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昌都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昌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位於西藏東部,處在西藏與四川、青海、雲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茶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為中心,東與四川省相望,東南面與雲南省接壤,西南面與西藏林芝市毗鄰,西北與西藏那曲市相連,北面與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處在商貿往來的樞紐地位,素有「藏東明珠」的美稱。[1]

昌都市古稱「康」或「客木」。唐代,昌都市為吐蕃王國的一部分,明清以後統稱此地為康藏地區,原西藏政府稱它為「朵康木」地區,現為西藏自治區所屬一個地級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昌都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瀾滄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區的東大門。昌都地處三河一江地區(昂曲、扎曲、色曲、瀾滄江),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昌都位於東經93°6′—99°2′,北緯28°5′—32°6′之間,東與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縣隔江相望,東南與雲南省的德欽縣接壤,西南與林芝市毗鄰,西北與那曲市相連,北面與青海省的玉樹州交界。總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8.9%。

地貌

昌都總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最高海拔為5460米,最低海拔約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聳立於雪線以上,其中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高達7111米,萬丈冰峰,銀裝素裹。

昌都西北部山體較完整,分水嶺地區保存着寬廣的高原面。東南部山體被切割成星羅棋布狀。谷地由北向南逐步加深,嶺谷櫛比,河谷深切,僅有零星殘存的高原面。高原主要分布在他念他翁山北段和寧靜山,海拔在4000—4500米以上;在北緯30°以南,為典型的高山峽谷區,河谷底海拔2500—3500米,最低處是芒康縣的金沙江河谷,海拔僅2296米。

昌都山脈為南北走向,三條大江與三列山脈相間分布,平行駢走。從西向東依次是伯舒拉嶺、怒江;他念他翁山、瀾滄江;達瑪拉山-寧靜山、金沙江。山脈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脈之間有深邃的河谷,山嶺與河谷的高差達1000—2000米。獨特的自然地貌和地形結構,使雄美壯美的青藏高原愈加多姿多彩。

氣候

昌都屬高原亞溫帶亞濕潤氣候。夏季氣候溫和濕潤,冬季氣候乾冷,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平均日照數為2100—2700小時,年無霜期46—162天,年降水量為477.7毫米,集中在5—9月。常見的自然災害有霜凍、雪災、冰雹。

昌都的氣候以寒冷為基本特點。由於受南北平行峽谷及中低緯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垂直分布明顯和區域性差異大的特點。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日溫差大,年溫差小;降雨集中,季節分布不均,蒸發量大,相對濕度小。昌都山脈河流的南北縱向排列有利於暖濕氣流的南北輸送,峽谷高差懸殊,氣候垂直變化大於水平變化。

昌都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空氣稀薄,年平均氣壓和每立方空氣中含氧量僅有平原地區的2/3。日溫差大,年溫差小,氣溫偏低。昌都各地年平均氣溫為2.4℃—12.6℃。降雨集中,季節分布不均。5—9月的降水量在182.3—538.2毫米之間,占全年降雨量的77.9%—95.8%。10月至次年的5月降水量為19.6—102.6毫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4.3%—21.2%。蒸發量大,相對濕度小。各地的年蒸發量在1325.3—2617.2毫米之間,地處怒江河谷的八宿年蒸發量最高,為2617.2毫米,是年降水量的10倍以上。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昌都屬高原亞溫帶亞濕潤氣候,西北部、北部嚴寒乾燥東南部溫和濕潤;日照時間長,乾濕分明,年平均氣溫在7.6℃,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由于山高谷深,地形複雜.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氣候特徵。

水產資源

河流

昌都水系屬外流水系,主要河流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是中國及亞洲東南部主要河流的上游集結區之一,河流眾多,水網發育。大小河流分屬於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水系。怒江為薩爾溫江的上游,該流域屬印度洋水系。瀾滄江、金沙江兩條大河屬太平洋水系,其中金沙江為長江上游,最終注入東海;瀾滄江為東南亞著名河流——湄公河的上游,流經橫斷山脈地區,最後注入南海。此外,位於昌都西南部的然烏湖是帕隆藏布江的源頭,屬雅魯藏布江水系,它最終流入印度洋。

昌都的水系格局受到地質構造和外營力因素的控制,但在各河的不同河段表現出明顯的差別。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源自青藏高原腹地,它們進入昌都逐漸轉變近南北走向,這3條亞洲南部最大的河流匯聚本區,形成了舉世聞名的「三江併流」奇觀,其最窄處,由怒江經瀾滄江至金沙江的直線距離公68千米,其具體位置在鹽井南南西藏與雲南交界的北緯28°25°25.6』處。由此向南金沙江率先轉向東南,並向東奔去。因此,真正的「三江併流」奇觀是在昌都完成的,是昌都所特有的。由於本市受青藏高原第四紀以來強烈隆起的影響,上述三條大江及其支流的下遊河段強烈切割,在地貌上形成了相對起伏達1000-2000米以上的深切大峽谷,「三江併流、平行嶺谷」成為昌都市特有的地貌景觀。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的河流與水文特點不僅對本區,而且對整個青藏高原和東亞都有重要的意義。

