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方守贤

Cova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18日 (三) 10:33的版本 (added Category:中國人 using HotCat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方守贤[1]加速器物理学家 1932年10月生于上海,籍贯安徽太平。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曾任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

方守贤
性别
出生 1932年10月
国籍 中国
籍贯 安徽太平
民族
母校 复旦大学
职业 加速器物理学家


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存在着一种由于自由振荡而引起的不等时性现象。1982~1983年在西欧联合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参加新型强流反质子积累环设计、负责聚焦结构设计,发展了一种适合于小中型环形加速器的消色散方法。1983~1986年参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储存环设计,对其理论设计作了改进。1986~1992年全面领导BEPC工程建设、运行及改进,按期完成投入运行,整机性能在国际同能区的机器中占领先地位。近期从事强流质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前沿领域研究。

目录

教育背景

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工作经历

  • 1957年-1960年在苏联列别捷夫研究所实习,并在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
  • 60年代初,发现了新型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存在着一种由于自由振荡而引起的不等时性现象。
  • 1982年-1983年,在西欧联合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参加了新中流反质子积累环设计,负责聚焦结构设计,发展了一种适合于小中型环形加速器的消色散方法。
  • 1983年-1986年,参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储存环设计,对其聚焦结构作了改进。
  • 1986年-1992年,全面领导BEPC工程建设、运行及改进,按期完成投入运行,整机性能在同能区的机器中国际领先。
  •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及领域

从事强流质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前沿领域研究。

科研成果

1986年-1992年全面领导BEPC工程建设、运行及改进,按期完成投入运行,整机性能在国际同能区的机器中占领先地位。

主要奖项及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学术成就

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

参考资料

[1] 质子治疗费用很容易降低到10万 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