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昌都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市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1]

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市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地级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昌都位于东经93°6′—99°2′,北纬28°5′—32°6′之间,东与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的德钦县接壤,西南与林芝市毗邻,西北与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的玉树州交界。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8.9%。

地貌

昌都总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最高海拔为5460米,最低海拔约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以上,其中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高达7111米,万丈冰峰,银装素裹。

昌都西北部山体较完整,分水岭地区保存着宽广的高原面。东南部山体被切割成星罗棋布状。谷地由北向南逐步加深,岭谷栉比,河谷深切,仅有零星残存的高原面。高原主要分布在他念他翁山北段和宁静山,海拔在4000—4500米以上;在北纬30°以南,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河谷底海拔2500—3500米,最低处是芒康县的金沙江河谷,海拔仅2296米。

昌都山脉为南北走向,三条大江与三列山脉相间分布,平行骈走。从西向东依次是伯舒拉岭、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达玛拉山-宁静山、金沙江。山脉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脉之间有深邃的河谷,山岭与河谷的高差达1000—2000米。独特的自然地貌和地形结构,使雄美壮美的青藏高原愈加多姿多彩。

气候

昌都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干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数为2100—2700小时,年无霜期46—162天,年降水量为477.7毫米,集中在5—9月。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霜冻、雪灾、冰雹。

昌都的气候以寒冷为基本特点。由于受南北平行峡谷及中低纬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降雨集中,季节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昌都山脉河流的南北纵向排列有利于暖湿气流的南北输送,峡谷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大于水平变化。

昌都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空气稀薄,年平均气压和每立方空气中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2/3。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气温偏低。昌都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4℃—12.6℃。降雨集中,季节分布不均。5—9月的降水量在182.3—538.2毫米之间,占全年降雨量的77.9%—95.8%。10月至次年的5月降水量为19.6—102.6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3%—21.2%。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各地的年蒸发量在1325.3—2617.2毫米之间,地处怒江河谷的八宿年蒸发量最高,为2617.2毫米,是年降水量的10倍以上。

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昌都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在7.6℃,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特征。

水产资源

河流

昌都水系属外流水系,主要河流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是中国及亚洲东南部主要河流的上游集结区之一,河流众多,水网发育。大小河流分属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怒江为萨尔温江的上游,该流域属印度洋水系。澜沧江、金沙江两条大河属太平洋水系,其中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最终注入东海;澜沧江为东南亚著名河流——湄公河的上游,流经横断山脉地区,最后注入南海。此外,位于昌都西南部的然乌湖是帕隆藏布江的源头,属雅鲁藏布江水系,它最终流入印度洋。

昌都的水系格局受到地质构造和外营力因素的控制,但在各河的不同河段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源自青藏高原腹地,它们进入昌都逐渐转变近南北走向,这3条亚洲南部最大的河流汇聚本区,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奇观,其最窄处,由怒江经澜沧江至金沙江的直线距离公68千米,其具体位置在盐井南南西藏与云南交界的北纬28°25°25.6’处。由此向南金沙江率先转向东南,并向东奔去。因此,真正的“三江并流”奇观是在昌都完成的,是昌都所特有的。由于本市受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强烈隆起的影响,上述三条大江及其支流的下游河段强烈切割,在地貌上形成了相对起伏达1000-2000米以上的深切大峡谷,“三江并流、平行岭谷”成为昌都市特有的地貌景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河流与水文特点不仅对本区,而且对整个青藏高原和东亚都有重要的意义。

昌都的地表径流受区域气候条件、地貌与植被、土壤垂直地带分布特征的影响,年径流地区分布趋势为自西向东减少,山地大于河谷,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其特点与年降水理地区分布趋势相一致。本区大多数河流补给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冰雪融水补给仅在本市的西、南边缘地区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源头。本市河流水量较丰富,据水文间观测结果推算:昌都市的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2530.2立方每秒,年径流量797.2亿平方米。季节分配的地区径汉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水年平均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的比值最小为1.17,最大为2.24,平均为1.46。最小水年平均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的比值,全区平均为0 .7左右。地区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与年际变化与河流的径流补给关系最为密切。在本区各类径流补给中,由于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占一定比重,因而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又由于年内降水集中,使得以雨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其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湖泊