昌都的地表徑流受區域氣候條件、地貌與植被、土壤垂直地帶分布特徵的影響,年徑流地區分布趨勢為自西向東減少,山地大於河谷,迎風坡大於背風坡,其特點與年降水理地區分布趨勢相一致。本區大多數河流補給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冰雪融水補給僅在本市的西、南邊緣地區怒江和雅魯藏布江的支流源頭。本市河流水量較豐富,據水文間觀測結果推算:昌都市的多年平均出境水量為2530.2立方每秒,年徑流量797.2億平方米。季節分配的地區徑漢的年際變化不大,最大水年平均流量與多年平均流量的比值最小為1.17,最大為2.24,平均為1.46。最小水年平均流量與多年平均流量的比值,全區平均為0 .7左右。地區河川徑流的年內分配與年際變化與河流的徑流補給關係最為密切。在本區各類徑流補給中,由於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占一定比重,因而徑流年際變化較小,又由於年內降水集中,使得以雨水為主要補給的河流其徑流年內分配很不均勻。

湖泊

昌都湖泊數量多但規模很小,超過10平方千米的湖泊,僅有莽錯(面積18平方千米,海拔4310米)和然烏湖(面積含安貢錯18.4平方千米,海拔約3800)2個。此外,較大的湖泊還有布托錯青(面積9.0平方千米,海拔4660米)、布托錯窮(面積6.4平方千米,海拔4590米)、仁錯(面積3.7平方千米,海拔4430米)。昌都的湖泊全部為外流淡水湖。湖泊的成因多樣,有構造成因、冰川成因以及其他成因(如堵塞谷地成湖)等。其中莽錯形成與構造活動有關。但本市湖泊大多為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如布托錯青和布托錯窮,其中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下的高山湖泊基本上都為冰川湖泊。也有一些湖泊為現代谷地被山崩、滑坡或泥石流堵塞形成的湖泊,如然烏湖就是由山崩堵塞而形成的。

冰川

昌都的現代冰川主要分布在西南高山極高山地,如崗日嘎布、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嶺,強拉日,他念他翁山南部的達美擁雪山和梅里雪山等。其中昌都市西南的崗日嘎布正處於印度洋季風向青藏高原輸送水汽的主要通道上,是青藏高原南部邊緣受西藏自治區西南季風影響最強烈的一條山脈,現代冰川十分發育,是青藏高原上現代冰川覆蓋率最高的山脈。本市絕大多數冰川是在季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屬海洋性冰川。只在西北部唐古拉山可能屬複合型過渡性冰川。

昌都冰川總條數達數百條,為青藏高原上冰川集中分布區之一。區內冰川分布的總趨勢受海拔高度變低影響自西向東減少。寧靜山不僅海拔高度較低,而且受兩側平行山嶺的阻攔,形成東西氣流難以伸入的雨影區,因而成為區內各山系中的現代冰川的山嶺。現代冰川的形態類型,有懸冰川、冰斗—懸冰川、冰斗冰川、冰斗—山谷冰川、山谷冰川、峽谷冰川、坡面冰川和冰帽或平頂冰川等8種類型。其中山谷冰川是各類冰川中規模最大的一種大型冰川,主要分面在崗日嘎布、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嶺,強拉日,他念他翁山南部的達美擁雪山和梅里雪山等最高隆起區,長數公里至10多公里,面積數平方公里至幾十平方公里,是本區主要的冰川類型。其中最大的山谷冰川是然烏湖南面的來古冰川(又稱雅弄冰川),長約26千米,寬達2—4千米,冰川末端伸至4000米以下。在邊壩縣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坡也有一系列冰川發育,冰川末端下伸到海拔4500米左右。

土地資源

昌都土地資源的總體比例是:五分草地三分林,暫不宜利用的有二分。全區土地總面積為16301萬畝,其中牧草地面積8433萬畝,占全區土地資源總面積的51.74%,人均占有草地面積156畝。雖然草地面積大,但質量差,主要是天然草地。好的和比較好的一、二等草地僅占草地面積的52.5%。由於土地質量較差,在區域性氣候條件下,牧草生長緩慢,低矮,稀疏,覆蓋率只有30%—70%,載畜量受到限制,草畜矛盾突出,因此制約了畜牧業的大規模發展。林地面積4464萬畝,占全區土地資源總面積的27.4%,人均占有林地面積82.7畝,其中灌木林占37%。人均占有耕地1.5畝,其中分布在海拔3700米以下河谷地帶的只占31%,而分布在海拔3700—4300米高原上的占69%。二、三等耕地占25.7%。昌都還有暫不宜農牧林的土地,占全區土地資源總面積的19.7%。其中有裸岩地、砂地和礫石地;還有的土地海拔太高,開發難度大,無法改良利用。

