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志书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7: 行 7:
 
==明志书院于泰山==
 
==明志书院于泰山==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于新庄平原地区已为“淡北巨镇”,移民经济无虞后,便鼓励子弟参与[[科举]],晋为士绅。惟富裕的新庄因距厅治竹堑太远,“地处极北,烟火虽繁,人文未振”,八里坌巡检虞文桂于新庄街尾设义学一所,不久后八里坌巡检移驻新庄,义学被征用为衙门,因此废止,长达十七年,士子须远赴彰化县就学,故许多士子中辍学业。
+
 清[[ 乾隆]] 十一年(1746年),由于新庄平原地区已为“淡北巨镇”,移民经济无虞后,便鼓励子弟参与[[科举]],晋为士绅。惟富裕的新庄因距厅治竹堑太远,“地处极北,烟火虽繁,人文未振”,八里坌巡检虞文桂于新庄街尾设义学一所,不久后八里坌巡检移驻新庄,义学被征用为衙门,因此废止,长达十七年,士子须远赴彰化县就学,故许多士子中辍学业。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二十四日,贡生、垦户胡焯猷捐地,恢复义学,将自己位于新庄山脚(今日泰山区)的“竹围、房屋、鱼池等项充作义学,又年收租六百余石,永作膳脩膏火之资”,其义举感动了另一位大垦户监生郭宗碬,郭也捐了大量金钱予“义塾”。彰化知县兼署淡水同知胡邦翰收到胡焯猷的呈文后,随即勘查、确认佃农,并详禀此事。八月,闽浙总督杨廷璋核准,次年四月,杨廷璋又听淡水同知夏瑚,义学改名为“明志书院”,并为书院撰写“兴直保新建明志书院碑”。“明志”二字,正取诸葛[[孔明]]的家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有“爰标明志之名,冀成致远之器”之意。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二十四日,[[ 贡生]] 、垦户胡焯猷捐地,恢复义学,将自己位于新庄山脚(今日泰山区)的“竹围、房屋、鱼池等项充作义学,又年收租六百余石,永作膳脩膏火之资”,其义举感动了另一位大垦户监生郭宗碬,郭也捐了大量金钱予“义塾”。彰化知县兼署淡水同知胡邦翰收到胡焯猷的呈文后,随即勘查、确认佃农,并详禀此事。八月,闽浙总督杨廷璋核准,次年四月,杨廷璋又听淡水同知夏瑚,义学改名为“明志书院”,并为书院撰写“兴直保新建明志书院碑”。“明志”二字,正取诸葛[[孔明]]的家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有“爰标明志之名,冀成致远之器”之意。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官吏在淡水厅厅治竹堑城(今新竹市),明志书院正统改设新竹市。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官吏在淡水厅厅治竹堑城(今新竹市),明志书院正统改设新竹市。
行 15: 行 15:
 
2003年6月24日,泰山明志书院因为年久腐朽加上连日大雨,书院梁柱不堪负荷,全部倒塌,同年11月发起重修,历经一年完工。
 
2003年6月24日,泰山明志书院因为年久腐朽加上连日大雨,书院梁柱不堪负荷,全部倒塌,同年11月发起重修,历经一年完工。
  
2005年9月26日,泰山明志书院安座,9月28日启用典礼,为北台湾教育留下珍贵的史迹。
+
2005年9月26日,泰山明志书院安座,9月28日启用典礼,为北台湾[[ 教育]] 留下珍贵的史迹。
  
 
==明志书院于新竹==
 
==明志书院于新竹==

於 2020年3月15日 (日) 16:44 的修訂

明志書院,為台灣北部的書院,文風冠於北台,號稱「北台首學」。原為一所書院,1761年(清乾隆26年),來自福建汀州的貢生胡焯猷,捐設土地設於興直堡新莊的「山腳」,亦即今日新北市泰山區。隨着1781年淡水廳廳治在竹塹(今日台灣新竹市),官紳們將明志書院遷建於竹塹,故分兩時期為「泰山明志書院」與「竹塹明志書院」(新竹明志書院)。竹塹明志書院原址位於新竹關帝廟之西內天后宮以南(今日西大路與西門街交會點處),已在日治時期拆毀。

胡焯猷的義舉,造就台灣大甲溪以北第一個書院的誕生,尤其在公家的淡水廳儒學遲至半個世紀(五十四年後,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後才設立的情況下,明志書院更是發揮了「民間教育」的宗旨。

明志書院於泰山

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於新莊平原地區已為「淡北巨鎮」,移民經濟無虞後,便鼓勵子弟參與科舉,晉為士紳。惟富裕的新莊因距廳治竹塹太遠,「地處極北,煙火雖繁,人文未振」,八里坌巡檢虞文桂於新莊街尾設義學一所,不久後八里坌巡檢移駐新莊,義學被徵用為衙門,因此廢止,長達十七年,士子須遠赴彰化縣就學,故許多士子中輟學業。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二十四日,貢生、墾戶胡焯猷捐地,恢復義學,將自己位於新莊山腳(今日泰山區)的「竹圍、房屋、魚池等項充作義學,又年收租六百餘石,永作膳脩膏火之資」,其義舉感動了另一位大墾戶監生郭宗碬,郭也捐了大量金錢予「義塾」。彰化知縣兼署淡水同知胡邦翰收到胡焯猷的呈文後,隨即勘查、確認佃農,並詳稟此事。八月,閩浙總督楊廷璋核准,次年四月,楊廷璋又聽淡水同知夏瑚,義學改名為「明志書院」,並為書院撰寫「興直保新建明志書院碑」。「明志」二字,正取諸葛孔明的家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並有「爰標明志之名,冀成致遠之器」之意。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官吏在淡水廳廳治竹塹城(今新竹市),明志書院正統改設新竹市。

2003年6月24日,泰山明志書院因為年久腐朽加上連日大雨,書院樑柱不堪負荷,全部倒塌,同年11月發起重修,歷經一年完工。

2005年9月26日,泰山明志書院安座,9月28日啟用典禮,為北台灣教育留下珍貴的史跡。

明志書院於新竹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明志書院於淡水廳廳治竹塹城(今新竹市)。

道光九年(1829年),鄭用錫任院長,鄭用錫曾考取道光三年三甲進士,號稱開台進士,台灣第一名進士。

道光十四年(1834年),鄭用錫赴京任官,鄭用錫族弟鄭用鑒接任院長;鄭用鑑於道光五年考中「拔貢」,成為北台灣地區首位「拔元」。次年循例在禮部複試,保和殿朝考---御前殿試,經取錄第七名( 台灣紀錄保持人),宅第( 徵士第 )位於中正路北門街開台進士第對面。鄭用鑒執掌新竹明志書院三十年,台北舉人陳維英受業於鄭用鑒, 後陳維英掌教台北及宜蘭仰山書院,名震台北、宜蘭,故北宜文風間接受新竹明志書院影響。

視頻

明志書院 相關視頻

台灣縣市幸福指數排行榜揭曉新竹市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