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方志敏烈士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名 方志敏烈士墓

外文名 Fang Zhimin's Martyr Tomb

地理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西郊梅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全年

门票价格 免费

景点介绍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生于1899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

烈士介绍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狱中记实》,《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著作。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忠骨寻找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 。1935年1月,方志敏不幸被捕,同年8月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他在狱中以顽强的毅力写下的《清贫》《可爱的中国》等八篇不朽著作,一直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教材和精神财富。但他的忠骨下落一直是个谜,这个谜直到1958年才被揭开。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多次称赞方志敏英勇就义的行为,并教导其子女及身边工作同志:“方志敏同志是位有勇气、有志气而且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烈士,当时却连一座坟墓都没有,只因谁也不知道他的忠骨究竟在哪儿。1955年,党中央作出寻找方志敏烈士遗骨的决定。在刘少奇同志的直接指示下,江西省成立了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

英勇就义=

方志敏烈士的遗体埋在何处?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历史上那悲壮的一页。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由于方志敏是被秘密杀害,而且时间过去了20年,因此知道掩埋烈士遗体的准确位置的人极少[2] 。这时有人提出,方志敏赴刑时曾留过刑场照片,摄影师应该知道。围绕这条线索,调查小组终于打听到被国民党当局指派到刑场拍照的是一家名为“真真”照相馆的一名摄影师。可是调查小组将这位摄影师带到当时杀害方志敏的现场一个名叫下沙窝的地方时,他却一筹莫展,无法辨认准确的位置。同时又有人反映,方志敏殉难后,国民党当局曾使人用一口薄棺材将方志敏下葬。于是调查小组又找到其中一名当事人,并组织人力到下沙窝挖掘,一直没有结果。后有人根据方志敏临刑时的照片判断,认为方志敏临刑时脚戴镣铐,其遗骨必定有镣铐。可是,在挖掘出的所有尸骨中,没有一副尸骨脚戴镣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