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本地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日本地理

 

 

 

日本位于中国大陆之东北偏北、朝鲜半岛之东、西伯利亚以南的东亚国家,有效管辖范围介乎北纬20°25′至45°31′之间(未包含与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主权争议领土择捉岛,包含在内则最北端为45度33分)、东经122°56′至153°59′之间,所处时区是UTC+9,比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快9小时。

位置及面积

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国土被海完全包围,并无与任何国家的陆地相连。西面的日本海对岸是俄罗斯、北朝鲜及韩国,西南面的东海面向中国大陆及台湾,南面面向菲律宾海的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地理院资料,日本的领土四极是:

最东端:东京都南鸟岛,北纬24°16′59″,东经153°59′11″

最西端:冲绳县与那国岛,北纬24°26′01″,东经122°56′01″ 最南端:东京都冲之鸟礁,北纬20°25′31″,东经136°04′11″ 最北端: 日本政府主张:北海道择捉岛,北纬45°33′28″,东经148°45′14″

有效管辖范围:北海道稚内市宗谷岬对岸的弁天岛,北纬45°31′13″,东经141°56′27″。

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及统计研修所的《2012年统计年鉴》,日本于2010年领土面积有377,95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33,889公里,其中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的海岸线长度19,240公里。

日本的领海范围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三条所规定的领海基线起12海里,位于北海道宗谷海峡、北海道与本州之间的津轻海峡、九州以西的对马海峡西、东水道,以及九州以南的大隅海峡,则划作5个“特定海域”,领海以基线起三海里为界。日本的排他性经济海域范围则是离领海宽度基线200海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7条),但与韩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所争议,正在进行协商。

领土争端

日本与邻国共有三处领土争端,分别是南千岛群岛(和俄罗斯有主权争议,由俄罗斯实际统治。日本称其为北方领土);独岛(和韩国有主权争议,由韩国实际统治。日本称其为竹岛);钓鱼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治。日本称其为尖阁诸岛)。此外,日本和中国及韩国在日本的专属经济区范围上有不同见解。中国和日本在东中国海上的专属经济区划界有分歧;且中国认为冲之鸟岛不能算是岛屿,只能算是岩礁,因而不认为冲之鸟岛附近海域是日本的专属经济区。2012年,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承认冲之鸟岛北方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为日本的大陆架,但冲之鸟岛南方海域是否为日本大陆架则暂时搁置。

地质地貌

地质

日本列岛地处亚欧大陆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板块四个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菲律宾板块相互碰撞,使得日本列岛逐渐从海中突起。就地质学来看,日本列岛十分年轻。中央构造线和糸鱼川静冈构造线是横贯及纵贯日本的两大断层。糸鱼川静冈构造线以东一带是日本最大的地堑中央地堑带。在地质学上,中央地堑带的西侧是西南日本,东侧是东北日本。中央地堑带西侧附近的地层表面覆盖有历史较短的火山喷出物,其下方则是诞生于中生代及古生代的地层,距今约有5亿5,000万年至6,500万年的历史。而中央地堑带一带的妙高连峰则诞生自2,500万年前,多为堆积物及火山喷出物构成。显示在中央地堑带曾发生过巨大的地壳变化。西南日本以中央构造线为界,分为内帯和外帯。中央构造线北侧的是高温型的领家变成帯,地质以片麻岩和花岗岩为主,而南侧是高压型的三波川变成帯,以结芯片岩为主。 [1] 两条构造线迄今都仍在活动,也是日本国内火山和地震密集的地区。 [2] 地形

日本国土约75%属山地丘陵地带,小规模的山间盆地及平原散布全国,成为民居、耕种、经济活动集中之处。山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最大的四国,为79.9%,其次九州占64.8%,本州有63.6%,北海道最低,为49%。日本全国最高峰则是位于太平洋沿岸山梨县及静冈县交界的富士山,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地理院山岳标高资料, 富士山的海拔高度达3,776米。富士山自1708年之后就没有再大规模喷发过,不过仍然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国内平原面积不大,大多都是小规模的冲积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积台地。当中最大的是首都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面积约13,000km²。其他规模较大平原则包括爱知县名古屋市一带的浓尾平原、大阪及京都两府附近的近畿平原、本州东北部宫城县的仙台平原,以及北海道西部的石狩平原。因日本地狭人稠,在许多沿海的平原地区,日本通过开山填海以增加土地面积。

日本自北至南的四大岛屿是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的最北端,南隔津轻海峡与本州相对。北海道旧名虾夷,原住民族为爱努族,当地的很多地名也来自爱努语。北海道的主要山系有南部的日高山脉和东部的石狩山地,西部的夕张山地等。北海道内的最高山峰是旭岳,海拔2291米。在山脉的中间有富良野盆地、上川盆地、名寄盆地、北见盆地等盆地。北海道东海岸平原较少,较大的平原有十胜平原。西海岸的平原面积较大,其中最大的石狩平原也是北海道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较低的人口密度使得北海道是日本森林面积最大的地区,森林面积占全道面积的71%,也是日本木材生产量最多的地区。和日本其他地区相比,北海道的湖泊数量颇多,主要湖泊有阿寒湖、屈斜路湖、支笏湖、洞爷湖等。

