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春秋五传
|
|
|
春秋五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邹氏传》和《春秋夹氏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春秋左氏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27年(前468),《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古代汉族今文经学重要典籍。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春秋谷梁传
《榖梁传》是《榖梁春秋》、《春秋榖梁传》的简称。古代汉民族族今文经学重要典籍。《春秋榖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1]
五传流传
《榖梁传》与《左氏传》、《公羊传》一样,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的。据《汉书·艺文志》,在汉以前,解释《春秋》的有五家,除《左传》、《公羊》、《榖梁》外,还有《邹氏传》和《夹氏传》。到汉初,《邹氏传》因为没有人把它传下来,《夹氏传》又没有文字记载,这两家就失传了。而《公羊》与《谷梁》则用汉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成书,称为今文,立于学官,即在中央国立大学设立课程,专门备有博士加以传授。
《榖梁传》在战国时一直是口耳相传的。据唐朝人的说法,最初传授《谷梁传》的,是一个名叫谷梁俶的人,他一名赤,字元始,说是曾受经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但据后人考证,《春秋榖梁传》中曾引“谷梁子曰”,竟然自己称引自己;又引“尸子曰”,尸子是战国中期一位思想家,可见唐人说法不一定可靠。书中还有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它成书要较《公羊传》为晚。
同样解释《春秋》,《左传》主要是阐述史事,是一部史书,《榖梁》则与《公羊》体例相同,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解说《春秋》的旨意,是阐明儒家思想的一部经书。《公羊》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强调尊王攘夷、大一统的思想,与现实政治配合较密切;《谷梁》则主要以文义阐发《春秋》经文,较为谨慎,认为应该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主张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因此宋代的《春秋》学家胡安国曾说:“其事莫备于《左氏》,例莫明于《公羊》,义莫精于《榖梁》。”
《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一样,最初与《春秋》也是“别本单行”的。到晋朝范宁作集解,就把经传合为一书。后来唐朝杨士勋又进一步为之作疏,称《春秋榖梁传注疏》,共二十卷。清代也有好几家为《谷梁传》作注。较通行的本子是清代中期阮元的《十三经注疏》。[1]
参考文献
- ↑ 中唐《春秋》新学开启宋代新经学,中国社会科学网 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