礦產資源

昌都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以有色金屬礦產占明顯優勢。截至到2014年已發現的礦產有鐵、鉻、銅、鉛、鎳、鈷、鎢、錫、鉬、鉍、銻、金、銀、菱、粘土、白雲岩、石膏、 硅石、石灰岩、煤、油頁岩、食鹽、砷、重晶石、螢石、石棉、石墨、冰洲石、雲母等70餘個礦種,礦產地360餘處。礦床80餘處,礦點290多處,礦化點340餘處,已列入西藏自治區礦產儲量平衡表的有13種,其中占全國第二的有銅、第三位的有菱鎂礦、第五位的有砷、顯晶質石墨、第七位的有石膏、第十位的有鉬曠等。

植物資源

栽培作物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青稞占72%,小麥占15%,玉米、雜糧、豆類僅占13%,油菜占0.7%。種植的喜涼作物有冬青稞、冬小麥、春青稞、春小麥、豌豆、蠶豆、馬鈴薯、甜菜;喜溫作物有玉米、小米、雞爪谷、油菜、芝麻、蕎麥等;還有蘋果、梨、桃、杏、葡萄、石榴、核桃、花椒等果樹;喜溫瓜類和喜涼的蔬菜有南瓜、西瓜、黃瓜以及西紅柿、辣椒、茄子、蓮花白、大白菜、花菜、油菜、菠菜、蘿蔔、芹菜、萵筍、蔥、蒜、韭菜等。由於昌都的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光、溫、水協調,適宜於喜涼作物生長,水果品種多,質量好。察雅、八宿的蘋果個大,色澤鮮艷,皮薄脆香。芒康、左貢的石榴則皮薄、肉多、味美。

野生植物 昌都的森林資源是中國西南地區森林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僅樹種多,材質好,木材蓄積量大,而且均為原生林。根據1991年調查資料,全區活木蓄積量3.64億立方米。暗針葉林主要有雲杉、冷杉、高山松、油松、大果紅松、鱗皮杉等。針闊混交林主要樹種有青槓、山楊、樺木、川滇高山櫟、大果園柏、槭樹、核桃、雲杉、高山松等。此外,還有高山柳、三棵針、錦雞兒、杜鵑金露梅、爬地柏等灌木林。除建材林外,還有藥用植物1200多種,主要有冬蟲夏草、貝母、大黃等。冬蟲夏草以蟲體飽滿、外色金黃、內色粉白、味鮮、清脆而聞名中外,年產量約1—1.5萬公斤。貝母有川貝母、梭砂貝母、高山貝母、喜馬拉雅黃芪貝母等五種。大黃又有掌葉大黃,喜馬拉雅大黃、心葉大黃、塔形大黃、藏邊大黃等品種。其中掌葉大黃被藥典記載為藥用正品。此外,還有知母、胡黃蓮、天麻、三七、雪蓮花、當歸、黨參、秦艽、雪山一枝蒿等。在林區和草原,還有豐富的菌類資源。如香菇、猴頭、獐子菌、松茸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含有抗癌物質,遠銷國內外。

動物資源 在昌都的草原、森林,繁衍生息着種類繁多動物,被動物學家譽為「雉類王國」。

家養動物 主要有氂牛、犏牛、黃牛、馬、驢、騾、綿羊、山羊、豬、雞、鴨、鵝、兔等。

野生動物 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17種,二級保護動物54種。獸類動物主要有獼猴、滇金絲猴、豺、獐子、赤狐、藏狐、黑熊、棕熊、馬來熊、石貂、水獺、小靈貓、金貓、豹貓、豹、方豹、猞猁、狐狸、狼、白唇鹿、馬鹿、水鹿、普氏原羚、藏原羚、岩羊、盤羊。烏類動物主要有彩鸛、黑鸛、赤麻鴨、金雕、鷹、雕、蛇雕、草原雕、鳶、蒼鷹、禿鷲、松雀鷹、藏雪雞、藏馬雞、血雉、雉鶉、大徘胸鸚鵡。魚類主要有怒江裂腹魚、光唇裂腹魚、裸腹重腹魚等品種。其中鯉科的裂腹魚亞種,不僅種群數量多,而且分布範圍廣,具有很高的漁業開發價值。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昌都總人口71.53萬,其中從事非農業人口25.1萬人,地區國內生產總值75.4億元。市政府所在地卡若區國土面積10652平方公里,總人口21.19萬人,其中暫住人口4.86萬人、農業人口3.4萬人、非農業人口12.93萬人。

人口和城鎮主要沿瀾滄江和其支流分布。昌都城鎮化水平14.2%,其中昌都城關鎮常駐人口和流動人口之和10萬人,是城鎮人口的主要分布區。一般建制鎮規模很小,人口僅為1000—6000人。

民族

2010年,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昌都在人口的民族構成上,藏族占總人口的95%以上,是主體民族。此外還有漢族、納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瑤族、布依族等民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