昌都湖泊数量多但规模很小,超过10平方千米的湖泊,仅有莽错(面积18平方千米,海拔4310米)和然乌湖(面积含安贡错18.4平方千米,海拔约3800)2个。此外,较大的湖泊还有布托错青(面积9.0平方千米,海拔4660米)、布托错穷(面积6.4平方千米,海拔4590米)、仁错(面积3.7平方千米,海拔4430米)。昌都的湖泊全部为外流淡水湖。湖泊的成因多样,有构造成因、冰川成因以及其他成因(如堵塞谷地成湖)等。其中莽错形成与构造活动有关。但本市湖泊大多为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如布托错青和布托错穷,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下的高山湖泊基本上都为冰川湖泊。也有一些湖泊为现代谷地被山崩、滑坡或泥石流堵塞形成的湖泊,如然乌湖就是由山崩堵塞而形成的。

冰川

昌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西南高山极高山地,如岗日嘎布、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岭,强拉日,他念他翁山南部的达美拥雪山和梅里雪山等。其中昌都市西南的岗日嘎布正处于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上,是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受西藏自治区西南季风影响最强烈的一条山脉,现代冰川十分发育,是青藏高原上现代冰川覆盖率最高的山脉。本市绝大多数冰川是在季风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属海洋性冰川。只在西北部唐古拉山可能属复合型过渡性冰川。

昌都冰川总条数达数百条,为青藏高原上冰川集中分布区之一。区内冰川分布的总趋势受海拔高度变低影响自西向东减少。宁静山不仅海拔高度较低,而且受两侧平行山岭的阻拦,形成东西气流难以伸入的雨影区,因而成为区内各山系中的现代冰川的山岭。现代冰川的形态类型,有悬冰川、冰斗—悬冰川、冰斗冰川、冰斗—山谷冰川、山谷冰川、峡谷冰川、坡面冰川和冰帽或平顶冰川等8种类型。其中山谷冰川是各类冰川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大型冰川,主要分面在岗日嘎布、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岭,强拉日,他念他翁山南部的达美拥雪山和梅里雪山等最高隆起区,长数公里至10多公里,面积数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是本区主要的冰川类型。其中最大的山谷冰川是然乌湖南面的来古冰川(又称雅弄冰川),长约26千米,宽达2—4千米,冰川末端伸至4000米以下。在边坝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坡也有一系列冰川发育,冰川末端下伸到海拔4500米左右。

土地资源

昌都土地资源的总体比例是:五分草地三分林,暂不宜利用的有二分。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6301万亩,其中牧草地面积8433万亩,占全区土地资源总面积的51.74%,人均占有草地面积156亩。虽然草地面积大,但质量差,主要是天然草地。好的和比较好的一、二等草地仅占草地面积的52.5%。由于土地质量较差,在区域性气候条件下,牧草生长缓慢,低矮,稀疏,覆盖率只有30%—70%,载畜量受到限制,草畜矛盾突出,因此制约了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林地面积4464万亩,占全区土地资源总面积的27.4%,人均占有林地面积82.7亩,其中灌木林占37%。人均占有耕地1.5亩,其中分布在海拔3700米以下河谷地带的只占31%,而分布在海拔3700—4300米高原上的占69%。二、三等耕地占25.7%。昌都还有暂不宜农牧林的土地,占全区土地资源总面积的19.7%。其中有裸岩地、砂地和砾石地;还有的土地海拔太高,开发难度大,无法改良利用。

矿产资源

昌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有色金属矿产占明显优势。截至到2014年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铬、铜、铅、镍、钴、钨、锡、钼、铋、锑、金、银、菱、粘土、白云岩、石膏、 硅石、石灰岩、煤、油页岩、食盐、砷、重晶石、萤石、石棉、石墨、冰洲石、云母等70余个矿种,矿产地360余处。矿床80余处,矿点290多处,矿化点340余处,已列入西藏自治区矿产储量平衡表的有13种,其中占全国第二的有铜、第三位的有菱镁矿、第五位的有砷、显晶质石墨、第七位的有石膏、第十位的有钼旷等。

