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春油菜(spring rape)是指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一年生油菜。但在春寒地区,需要迟至5月才能播种,早熟品种可在7月收获。主要分布于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高寒地区,或前作物收获过迟冬前来不及种植油菜的地方。中国北方、西部和东北部,以及欧洲北部等高纬度或高海拔低温地带,均以种植春油菜为主。

目录

简介

加拿大几乎全为春油菜,由于一般是在5月播种,亦称夏油菜。春油菜的生长发育迅速,一般在2~4片真叶时开台花芽分化,6~8片真叶时即现蕾,全生育期80~120天,最短的仅有60~70天。植株矮小,主茎叶数少,一般株高80~12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3~5个,单株着果50~150个,因而单株生产力低。春油菜的栽培品种,一般属于春性类型。中国在海拔较高、无霜期短、温度较低的地方,种植早熟白菜类型小油菜。在无霜期较长,温度较主贩地方,则处植芥菜型春油菜和白菜型春油菜 [1]

 

栽培技术

1.育苗一般都育苗移栽。尤其栽大苗是获得早熟丰产的关键,可于1~2月在温室、改良阳畦、阳畦播种,播种前每10~12㎡苗床应施100~150㎏优质腐熟有机肥。播种时要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上底土,撒播均匀种子,然后覆土1㎝。在出齐苗及间苗后分别覆土,以利保墒,促进苗齐、苗全。真叶展开后可间一次苗,或 2~3片叶时分次苗,苗距5~7㎝,然后追一次尿素1~2㎏/亩,育苗期不要缺少缺肥。育苗期间注意防止苗床温度过低。幼苗生长慢,苗龄延长,以尽量减少定植后植株未熟抽薹现象。定植前要对幼苗进行锻炼,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2.定植从2月下旬到3月下旬,便可陆续定植到塑料大棚、风障前、地膜覆盖、阳畦等。栽培地块应在冬前把畦整好施好

底肥,定植后浇小水,以免浇水多降低地温,然后可在畦面插弓杆、覆盖薄膜,加快缓苗,提早上市。注意薄膜四周一定要压严、压实,以防风害。栽植株行距一般10~13㎝。

3.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待幼苗开始生长,应看天气及土壤湿度情况适当浇小水并追些肥,薄膜覆盖长短要依定植期早晚和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一般覆盖20~30天以后撤膜,撤膜前畦内白天温度超过30℃,要适当放风,四月上中旬即可上市 [2] 。 春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用生长速度快,耐寒性强,品质好,抽薹晚的品种。[3] 2、整地施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4000-5000千克,选择土壤松肥地沃的沙壤土。翻 地20-25厘米,做畦宽1.1-1.2米,长8-10米。 3、播种方法:结合本地气候选择播种时间,标准为平均温度达4-5度以上。 4、田间管理。一般在4-5片真叶时灌水。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25-30千克或尿素12-15千克。保证营养长期有足够的养分,达到高产优质。 5、病虫防治:春油菜以防虫害为主。 [4]

育种

油菜的根系非常发达,枝叶繁茂,需要肥沃疏松且土层深厚、水分适宜的土壤条件,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获得高产。油菜对土质要求不是很严格,土壤质地较差,通过深耕,增施肥料等良好的耕作技术,也可获得高产。油菜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也不严,以中性和微酸、微碱性为最好。油菜忌土壤板结不透气,要求通气性好的土壤。若土壤板结,种子不易发芽,出土后容易烂根,幼苗期植株也易僵化老化,移栽时不易发新根,幼苗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油菜整地要求深耕细整,特别是移栽油菜,在前作收获后,应掌握适播期,及时整地,达到土粒细碎,无大块土,不留大空隙,土粒均匀疏松,干湿适度,以利于幼苗根系与土壤接触,促进移栽成活,早发新根。油菜大田的翻耕,一般只有 10~15 厘米,应逐年加深耕层,使油菜根群充分发育和扩展。直播油菜的整地要求达到耕层土壤疏松,上虚下实,田面平整。水稻田土壤状况相应较差,应在收获前适当排水晒田,收获后抢晴及时翻耕。立土晒垡,切忌湿耕。油菜虽喜湿润,但不耐渍水,必须因土作畦,土壤粘重、地势低、排水困难的田块应采用深沟窄厢耕作办法,厢面 2~2.5 米,沟深 35 厘米。

栽培方式

目前油菜栽培有复、套、间、混、清种等形式。间、套、混种由于种管不便,收效不大,应提倡清种栽培,以复种和一熟春种为宜。

播种

油菜的适宜播期应考虑气候,种植制度、品种特性、病虫情况、前茬作物等情况。适时早播能促进油菜早生快发,是取得春播油菜高产和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生长的关键措施。春油菜子叶能耐 -2℃~3℃的低温,真叶期在 -4℃~5℃的低温下,可持续一定的时间。气温达到 2℃~4℃时,种子就能发芽。春季干旱时应抢墒或顶凌播种,一般以 4 月中旬为宜。油菜子粒小,出土能力弱,必须精细整地,播前耙细镇压平整地面。同时选取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深度 3 厘米左右,种子要撒匀,播后镇压。要早间苗,白菜型品种一对真叶期一次定苗。甘蓝型品种在一对真叶期间苗,5~6 片叶时定苗,要及时松土除草,一般应松土除草 2 次。 [5]

