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方岳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岳贡12.jpg


| 姓名 = 方岳贡

| 出生日期 = 1032年

| 逝世日期 = 1644年

| 出生地点 = 襄樊谷城

| 国籍 = 明代

| 别名 = 四长

| 职业 = 任户、兵二部尚书兼

| 知名作品 = 《国纬集》61卷《经世文篇》


人物简介

方岳贡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以后,任户部主事,虽为小吏,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历典仓库,督水平粮储”,在当时的农耕社会,管理着粮食储备,绝对是一个“肥差”,但他没有因为手中有权,就丢失读书人的本色,而是“以廉谨闻”。 崇祯元年(1628年),方岳贡出任松江知府。那时,滨海防御并没有引起朝廷的特别重视,滨海多盗,严重扰乱了居民的安全。官府人手有限,难以全面清剿盗贼,方岳贡采取“重拳出击”措施,“捕得辄杖杀之”。 方岳贡深得人心的举措,是修建了石塘,并以此名垂青史,让上海人民至今铭记于心。 崇祯六、七年(1633—1634年)间,松江漴阙一带阻挡海潮的土塘连溃五次,海水涌进成片的农田使之成为“斥卤”,当地居民人心惶恐。灾难发生时,方岳贡觐见朝廷刚刚回来,一下轿子,即召集当地的士绅商量对策。方岳贡认为,必须重巩堤防,但仍然筑土塘的话,则等于把大量钱财丢到海里,提出仿照盐官的办法改建石塘。但在场的士坤害怕增加经济负担,强调筑石塘有三难:一是石塘费用昂贵;二是石塘在技术上比土塘要求要高;三是“海势不可与争”,主张内徙退筑土塘。方岳贡说,内徙等于让地于海,遂力排众议,决定建造石塘。 这是上海地区也是整个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方岳贡极端重视,亲自到溃塘处环塘审视,度量地势,召集本地石工听取意见。听说有个举人吴嘉允,是成化年间帮助巡抚毕亨筑海塘的工匠吴武的后代,自幼学得真传,对海塘颇有研究,方岳贡亲自到吴嘉允的家里拜访他,并聘其为塘董,全力支持他的合理设计。这还不说,他又派人从盐官那儿请来两名有经验的石工,亲自参与估算工费。 为了筹集经费,方岳贡每天驾一叶小舟,到处劝募,并制定“富户有田百亩者,一律劝输每亩银八厘,以供筑塘之用”的政策,这种办法以后成为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初。在筑塘过程中,方岳贡革除弊端,不许衙门、公差层层克扣,并随时访问督工人员,检查发出的银两是否全部给领,使石塘工程顺利完成。 普通上海人在博客上记载,方岳贡所筑石塘为大德塘,西起杨公庙,东至奉贤区漴阙,全长4.19公里。当地老百姓为感谢方岳贡修建石塘,专门建造了“报功祠”,一直到今天,还有村民祭拜方岳贡。 工程完成以后,有人挟私嫌诬告方岳贡贪污银子三千两,使他被捕入狱,许多老百姓拥至官府为他辩冤,最后朝廷查明确无此事,又恢复官职。 入狱一事,非但没有辱没方岳贡的名节,反而提高了他的声誉,当时的给事中方士亮,向崇祯帝推荐了方岳贡以后,方随即被提拔为山东副使兼右参议,负责江南的粮食储运。他督办漕运船只,如期抵达通州,给崇祯帝留下了深刻印象。 吏部尚书郑三俊推举全国五个廉能监司,方岳贡名列其中,这又一次引起崇祯帝的重视,他召见方岳贡,问:“为政何先?”方岳贡答对如流:“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崇祯非常赞成方岳贡的看法,大喜之下,赐玉宴于方岳贡,并一直吃到日落时分。六天以后,“即超擢左副都御史”。 新任官吏必须觐见皇上,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组织谈话,左副都御史方岳贡去见崇祯时,皇上正拿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这人挨了皇上的训,大气不敢出,只说:“臣正纠驳。”方岳贡插言道:“何不即题参?”这话又一次迎合了崇祯,仅仅隔了一天,即“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方岳贡开创了明代“阁臣带御史衔”的先河,由此也可以看出崇祯帝用人心切,振国家于危难的急切心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方岳贡提拔为正一品官吏,任户、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漕运、屯田、练兵诸务

主要经历

方岳贡崇祯帝非常赏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才之一,但是,他到朝廷任职时,已经是狼烟四起了。虽有救国之志,却无救国之力。不过,他对王朝的忠诚,实在令人扼腕。 张献忠占据谷城时,听说居民方岳宗是松江知府方岳贡的弟弟,以为他沾哥哥的光,家境肯定殷实,就占下方岳宗的房子安置家眷,借故把他拘禁起来,要他出钱助饷。 但是,张献忠方岳宗家里一看,确实为一介平民,顿生敬意,并赶快把他释放。后来,张献忠方岳宗成了“不拘形迹”的朋友。 为了表示对方岳贡的敬仰,张献忠修书一封,让方岳宗的家人把信送到松江,他在信里面坦率地说:“使为官者人人皆如我公,百姓不受脧削之苦,献忠何能起事?”并且说他知道方岳贡不会回信,他也不希望得到回信。 李自成张献忠攻陷京城时,方岳贡负户、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仅仅一月有余,他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已经身陷囵圄。据考,是因为方岳贡拒绝为李自成等写“诏书”,才引起刘宗敏的恼恨,最终令其自缢而死。 崇祯元年(1628年)出任松江知府,该郡东南临海,常遭海潮冲击,他筑石堤二十多里防范。又筑缄垣护诸粮仓,名曰“仓城”。救荒助役、修学课士,皆有成绩。后被诬陷受贿下狱。乡民为他讼冤。法司查无行贿实迹,被释放,升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督江南粮储。所督漕船,均如期驶抵通州,被吏部尚书郑三俊举为五个廉能监司之一。以功提升为左副都御史。崇祯十六年底,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十七年二月,以户、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漕运、屯田、练兵事务。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后,自缢死。


人物评价

作为一个读书人,方岳贡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治学修书上,而是“经世治国平天下”,以其正直为人,清廉为政的品行,实在是一件幸事。但方岳贡的博学多识仍然给后世以很大的教益。 方岳贡著有《国纬集》61卷,《经世文篇》等著作。在《国纬集》中,他评价贾谊的《过秦论》说:“此文迁回层折,以盛衰之势相形,干宝《晋论》大概规仿此。” 作为同朝官吏,方岳贡徐光启交往颇深。徐的《农政全书》成书之时,方岳贡欣然为其作序:“嗟乎,治乱无象,农之获安于农与否,是即其象。彼罹虏罹寇者,以死之转徙失先畴而不获安。幸而免死,又以剿饷练饷,急罹虏罹寇者之患,而岌岌乎不获安。爱养之无者,其所以安之哉!”方岳贡所言,都是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而且是站在农民的角度说话,这在官书的序言中,是很少见的。 崇祯三年(1630年)成书的《松江府志》 [1] ,是由方岳贡主持修编的,按说,作为地方的长官,他应该极力唱颂上海的地理优势,宣扬自己的为政之绩,但是,他并没有这样,而是说松江一府:“粟米、布缕、鱼盐之利,貌称东南陆海,然糊口则盈,终事则绌。”一反地方志溢美乡土的格调。 从这些文字资料可以看出,方岳贡是“心忧天下,矢志为国”的,然而,他身处的王朝已岌岌可危,成颓废之势,仅有“满腹经纶为国储”,又怎么能挽狂澜于即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