植物资源

栽培作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青稞占72%,小麦占15%,玉米、杂粮、豆类仅占13%,油菜占0.7%。种植的喜凉作物有冬青稞、冬小麦、春青稞、春小麦、豌豆、蚕豆、马铃薯、甜菜;喜温作物有玉米、小米、鸡爪谷、油菜、芝麻、荞麦等;还有苹果、梨、桃、杏、葡萄、石榴、核桃、花椒等果树;喜温瓜类和喜凉的蔬菜有南瓜、西瓜、黄瓜以及西红柿、辣椒、茄子、莲花白、大白菜、花菜、油菜、菠菜、萝卜、芹菜、莴笋、葱、蒜、韭菜等。由于昌都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温、水协调,适宜于喜凉作物生长,水果品种多,质量好。察雅、八宿的苹果个大,色泽鲜艳,皮薄脆香。芒康、左贡的石榴则皮薄、肉多、味美。

野生植物 昌都的森林资源是中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树种多,材质好,木材蓄积量大,而且均为原生林。根据1991年调查资料,全区活木蓄积量3.64亿立方米。暗针叶林主要有云杉、冷杉、高山松、油松、大果红松、鳞皮杉等。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有青杠、山杨、桦木、川滇高山栎、大果园柏、槭树、核桃、云杉、高山松等。此外,还有高山柳、三棵针、锦鸡儿、杜鹃金露梅、爬地柏等灌木林。除建材林外,还有药用植物1200多种,主要有冬虫夏草、贝母、大黄等。冬虫夏草以虫体饱满、外色金黄、内色粉白、味鲜、清脆而闻名中外,年产量约1—1.5万公斤。贝母有川贝母、梭砂贝母、高山贝母、喜马拉雅黄芪贝母等五种。大黄又有掌叶大黄,喜马拉雅大黄、心叶大黄、塔形大黄、藏边大黄等品种。其中掌叶大黄被药典记载为药用正品。此外,还有知母、胡黄莲、天麻、三七、雪莲花、当归、党参、秦艽、雪山一枝蒿等。在林区和草原,还有丰富的菌类资源。如香菇、猴头、獐子菌、松茸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含有抗癌物质,远销国内外。

动物资源 在昌都的草原、森林,繁衍生息着种类繁多动物,被动物学家誉为“雉类王国”。

家养动物 主要有牦牛、犏牛、黄牛、马、驴、骡、绵羊、山羊、猪、鸡、鸭、鹅、兔等。

野生动物 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17种,二级保护动物54种。兽类动物主要有猕猴、滇金丝猴、豺、獐子、赤狐、藏狐、黑熊、棕熊、马来熊、石貂、水獭、小灵猫、金猫、豹猫、豹、方豹、猞猁、狐狸、狼、白唇鹿、马鹿、水鹿、普氏原羚、藏原羚、岩羊、盘羊。乌类动物主要有彩鹳、黑鹳、赤麻鸭、金雕、鹰、雕、蛇雕、草原雕、鸢、苍鹰、秃鹫、松雀鹰、藏雪鸡、藏马鸡、血雉、雉鹑、大徘胸鹦鹉。鱼类主要有怒江裂腹鱼、光唇裂腹鱼、裸腹重腹鱼等品种。其中鲤科的裂腹鱼亚种,不仅种群数量多,而且分布范围广,具有很高的渔业开发价值。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昌都总人口71.53万,其中从事非农业人口25.1万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75.4亿元。市政府所在地卡若区国土面积10652平方公里,总人口21.19万人,其中暂住人口4.86万人、农业人口3.4万人、非农业人口12.93万人。

人口和城镇主要沿澜沧江和其支流分布。昌都城镇化水平14.2%,其中昌都城关镇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之和10万人,是城镇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一般建制镇规模很小,人口仅为1000—6000人。

民族

2010年,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昌都在人口的民族构成上,藏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是主体民族。此外还有汉族、纳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瑶族、布依族等民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