本州岛是日本最大的岛屿。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在本州北部挤压太平洋板块,形成了纵贯本州北部的奥羽山脉。发源自奥羽山脉及其他山脉的河流在其中游形成盆地,下游则形成平原。奥羽山脉西侧的日本海沿岸地区有大量火山景观,主要火山有岩木山、鸟海山、月山。而奥羽山脉东侧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的主要山脉有北上山地,高度相对较低。日本海沟位于本州东部的海域,海沟西侧发生过多次巨大地震。奥羽山脉的南侧是日本面积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日本的首都东京也位于这里。关东平原人口密集,也是地震的多发地区。中央地堑带在关东地方一带纵贯本州的中部,而日本最高峰富士山也位于中央地堑带。中央地堑带以西则是连绵险峻的高山,自东向西分别是赤石山脉、木曾山脉和飞驒山脉,三条山脉合称为日本阿尔卑斯山脉,山脉汇集的长野县也因此成为日本地势最高的地区。而日本阿尔卑斯山脉以西的山势则比较平缓。以铃鹿山脉为界,以西是近畿地方。近畿地方没有太高的山脉,位于平缓山脉之中的京都盆地和奈良盆地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近几地方以西是中国地方。中国山地横贯了中国地方,山脉北侧是山阴地方,南侧是山阳地方。山阴地方平原较少且面积狭小,人口密度也较低。而山阳地方则人口密集,气候温暖,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地区。

四国位于日本西南部,北隔濑户内海和本州相望,南为太平洋。是日本四大岛中最小的一个。四国山地横贯四国岛中部且山势险峻,也是四国各县和主要水系的分界线。由于四国山地的存在,四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部的濑户内海沿岸温暖干燥,南部则高温多雨。四国地方地形崎岖多山,交通不便,经济也欠发达。

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中位置最南的。九州的中部是九州山地,其核心阿苏山周边为少见完整位于陆地上的的破火山口。九州的地形可大体分为三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的界线是松山-伊万里构造线;中部和南部的界线是臼杵-八代构造线。北部地势较平,而南部山地较多。中部则在数十万年之前都曾是濑户内海的延伸部份,因阿苏山的数次喷发而逐渐与其他陆地相连。九州是日本距离中国和朝鲜半岛最近的地方,也是中国大陆文化传入日本的重要地点。

日本国土的最南部是琉球群岛,范围包括了冲绳县和鹿儿岛县南部的岛屿地区。冲绳地方古为琉球国,二战后为美军接管,直到1972年日本重新统治冲绳。这里的人民独立性强,与日本本土其它地方的风俗迥然不同。冲绳地方自南向北主要的群岛有吐噶喇群岛、奄美群岛、冲绳群岛、先岛诸岛。

自然灾害

日本地处四个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和火山活动十分活跃。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中,有约10%都是在日本附近发生。1996年到2005年期间,世界上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中,有20%都是发生在日本。20世纪以来,在日本发生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大地震有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这场地震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是日本史上死者最多地震。地震给日本首都东京带来毁灭性打击)、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此次地震都之后都市的地震对策和建筑基准法的修订及防灾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和2011年的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地震所带来的海啸给东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带来重大灾害,其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带来的严重影响至今仍未消除)。而在沿海地区,地震之后引发的海啸常带来远超过地震的影响,英语中的海啸(Tsunami)一词就是来自于日语。1896年发生的明治三陆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达38米,超过22,000人遇难或失踪。2011年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浪高达40.5米,约2万人遇难或失踪。

除了地震和海啸之外,火山引发的灾害在日本也不少见。1708年富士山宝永大喷发时,江户市内也堆积了大量火山灰。1986年伊豆大岛三原山喷发,岛上所有居民都被迫离岛避难。1991年发生在长崎县的云仙普贤岳喷发也导致43人遇难。而近年日本较为活跃的火山有有珠山、浅间山、三宅岛、阿苏山和樱岛等。日本其他的主要自然灾害还有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雪灾和低温灾害等。

天然资源

日本地理年龄年轻,地下埋藏的矿物品种众多,有“矿藏博物馆”之称。但日本的大部分矿藏难以开采利用或缺乏开采价值,是一个天然资源短缺的国家,工业发展所依赖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等大部分都由外国进口。

2008年,日本的石油进口量达到20,243万吨,且石油进口对中东地区依存度颇高;2006年,日本输入液化天然气输入量达818亿6000万立方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在能源来源上对石油的依赖已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以及原子能。

南关东地区有一些天然气埋藏于地下,但因其地处人口密集地区,开采受到限制。金属资源方面,日本对金属资源需求极殷。日本的铜产量曾经是世界第一,但现今和其他金属资源都已经采掘枯尽,因此也是极为依靠进口。2009年,日本铁矿石进口量达10,547万吨,铜矿进口量达4,776千吨,锌进口量达886千吨。日本过去曾有大规模煤矿开采,主要的产煤地点有北海道、山口县、福冈县等。在鼎盛时期,全日本曾有超过800处煤矿开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产量曾达6000万吨。战后虽曾一度大幅减少,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又有回升。1950年之后,产量曾超过5,000万吨。不过随着石油地位的提升,加之日本国内开采费用高昂,日本国内的煤矿接连关闭停产。2002年之后,仅有钏路煤矿还在开采,年产量约在60万吨。[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