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旝 |
旝,讀作kuài,是形聲字,"㫃"為形旁,"會(kuài)"為聲旁。本意是古代的一種軍旗。屬於生僻漢字,現代漢語一般不用。
基本信息
拼音; kuài
部首; 方
五筆; YTWJ
倉頡; YSOOA
鄭碼; SYLK
統一碼; 65DD
GBK; 94F7
筆畫數; 十九畫(簡體十畫)
字意; 〈文言詞〉〖名詞〗
(1)古代作戰時用的一種令旗
《左傳·桓公五年》:"旝動而鼓。"
《後漢書·馬融傳》:"旃旝摻其如林,錯五色以摛光。"
(2)古代作戰時用的一種發石器械
《新唐書·王式傳》:"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責壤,矢旝交發,叛者走。"
(3)發射的石塊
身當矢旝,再對賊鋒。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七】【㫃部】kuài 古外切
【原文】建大木,置石其上,發以機,以追敵也。從㫃會聲。《春秋傳》曰:"旝動而鼓。"《詩》曰:"其旝如林。"
【參考譯文】豎建大木,把石頭放在上面,用機關發射,用以打擊敵人。"㫃"為形旁,"會(kuài)"為聲旁。《春秋左傳》說:"旝旗一揮動,就擊鼓進軍。"《詩經》說:"軍旗就像那樹林一樣。"
說文解字注
〖旌旗也〗
旌旗有名旝者。下文所稱詩及左傳皆是也。
〖從㫃。會聲〗
古會切。十五部。
〖《詩》曰:"其旝如林"〗
大雅大明文,今毛詩作會。鄭箋以盛合其兵眾釋之。然則毛作會。三家詩作旝。許稱毛而不廢三家也。馬融廣成頌曰。旃旝摻其如林。季長所稱同許。而旝為旃之類。則說亦同許也。飛石起於范蠡兵法。左傳雲:"親受矢石"。恐尚非飛石。
〖春秋傳曰:"旝動而鼓"〗
桓五年左氏傳文。杜曰。旝、旃也。與馬、許合。蓋左傳舊說多如此。惟賈侍中獨為異說也。
〖一曰〗
以下別一義。
〖建大木。置石其上。發以機。以槌敵〗
槌依小徐及五經文字。大徐作追。非也。桓五年左傳疏雲。賈侍中以旝為發石。一曰飛石。引范蠡兵法作飛石之事。然則許之別義正用賈說也。魏志。大祖乃為發石車。號曰霹靂車。裴注引魏氏春秋曰。以古有矢石。又傳言旝動而鼓。說曰發石也。於是為發石車。魏氏春秋所云說曰者、即謂賈侍中。
○按此條大小徐二本皆作建大木。置石其上。發以機。以槌敵。從㫃、會聲。春秋傳曰旝動而鼓。詩曰其旝如林。此非許書之舊。今依韻會所據小徐本。乃許書之舊也。前一說旝為旌旗。故廁於旗旞旃三篆閒。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部】 旝 ·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5
《唐韻》《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說文》建大木,置石其上,發機以追敵也。《詩》曰:其旝如林。
○按《詩·大雅》今作會。
又《左傳·桓五年》旝動而鼓。《注》旝,旃也。通帛為之,蓋今大將之麾也。執以為號令。《後漢·馬融傳》旃旝摻其如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