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士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施士洁 | |
---|---|
出生 |
台南 | 1853年12月19日
逝世 |
1922年5月23日 鼓浪屿 | (68岁)
知名作品 |
壬寅年后苏龛泉厦日记(遗稿)、 《乡谈律声启蒙》一册、 《喆园吟草》四册、 《后苏龛草》二册、 《后苏龛稿》四册、 《后苏龛文稿》二册、 《后苏龛诗钞》十一册、 《后苏龛词草》一册 |
施士洁(1853年-1922年),又名施士洁,原名应嘉,字沄舫,号芸况,又号喆园、愣香行者、鲲澥弃甿,晚号耐公、耐道人,或署定慧老人。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西岑乡(今福建石狮市永宁镇内),是施琼芳的次子,两人为清代台湾仅有的父子进士。他是丘逢甲的老师,连雅堂在《台湾诗乘》将施士洁与丘逢甲并称为光绪以来台湾诗坛的巨擘。
经历
出生于台南赤崁楼旁,家学渊源,父亲施琼芳、叔父施昭澄都曾任海东书院院长。由于他的出生日月时辰与苏轼相同,常以坡公再世自况,并用后苏龛名其集,并常为文表明自己和东坡命运的暗合。自幼聪慧,21岁即登乡荐,1877年考上进士[1],虽然未中举之前也曾惨淡苦读,但相较同期其他文人中进士的年纪,可说是意气风发,少年得志。
他官至内阁中书,但因个性较为放诞,不喜官场, 1876 年辞官回台,在台旅游,曾作客嘉义、鹿港、新竹、台北等地;1882 年,应聘入于台湾安平知县祁征祥幕中[2]但之后投身教育事业,曾担任白沙、崇文书院山长,在1886年,唐景崧来台主持岁考,聘他担任海东书院山长,并从台湾学子中选拔汪春源、丘逢甲、郑鹏云等送入海东书院就读[3]。
1895年后,日军来台统治,施士洁至中国厦门,曾会晤了许南英,后与家人相聚至梅林澳、吴堡[4],后定居于泉州晋江县,先学做生意,后到同安县任马巷厅长。1904年,四十九岁时一场大病两个月,几乎让他遭逢不测[5]。1917年,福建省修至局聘他为委员,他在这时期又染上疾病,因此不久就辞官,曾到苏门答腊、棉兰等地旅游,后来寄居鼓浪屿 终老,1922年过世,享年 68 岁[6]。
成就
创作
内渡后作品时时流露去国懐乡的哀思,“懐乡”实为施氏后半生作品所反映的重要主题。
教育
曾任白沙、崇文、海东书院山长,作育英才,如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