合理密植

春油菜生育期短。白菜型品种,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弱,单株产量较低,应以群体增产为主。一熟春种时,每亩保苗 15~18万株,播量 1~5 公斤;机播 2 公斤左右,每亩保苗 20~25 万株。芥菜型和甘蓝型春油菜品种,植株较大,生育期较小油菜稍长,一般每亩保苗 8~10 万株。

合理施肥

油菜是需肥作物,尤其对磷素营养比较敏感。春油菜生育期短,施肥要早,做好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磷肥相结合。施用速效化肥作种肥比追肥增产效果明显,也可用化肥做种肥。有机肥应在秋季施入,在一般地力条件下,每亩施过石 20 公斤,硝铵 10 公斤做种肥效果好。芥菜型、甘蓝型油菜生育期较长,在盛花期前每亩施硝铵 5~7.5 公斤,结合追肥灌一次水。此外,花期喷施硼肥,可提高千粒重,提高结荚率。


适时收获

油菜是无限花序,花期长,主轴和分枝上的荚成熟不一致,收获不及时会影响产量。早收,青荚多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含油量,而晚收,则炸荚掉粒。一般在黄熟期收获最为适宜,这时主轴花序荚果已转为黄色,分枝基部的荚果开始褪色,种皮由绿转为红褐色。收后白菜型油菜要后熟 2~3 天,甘蓝型油菜要后熟3~5 天,然后再脱粒,籽粒水分要晾晒到 8%~10%,以免霉坏。

科学施肥

春油菜是喜肥耐肥作物,每生产100千克甘蓝型油菜籽需纯氮8.8至11.3千克,纯磷3.0至3.9千克,钾8.5至 12.7千克。根据此比例,北方最佳施肥方案为:油菜长效复合肥10千克加硫酸二铵30千克加尿素4.5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71比0.24。甘蓝型双低油菜应采用侧位深施肥技术,将肥料总量的三分之二作底肥,侧深施于种子下4至5厘米,其余三分之一作种肥与种子混播,这样效果最好,既可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大引起的烧苗,也可防止后期脱肥。在施肥种类上采用补微肥、配种肥与分期施肥相结合,满足油菜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在施肥时间上,蕾薹期要补充叶面肥,花期补充硼肥,以提高结实率。方法一般每公顷施16%高效速溶硼肥1.2千克加磷酸二氢钾3千克 。

化学除草

选择高效安全的化学剂除草:油菜田选择2次除草方式去除田间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第一次除藜科、蓼科、野苏子苦荞等阔叶杂草,配方为:高特克17至20克加胺苯磺隆5克(或菜王星20克)加增效剂5克。第二次除野燕麦、水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兼顾叶面追肥,配方为:高效盖草能20毫升加十元素硼肥80至100克加广谱增产菌15毫升加增效剂5毫升。化学除草必须掌握好时间,要在油菜5叶时根据苗情、草情适时灭草、追肥,每公顷喷药液量要达到150千克以上,喷药时要避开雨天及中午高温时间。在油菜长到4叶时,田间上年落生油菜基本出齐,此时要及时铲除。

杂交制种技术

春油菜在制种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良种繁育防杂保纯的各项技术和要求,同时还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保证亲本种子的纯度,这是保证制种质量的基础。

适当调整父本、母本的种植密度,使母本花期早而集中,父本花期尽量延长。具体密度根据行距、亲本种植比例而定。一般父本、母本种植密度为1:2----1:3。

在苗期、初花期完成除杂去劣工作,消除母本中的劣变株、异型株和其他油菜品种,尤其要清除干净母本中的可育株,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适时割除父本。母本终花期及时将父本全部割除,以免收获母本时使父本混杂其中。可改善母本的生育条件,有利于角果及种子发育。保证制种纯度,提高制种产量。

提高母本结实率。如父母本花期不相遇,部分母本的花因接受不到父本的花粉会降低母本的结实率,从而影响制种产量。可通过打顶、偏肥等栽培技术的调整,使它们花期相遇。此外盛花期时人工辅助授粉或放养蜜蜂传粉,也可提高授粉率,保证制种产量。适时收获。当全田75%以上的角果转为黄白色时,人工收割 [6]

病虫害防治方法

苗期根腐病立枯病采用种子包衣或拌杀菌剂防治。菌核病采用每公顷40%菌核净1.5千克,于初花期用飞机喷雾防治。小菜蛾防治采用每公顷20%灭虫星乳油300至450毫升(或菜喜、爱心)对水喷雾。草地螟防治采用每公顷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至450毫升按比例对水喷雾 [7]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