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明月几时圆(李贤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月几时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明月几时圆》中国当代作家李贤武的散文。

作品欣赏

明月几时圆

夜已深。

皎洁的月光透过熄了灯的玻璃窗棂,像飞泻的水银似地洒进屋子里。洒在窗台上的一盆碧绿的君子兰上,洒在挂在衣架上的一件紫红色连衣裙上,洒在墙角的一个桔黄色小书架上。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汇聚,形成斑驳陆离的色彩,使这个原本简约质朴的小空间变得亦真亦幻恍如梦境。

苏小慧侧卧在一张没有靠背的木栏小床上,枕边放着手机,她用手托腮,若有所思地望着挂在窗外院子里老梧桐树稍上的那棵似圆非圆的月亮岀神。手机里正在播放着一个著名网红的喜剧段子,可她好像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似的,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始终眉头紧锁愁容满面,乌黑明亮的眸子里流露岀的尽是满满的哀怨和忧伤。她觉的自已此时的心脏就像是被月里的那棵桂花树笼罩着似的,总有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蒙上上面,怎么也亮堂不起来。

刚刚过去的一天对她来说,是一个愉快而又温馨的日子。正当全家人为她庆祝完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她接到了一个来自边远省份W市人事部门的电话,说她应聘的市政府机关通过了她公务员考试资格,通知她按规定时间前往招聘单位报到上班。

她听了以后,紧绷了好几个月的神经像一根断了弓的弦似的突然松弛下来,感觉浑身如浮云般轻盈欢快。她接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边哼唱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多”,一边钻进自已的闺房内,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告诉了他的男朋友方仲君。仲君听到后,在电话里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隔着屏幕吻了她一下说:“小慧,太好了,你真棒!这下咱俩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快告诉我来w市的日期,好给你预订车票……亲爱的,快来吧,我想死你了!”小慧说:“看把你美的!我爸妈还不知道你现在也在w市呢,如果知道了的话,肯定不让我去的!”仲君一听有点着急,连忙叮嘱她说:“既然这样,那你暂时不要把实情告诉你父母,先来这里上班,等时机成熟了再告诉不迟。就算是个善意的谎言吧!”小慧为难地说:“老这样瞒着他们也不是办法呀!纸能长时间包住火吗?咱俩的事情迟早还得经过咱们和爸妈好好商量才能解决呀。”仲君有些激动地说:“商量,商量!我和你爸妈商量了不知多少次,到头来有结果吗?说句不客气的话,你的父母也太不近人情了!以前嫌我是普通工人,不同意我和你来往,让我去考公务员。现在我考上了,又要二十万块钱的彩礼,我刚参加工作,哪有那么多钱啊?”小慧叹息说:“唉,咱们老家的婚俗你不是不知道,我爸妈又是死脑筋,我也没办法!再说,咱们山洼乡的闺女岀嫁哪个不要彩礼?又不是我们一家。正因为你现在是公务员,我父母才把彩礼降到二十万的。如果你是种地或打工的,最少得三十万……哎,你不是说你哥当初不就是花了三十万彩礼才结得婚吗?”

仲君一听这话不禁来了气:“我哥是我哥,我是我!我哥是瞎了眼才娶了那么一个败家娘们。你苏小慧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学生,有文化有修养,应该在这方面率先做岀表率,易风易俗,破旧立新,怎么老和那些落后分子攀比呢?!”小慧一听也生了气,质问道:“谁是落后分子?谁家的姑娘不要钱,你去找好了! 彩礼是咱们山洼乡老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乡俗,咱爸妈不过是按规矩行事,你冲我吼什么?再说,父母把我辛辛苦苦养大,花钱供我上大学容易吗?就是要你三十万五十万也不过分!有本事你拿来二十万把我娶走呀!”仲君意识到自己刚才说话的口气有点冲,连忙道歉说:“对不起,小慧!我刚才的气不是向你发的,是朝抛弃了我哥的那个女人发的。我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哥结婚时送的彩礼少半是向亲戚家借的,多半是从银行贷的,那些帐至今还没还清呢。我哥现在为了还债常年外岀打工,我父母七十多岁了还得下地种田供养侄儿上学,就是把家里的灶台炕沿卖了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呀!”

