭炮、守歲舞龍舞獅、去廟會拜菩薩、上燈酒、賞花燈等等也都是中國在春節間家家戶戶最常做的的活動[3]

重要春節習俗

小年 

年末廿四日稱為「小年」,小年在不同地區有不同日子,清朝以前一般是臘月二十四,清朝中期開始,黃帝王侯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因此中國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老傳統。不管那一天,小年意味着人們要開始忙碌準備過年的事務了。  

掃塵

年前忙活小年主要是為了除舊布新,掃塵是年前除舊布新習俗之一。掃塵便是年終大掃除,不管那內陸那個地區,台灣、新加坡、香港都會大掃除。這是華人素有的傳統習氣。每逢新年降臨,家家戶戶都要清掃環境,用青竹葉與柚子葉綁在杆上清掃房頂天花、牆壁上的污垢蛛網,謂之掃去「窮運」、「倒霉」 ,來年清吉。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4]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辟邪除災、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守歲

守歲風俗又名「熬年」,也就是在舊年最後一天整夜不睡,熬夜迎候新一年到來的風俗,也叫除夕守歲。守歲最初是為驅除年獸。守歲有另外兩種意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喜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伸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在除夕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守歲是新年的風俗之一。「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着辭舊迎新的時間,通宵守夜,標誌着把全部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5]

年夜飯 (團圓飯)

年夜飯原圖鏈接

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中國北方,團圓夜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蚝豉(寓好市)、髮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6]

蒸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7]

祭祖

除夕祭祖是最重要習俗,華人社會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報祭祖先的恩德。兩千多年前,過年由來就是由舜即天子位,祭拜天地,而後,除夕家家戶戶除了祭拜天地也祭拜祖先,甚至有些人家視為過年最重要的活動。會特別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並祈求祖先的庇佑,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8] [9]

與家人之團圓——元宵 

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10]

賞燈、游神、游燈、押舟、放煙花

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燈節,習俗活動主要有賞燈、游燈、押舟、放煙花、鬧元宵等。元宵節的節俗非常有特色,發展至今,賞燈與放煙花也是元宵主要習俗之一。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11]

燈會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比如唐《兩京新記》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廟會

逛廟會是傳統民俗活動之一。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閒文化等豐富的內容。[12]

吃湯圓

正月十五吃湯圓,「湯圓」亦稱「元宵」。湯圓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湯圓也寓意團團圓圓。

演社火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還要幾個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蹺跳鍾馗花車等等。

壓歲錢

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認為有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當時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些錢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的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壓歲錢的的來歷有兩個寓意,一種為壓「祟」。祟是傳說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熟睡的孩子,傳說有人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邊,以此助孩子把祟嚇退,因此得名為「壓祟錢」。還有另一種說法為「壓驚」。傳說古代有一種凶獸叫「年」,每隔365日後之夜就會出現,讓人非常害怕。人們最開始用食品來安慰在驅趕「年」時受到驚嚇的孩子,隨着時間推移,逐漸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13]  

拜歲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正月初一拜歲,迎新歲。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道賀新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習俗。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14]

拜歲,是古老的年俗活動之一。在歲首早上迎新歲,奉祀齋菜拜祭「歲神」。「歲」又名為「攝提」、「太歲」,為上古紀元星名,也是民間信仰的神靈。歲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凶禍福。如《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拜歲是歷史最悠久的過年傳統風俗,這古俗如今在廣東,尤其在吳川一帶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辭舊迎新之際,迎新歲、拜祭歲神、接福,這一傳統習俗自古以來代代相傳。 [15]

爆竹

「開門爆竹」乃是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燃放爆竹,爆竹聲象徵着除舊迎新。爆竹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五路財神

五路神又稱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四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據說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16]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賀老鼠嫁女

當地民間還傳說,。據說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人們還用竹籃從屋上拋過去占棉花豐歉。仰則主豐收,仆則歉收。

舊時民間俗信過年有天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當天,人們不能在家裡喧鬧。婦女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說:「請紅娘子看燈」,表示一年不會有臭蟲了。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日期有時後也因地而異,有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十五,也有正月初十。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麵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啟箱櫃,怕驚動老鼠。還有的地區於老鼠娶婦日很早就上床睡覺,也不為驚擾老鼠,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17]

習俗南北差異

小年習俗:祭灶、掃塵
南北差異:北方臘月二十三 南方臘月二十四
除夕習俗:年夜飯、守歲
南北差異:北方守歲 南方圍爐
初一習俗:開門炮仗、拜年
南北差異:北方吃餃子 南方做年糕
初二習俗:回娘家
南北差異:北方吃麵 南方吃開年飯
初五習俗:剁小人、迎財神
南北差異:北方放鞭炮 南方派利是

春節相關冷知識

古代春節不叫春節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節,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後採用公曆記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國民黨曾試圖廢除春節,但是被人民強烈抵制後以失敗告終[18]
春節一詞來源節氣
中國歷史上的「春節」一詞,不是節日,而是特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漢書·楊震傳》中有載:「春節未雨,百僚焦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旱之徵也。」到南北朝時,「春節」是泛指整個春季
春節有廣狹
現今狹義的春節一般指中國農曆年的歲首,即農曆正月初一。民間廣義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臘祭或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節的時間自古以來不相同
「最早的春節」(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根據曆法計算,如果農曆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曆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春節有可能某一年會過兩個
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從公元 1645 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 2800 年,農曆閏正月只發生 6 次,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大年三十也會在「二十九」
一個月沒有30天,這在農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現行農曆是根據地球、月亮、太陽三者運行的天文數據來安排的,必須每個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而事實上,月亮從圓到缺的時間,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數必須是整數,這就導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現,便會發生某個月擁有30天,某個月29天的情況。如果這個月剛好是臘月,那麼這一年(農曆)就沒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臘月二十九。
春節每天的含義都不同
春節雖然是一個整體性的習俗,但是每天的慶祝內容卻不相同。從初一到初七,分別是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和人日。傳說女媧先用六天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積累了經驗後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為什麼要上班?
不是只有中國才有春節

"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很多國家將農曆新年列為法定假期,分別是:韓國、朝鮮、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緬甸、文萊。另外,以前的日本也過農曆新年,但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節日也直接搬至陽曆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春節習俗及受歡迎春節禮品. 雨果網. 2020-01-14. 

