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施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施菼
别名 藻修,字悦秋,一字采生
出生年  1848
死亡年  1909
官宦经历 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乙未(1895)割台时,曾与士绅施仁思、庄士哲、吴德功于彰化白沙书院设筹防局,事败内渡。于晋江衙口兴建“?玉山庄”。曾兴洋学,参与创建泉州府立中学;办洋务,捐资漳厦铁路,并担任铁路协理之职。
编著作品 不详

施菼(1848~1909),原名藻修,字悦秋,一字采生。清彰化鹿港人。光绪十二年(1886)因清丈田亩事,违逆知县李嘉棠;适逢施九缎起事抗官,受株连,被刘铭传革去[[]],并遭通缉,遂逃往泉州,改名菼。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乙未(1895)割台时,曾与士绅施仁思庄士哲吴德功于彰化白沙书院设筹防局,事败内渡。于晋江衙口兴建“?玉山庄”。曾兴洋学,参与创建泉州府立中学;办洋务,捐资漳厦铁路,并担任铁路协理之职。生平颇有诗名,诗作大多已散佚。近年施氏后裔施性山整理《?玉山庄联珠集》、《?玉山庄唱酬集》,收录施菼、施缉亭施介予祖孙三代的楹联、诗稿,及与诗友间的唱和之作。 兹以《?玉山庄联珠集》所收施菼《慕慕庐庐集稿》诗八十首为底本,并参照洪𦈡《披晞集》、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编校。


七言律诗

新竹阻雨雨后道上口占
平堤芳草逐轻鞍[1],作客休歌行路难[2]。宿雨困人迟逆旅[3],春风吹我上长安[4]。山容浓淡涵朝霭[5],天气阳晴[6]带晓寒。竹里人家云里树,一齐都入梦中看。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全台诗》第拾册。阻雨,乃因雨阻碍了旅程,因此这首诗描写的乃是雨后旅途风景,以及作客他乡奔波的心情。施菼乃彰化鹿港人,因事北上台北,此诗作于春天,春雨连绵之际尚需赶路,虽被春雨阻碍行程,诗中却没有抱怨口气,反而能趁机欣赏新竹地区春天景致,对途中满是丘陵的崎岖地形,施菼也以诗人之眼,写出山中雾气弥漫富有诗情的一面。

【延伸阅读】
1. 吴德功〈新竹途中遇雨宿〉,《全台诗》第拾册。

2.   郑家珍〈东宁桥横跨软陂溪为竹东新竹往来之孔道旧以木为之今易以石糜金钱一万有奇募诸施者甘邱二善士实为之倡乙丑(1925)小春成而落之征全岛诗人歌咏其事择其尤者勒诸石余忝操选政爰拟三绝以祝永固云三首〉,《雪蕉山馆诗集》。

七言律诗

感旧事(七律),五首选二
辱国丧师罪未诛,横将重敛制偏隅。沙门奉法[7]心奚忍,渭水论刑计太粗[8]。铤鹿[9]何能知地险,凭狐[10]岂怕负城孤。怪他国狗披猖[11]甚,黑白无分噬到吾。(甲申(1884)刘某弃鸡笼而走,惧罪,乃奏请全台清丈以媚上。时台湾州县不敢行,虑生变乱,独彰化县李某望保荐甚急,催领丈单。不应,乃将狱内不当死的囚分各堡钉死,谕百姓如不领丈单即以此法治之。台民素本强悍,遂结乱。)(其一)

秀才纵不会催科[12],辛苦砚田[13]乐岁多。骄鸟那能供笼络,长鲸直欲喷风波。水原归洁偏沾污,璧正求全奈折磨。法网织成闲不得,读书堂上也张罗。(李某累次函请帮办清丈,许予优保,均力却之。自是遂出怨言,谓我既不帮办,将有阴行阻挠之意。迨民变一起,为首者系钱江派施九缎,居浸水庄,去鹿港二十馀里,素未识面。不料城围解后,藩道正在查办激变,而李某竟诿罪于九缎之族人家珍,益以我之名字诬为主使。刘某本不愿李获咎,又得李妄章,立奏诸朝,时藩司邵友濂、唐道景崧争之不得。)(其二)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律诗,收入《全台诗》第拾册。原诗有七律五首,此处选其一、二为代表。台湾建省后,巡抚刘铭传为筹财源、建设地方,于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清丈定赋,彰化知县李嘉棠在清丈过程中,措施不当,激起民怨,许多百姓抗领丈单。李嘉棠情急之下,欲以极刑威吓,民心浮动。至光绪十四年(1888),彰化各地出现抗议清丈的揭帖,施九缎率众数千围彰化县城,要求索焚丈单,爆发民变。牵连多人,其中以鹿港施家珍及本诗作者最为著名,且双双革去功名、缉拿,最终逃离台湾回归泉州原籍。施家珍后来病逝外地,作者在事平后取清初韩慕庐受累而遭革衣衿事、与《诗经》“毳衣如菼”之意,改名施菼,捐赀取得监生身分,再参加乡试,考取光绪19年(1893)癸巳科举人。此诗便是在事后回想过往旧事,细述整个事件的始末,从文字中仍可明显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气愤、无奈与不平之鸣。

【延伸阅读】


注释

  1. 平堤芳草逐轻鞍:轻鞍,指行进顺畅。此句为“轻鞍逐芳草”之倒装。
  2. 作客休歌行路难:行路难,本是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描写世路艰辛及离别情意。此句指虽然行路不易,但作客他乡本当忍受这种辛苦。
  3. 雨困人迟逆旅:逆旅,旅馆客舍。此句意指因宿雨而人困于客舍中无法如期出发。
  4. 长安:泛指首都,此处指台北。
  5. 朝霭:早晨的雾气。涵,浸润、沉浸。
  6. 阳晴:天气晴朗有日光。
  7. 奉法:遵守法令。
  8. 渭水论刑计太粗:渭水论刑,典出《史记‧商君列传》:“今卫鞅内刻刀锯之刑,外深𫓧钺之诛, 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一日临渭而论囚七百馀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畜怨积仇比于丘山。”将清丈田赋喻作商鞅变法时的临渭论囚,手法过于粗糙。
  9. 铤鹿:快速奔逃的鹿,喻处于穷途末路铤而走险的人。
  10. 凭狐:凭城之狐,喻依仗他人权势的人。
  11. 披猖:猖狂之意。
  12. 催科:催收租税之意。
  13. 砚田:即砚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