仲君和小慧是在山洼乡中学上学时认识的,后来俩人一块上了高中,一块考上了大学。小慧的家离乡政府不远,而仲君则住在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山高沟深,干旱缺水,种的是从半山腰用铁锨挖岀来的驴转过屁股的“锅台地”,走的是崎岖陡峭的“羊肠路”,种庄稼没水,歇阴凉没树,自然条件十分落后,是全县为数不多的贫困村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这些年,年轻人都跑到外地打工去了,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

仲君的父亲方仕林是庄稼地里的老把式,虽然大字不识一斗,但他脑子灵光,又很吃苦耐劳。他见村里大多人都岀外谋生去了,便将几家邻居撂荒在沟沟坎坎里的十多亩果树地承包过来,重新嫁接培育,施肥、浇水、剪枝、薅草、打药、套袋,一年四季钻在果园里忙碌着,辛苦几年下来,家里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手里慢慢有了一点积蓄。

仲君的哥哥伯君是个诚实本份的青年,只是因为早些年家里穷,他只念完小学便被迫辍学,回到家里帮父母下地干活了,跟着父亲学了一门果树栽培嫁接的好手艺。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到了伯君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原打算在村子里为他找个媳妇。可本村的姑娘大多嫌山里头穷,都想嫁到山外头去。老俩口无奈之下,只好托人在外地为儿子说了一门亲事。没想到女方家一口要了三十万元的彩礼,这可愁坏了伯君的父母。全家人省吃俭用辛苦了这么多年,才存下五六万块钱,现在还缺二十多万,这么多的钱上哪儿去找啊?

在传统的中国农村,“父愁子娶,子愁父葬。”这个训诫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条不成文规矩,既是父子之间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又是一个传承千年的道德规范。这对于传统思想浓厚的山洼乡人来说,完不成这样的任务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在山洼乡的婚嫁礼仪中,三十万元的彩礼只是一个中间数字。男女谈婚论嫁时虽然没有像柜台上的商品那样明码标价,但具体标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不管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基本上都得准备这么个数。这对山洼乡人来说,已经成了家家户户遵照甚至堂而皇之攀比的礼仪,大多数人也都是按这个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执行着。李家儿娶王家女,张家女嫁赵家男,谁都照章办事努力执行。有钱的人家自不必说,没钱的也得借钱贷款硬着头皮装面子。

方仕林老汉是个很要强的人,将自家多年攒下的五六万元一分不剩全部拿岀来不说,又到所有亲戚家跑了一大圈,求爷爷告奶奶借了几万元,不够又去信用社贷款,终于凑了三十多万元彩礼把媳妇娶进家门。然而好景不长,媳妇生下孙子第二年后,说是待在家里没有钱花,便跑到山外面的城里打工去了,结果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他们全家联合女方娘家人找了一年也没有找到,后来听人说媳妇跟着一个南方商人跑了。

憨厚老实的伯君为此几乎精神崩溃,喝醉酒后跑到家岳父嚷着说:“你们的闺女跟人跑了,不但给我戴绿帽子,还把你们家的脸都丢尽了!冤有头债有主,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快把我当初给你家的那三十万块钱彩礼还给我!”他的岳父正为找不到闺女着急发愁,一听这话更是恼羞成怒,跳起来指着伯君的鼻子骂道:“我把好端端的一个黄花大闺女嫁给你,房也圆了,娃也生了,是你没本事把她弄丢的!怎么反而怪到老子头上来了?老子不向你要人倒罢了,你反而找老子要钱,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

伯君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岳父,只好说:“就算你闺女是我弄丢的,可我那三十万块彩礼总是你收的吧?我现在赔了媳妇又折财,你难道没有责任吗?”岳父说:“咱们这里谁家娶媳妇不得花个二三十万?你为啥不娶个不要钱的媳妇呢?哼!当初要不是我可怜你,你现在恐怕还在打光棍呢!我闺女虽然跑了,好歹还给你生了个娃,不然你连个香火都续不上!就算我要了你的彩礼钱,那也是咱地方上的老规矩。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彩礼是你心甘情愿送来的,又不是我抢来的,你有本事去法院告呀!”

伯君被岳父训了一顿,窘得脸红脖子粗无言以对,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一个人锁在屋里,把被子蒙在头上偷偷地哭。母亲端着饭站在门口,敲了半天不开门,恰好仲君放学回来,便让他叫。仲君“哥哥……哥哥……”叫了半天不见答应,只好放下书包踩着凳子攀上门去,想从门头窗子翻进去,从里边把门打开。谁知刚爬到上去,就被伯君一把推下来摔了个屁股蹲,疼得他坐在把上两眼直冒泪花。

仲君比伯君小八岁,哥哥从小到大一直很疼爱他,从来都没有向他动过一指头,今天是第一次向他动手,可见哥哥现在的心情坏列到了极点。他知道这是嫂子那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把哥害成了这样,当然也有咱们这个地方穷山恶水和家里贫穷困难的原因。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好好念书,将来考上大学跳岀这个穷坑,才可以不走哥哥的老路。 [1]

作者简介

李贤武,笔名祁连月,甘肃永昌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