壓歲錢壓根就不是錢
壓歲錢其實不是「錢」,而是鑄成錢幣形狀的辟邪品。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裡出來害人,壓祟錢就是專門用來嚇走這貨的。
福字倒貼有講究!
大門上的「福」字不能倒貼,在民俗傳統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貼福字。為了避諱在倒水和倒垃圾時把家裡的福氣倒走,便在這兩處倒貼福字,巧用「福至」來抵消「福去」。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關於爆竹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當時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燒,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漢族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
正月為何不理髮?
「正月不理髮」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認為春天應該讓頭髮散開自由生長,而不該剪斷,診察發爪可以斷重病、決生死,但「剃頭死舅舅」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啦。
拜年抱拳有學問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國傳統習慣尚左貶右,所以抱拳時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謂「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則稱為「哀拳」,是向別人報喪或求饒時使用的手勢。女性抱拳則相反[19]

春節相關文化

歌謠

北京:「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東:臘八粥,熬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推煤鼠(應該是糜黍,見北京篇「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陝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兒捏餃兒,初一撅着屁股亂作揖兒!

東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灶雞,二十八貼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餃子。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帶你滿街走。

詩詞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年歲

「年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從上一個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據古籍記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歲」又名為「攝提」、「太歲」。歲起攝提以六十甲子(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循環往復。十天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地支曰: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困頓、赤奮若。天皇氏的這一發明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時編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資治通鑑》就以這套干支術語紀年)。在傳承發展中後世把這套攝提紀術語簡化為一個字的干支名。歲紀攝提(原始干支名)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等著作中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干支紀年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十二地支分別代表着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還意味着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新歲之始。 [20]

春晚

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春晚」,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在每年農曆除夕晚上為慶祝農曆新年舉辦的綜藝性文藝晚會。這在中國是為最頂尖的大型娛樂節目,所有通告藝人若能上春晚,將被不明文視為最高榮耀。1983年,央視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應該說是一個偶然事件。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開創了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且引發了中國電視傳媒表達內容、表達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隨後,全國大大小小的地方電視。台頻頻效法併力求創新。央視春晚涵蓋小品、歌曲、歌舞、雜技、魔術、戲曲、相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帶入到狂歡之中,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 晚會於每年除夕晚20:00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國防軍事頻道、少兒頻道、農業農村頻道等現場直播。[21]

視頻

參考文獻

  1. 古代春節不叫春節,原來春節起源得要追述到上古時期. 趣歷史. 日期 2018-02-16. 
  2. 傳統節慶:怎樣在傳承中創新. 光明日報. 日期 2017-06-03. 
  3. 春節習俗介紹. 知乎. 日期 2020-01-21. 
  4. 春節的習俗. 中國網. 2018-12-05. 
  5. 緣何除夕要守歲?. 中國新聞網. 2020年01月23日. 
  6. 團圓飯、辦年貨、貼年紅最有年味. 中國文明網. 2019-02-08. 
  7.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你知道多少呢?. 知乎. 2017-12-26. 
  8. 除夕守歲祭先祖——除夕守歲祭先祖——擺供桌、上供品、敬排位. 2017年1月26日 [2020年6月24日]. 
  9. 剎中. 今天就是團圓除夕夜,你真的了解它嗎?. 2018年2月19日 [2020年6月5日]. 
  10.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你知道多少呢?. 知乎. 2017-12-26. 
  11. 李傳軍.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元宵節的文化意義. 2017年2月11日 [2020年6月24日]. 
  12. 你知道嗎?廣東各地原來有這麼多春節特色活動!. 2018年1月31日 [2020年6月24日]. 
  13. 人人都愛「壓歲錢」!可它的來歷你知道嗎?. 人民網. 2015-08-04. 
  14. 春節風俗:大年初一,早晨開門這三件事莫忘記. 2018年2月16日 [2020年6月24日]. 
  15. 中國的「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各種禁忌與民俗(值得收藏). 2019年2月2日 [2020年6月24日]. 
  16. 關山硯. 正月初五迎財神,到底迎接哪路財神?. 2020年1月29日 [2020年6月24日]. 
  17. 大年初十賀老鼠嫁女. 2018-02-25 [2020-06-24]. 
  18. 古代春節不叫春節,原來春節起源得要追述到上古時期. 瀋陽晚報. 日期 2020-01-21. 
  19. VIVA暢讀聚焦. 拜年時的講究,蘊含着哪些學問?  . 2018-02-02 16:52 [2020-06-24]. 
  20. 一抹鳶緣. 年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是怎麼開始的. 2019-09-21 [2020-06-24]. 
  21. 來源:央視網. [朝聞天下]2020央視網絡春晚 匯聚青年正能量 打造「青春嘉年華」. 2020年01月17日 07:56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