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旧时光 周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定向至:

旧时光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旧时光》中国当代作家周颖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旧时光

看青

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很多名词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或者说被其他名词代替了。比如人民公社、生产队都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乡镇、村社。看青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极不起眼儿的名词。相当于现在城市里某小区的保安,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看护还没有成熟的庄稼

为不让牲畜、家禽以及半大孩子祸害、糟蹋了庄稼,生产队专门安排一些人看护。这些人每天都要在那一片片庄稼地里,来回转来转去。

我下乡的第一年,生产队就安排我和我们集体户的几个同学看青。看青这份活儿看是很轻松,整天转来转去的,不出什么体力。这活儿,说起来,算是当时农活儿里的俏活儿了。 其实,这份活儿干起来也不容易。那时生产队里养的牛了、羊了以及自家养的鸡了、鸭了、鹅了什么的都是散养,根本没有人经管,一眼照顾不到,就会往地里跑。特别是玉米刚刚上浆那会儿,那些牛一见到玉米就像疯了一样的一顿狂吃、乱踏。

这帮牲畜不是可一块地糟踏,它们不是这块啃几嘴,就是那块踩倒一大片。我有时要赶走几头牛,比干农活儿还累。它们一见到吃的就是拿棍子打、鞭子抽都置之不理。最可恨是自家养的那些大鹅,它们虽然不像牛那样的贪吃,可是它们一钻进玉米地里,伸着长长的脖子,这儿一嘴拧倒一棵,那儿又倒刮了几棵。

更可气的是,我刚刚撵走了这几头牛,或是那几只鹅。还没等喘过气儿来,那面又上来一帮。还有集体户养的那条狗竟帮我倒忙,我不动、它也不动,我一动它就开始瞎“汪汪”一气儿。我怀疑这条狗和它们是一伙儿的。不然,不会总是事先给它们通风报信。

和我一起看青的是我们户的老知青,他可是一个狠茬儿。他每天早晨,都把事先搓好了绳子缠在腰上。看见大鹅。他一手拎起来大鹅,另一只手搬动粗一些树干,然后把大鹅往树干上一靠,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死死把鹅缠到了树干上。遇到老牛他就用镰刀猛砍,有时用力过猛,他把镰刀头砍到牛屁股上,拔也拔不出来。那头被砍的牛,疼得顾不上一切的落荒而逃。

这些牲畜、家禽常常添乱不说了,它们毕竟是牲口不懂人语。遇上那些半大小子,更是气人了。明明看到他们烤玉米、烧黄豆的火都没有熄灭,他们愣是不认账。就是他们把火熄灭了,他们嘴唇上乃至于小脸儿上吃烤玉米、烧毛豆,黑乎乎的痕迹是赖也赖不去的。其实我并不是因他们吃了生产队的玉米、毛豆,才生他们的气儿。而是,他们撒谎让我尤为生气。

这些孩子说一回倒也长记性,可是那些牲畜、家禽却没脸没皮。把那些牛了、羊了、鹅了的赶走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是刚赶走了它们,转一圈儿,它们又回来了。 看青这段时间,别的没有练出来,可是腿脚功夫却飞长。在学校时我的体育成绩最差,现在可不一般了。我要是再能参加体育竞赛,不拿个冠军才怪呢!

虱居的岁月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有这样一种寄生在人的身体上的虫子,叫虱子。这种寄生虫依附在人的身体上,或是依附在人穿着的贴身的衣服皱褶或是缝隙里。它以吸人血来滋生着生命、来培育着虫卵。

虱子不仅吸血,而且寄生在人体上的虱子会使人出现难耐的奇痒。我的童年、少年就是生活在它们的包围中、并时刻地承受着来自它们对我的骚扰。

虱子在我的体外、在我的皮肤之上、在我贴身衣服的皱褶、缝隙里,生活有二十余年。它寄生在我的体外,寄生在我的皮肤上,寄生在我贴身的衣服皱褶、缝隙里。肆无忌惮地吸着我的血,它的子子孙孙都吸着我的血,它成为了我童年、少年的一个魔咒,摆脱不开,挥之不去。

我的躯体好像就是它们的游乐场,它们可以随意的攀爬。我的血液好像就是供给它们吸允的,它们可以无忧无虑的蜗居在我的身体之上。它们绑架了我,我成为了它们的人质。 起初,我用两个拇指的手指盖掐死了,无数个这寄生在我体外的吸血鬼。可是,这一批掐死了,没过多久,新的一批又生出来。为了彻底地消灭它们,我母亲把我的衣服放到盆里,架起火来烧水、水烧开后,用开水烫。最终我和我母亲,还是以失败结束了这场浩大的灭虱战争。面对着这些地痞无赖一样死缠烂打的虱子,面对着这些野蛮的入侵者,我和母亲真的是束手无策了。

我和母亲都不知道,一只虱子能产十只卵,八天左右就繁衍出一批小虱子。一只雌虱一生可产二百至三百个卵,这样的数字听起来好可怕。就是说,我和我母亲是没有能力消灭它们的。它们远比我和我母亲想象的可怕得多。这是一支拥有细菌的部队,它们的杀伤力大的我是无法想象的。

还是姥姥睿智,她很少帮我去抓虱子。她说:“小孩皮肤甜,容易遭虱子,大一大就好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姥姥的这套理论,是从哪儿弄来的。

我觉得还是母亲办法好,她煮一次衣服、或是烫一次衣服,虱子确实少了很多。起码一段时间里,那猖獗的虱子不见了踪影。

过了一段时间,它们还会卷土重来,它们就像荷塘里的鱼捞是捞不净的,而且就是把水放干净了,一旦再注入水,鱼还会繁衍出来。我和母亲杀死的是在明处的虱子,寄生在我身体上的虫卵并没杀死。

小时候,我常常问母亲“为什么荷塘里,起初看不到鱼?”母亲说:“鱼会飞,它看到水就会从天上飞落下来。”我想这虱子也会像鱼一样,看到人的身体,就从阴暗处飞过来了。为什么从阴暗处飞过来呢?因为虱子不愿意喜欢光亮,它们就愿意在阴暗的角落里,做着那些龌龊的事。

现在知道了,那个时代因生活艰苦,衣服都是反复地穿。坏了补一补,又穿上好一阵子。记得那时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再者那时卫生条件差,一年也不洗几回澡。至今,我会记得一到过年前那几天,洗澡要排好长的队,等好长时间,才能洗上澡。想想,一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又常年不洗几回澡,不长虱子那才怪了呢!

百度上说:“油脂、汗迹、泥土,才是繁殖虱子的温床。”其实,真正能够使虱子不断繁衍的,我看,也不全是这些原因,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贫穷[1]

作者简介

周颖,(周影)上世纪50年代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