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施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网 的图片

施舍,赒济(ALMS, ALMSGIVING),基督教圣经专名。

世界上共有一千八百多种语言的圣经译本[1],几乎所有民族的语言,甚至地区方言都已包罗。其中二百八十多种是全本的新旧约[2],五百九十多种只有新约部分,九百二十多种是单行本或选辑本。

简介

英文 alms 一字源出希腊文的 elee{mosyne{,演变自教会拉丁文的 eleemosyna、和古英文的 aelmysse.希腊文的原意是激发人以金钱或物品救济穷人的怜悯心肠。

虽然旧约英文圣经没有明显的提到这方面,但却意味赒济(almsgiving)是在神面前怜恤穷人的一种表达。这个思想有两方面的发展:

1. 摩西律法视怜恤人为理想行为中值得珍贵、栽培的情操(参:申十五11);

2. 先知认为穷人要求赒济是合理的。到了两约之间的时代,以上两个概念融合而衍生出另一个思想:人透过捐赀所获得的义,能废除罪咎,又保证在困难时得蒙上主恩待(参:诗一一二9;但四27)。有时"公义"和"赒济穷人"被视为同义词,正如在七十士译本一般(又如英文 Charity "博爱"一字在今日也意味着赒济穷苦),但我们很难从希伯来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的原文找出支持这个看法的论据。

犹太人自从被逼终止献祭的仪式后,赒济穷人似乎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宗教责任。每个城市都设有收集员,负责派发两种捐赀,一为每个安息日会堂献金箱为穷苦人所收集的金钱,一为收在碟子上待派给穷苦人的食物及金钱。"因此〔拉比的〕门徒不应在没有赒济箱的城市居住"(Sanhedrin17b)。值得注意的是:在旧约的记载中,绝少提到乞丐或行乞的情况出现(除了撒上二36;诗一○九10)。我们可以说,在诗四十一1中,诗人不单呼吁我们赒济穷人,更请求我们要对他们有个人的关怀。

耶稣并没有表示,以赒济穷人来追求在神面前圣洁的地位是完全无效的,但却强调要有正确的动机,即必须要"奉主的名"赒济穷人。他谴责当时人施舍时炫耀自己的做法(太六1-4;新译本的"义"字是对 dikaiosyne{n 的译法〔参 RSV 的 piety〕,取代了和合本的"善事"〔参 AV 的 alms〕。后者译自 elee{mosyne{n),又强调施舍的福气(参:徒廿35)及其机会。

在早期的基督教群体中,职员的首次选立是为了将捐款平均分发给贫穷人;穷人的需要获供应(徒四32、34);使徒也呼吁信徒在每周的第一天挪出一部分的收益,供给有需要的人(徒十一30;罗十五25-27;林前十六1-4)。

"赒济"可与"义"等同,并不是因为赒济的行为能使人称义(罗三-四),乃是因为它们本身已是义行,而在神的眼中,我们面对邻舍的要求,是义不容辞的,因为神已把赒济的力量赐给我们(弗四28)。(*穷困;*团契;*怜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