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
新兴 |
新兴县隶属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11°57′37″至112°31′32″,北纬22°22′46″至22°50′36″,东与高明区、鹤山市交界,东南与开平市接壤,南邻恩平市,西南连阳春市,西北为云安区、云城区,东北接高要市。县境南北相距51公里,东西宽56公里,距海洋最近点10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之一。解放后先后属粤中行署、江门行署、肇庆行署、肇庆市。1994年划归云浮市。
新兴县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辖12镇,户籍总人口492782人(2018年)。境内有国恩寺、藏佛坑、金水台温泉等景点,曾荣获“2015年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等称号[1] 。
2018年8月15日,“两山”发展百强县名单发布,新兴县排第83名。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面积 1520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县 政府驻地 新城镇 著名景点 国恩寺、藏佛坑、金水台温泉、清山绿水温泉、竹院庵 火车站 新兴县火车站、天堂火车站 车牌代码 粤W 别名 新州 下辖地区 新城、六祖、天堂、稔村、太平等12个镇 电话区号 0766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中部偏西,毗邻珠三角 方言 粤语-新兴话、客家语(嘊话) 经纬度 东经111°57′37″至112°31′32″、北纬22°22′46″至22°50′36″
展开 目 录 1历史 2行政区划 3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地质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4人口 5经济概况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6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7社会事业 教育 科技 文化 体育 卫生 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 人民生活 8文化 语言 民间艺术 文物古迹 9政治 10旅游 国恩寺 神仙谷 古塔春晖 水台叠翠 天露山 金水台温泉 藏佛坑 11美食 蛇肉 簕竹田螺 天堂狗肉 12城市荣誉 13词条图册
目录
历史
新兴
新兴县春秋战国时属南裔之地、百越之地,未列入汉族政权的统治疆域。今新兴县地域为百越(粤)地。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全国为36郡,广东省仅粤北一部分属长沙郡。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南征百越,在百越地增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3个郡,今新兴县地域属南海郡。
秦末(公元前206年),南海郡赵佗并岭南3郡,自立南越国,今新兴县地域属南越国辖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将南越地重新划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9个郡,在今新兴县地域设置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城,因县治临近允水即今回龙河而得名),属合浦郡(郡治在今徐闻县),此为新兴县置县之始。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州(或部)以统郡,临允县属交趾部合浦郡。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治广信(今封开县)。赤壁大战后,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迁到南海郡番禺县(今广州市),临允县属交州合浦郡。
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226年),临允县改隶苍梧郡。以后,这个县也改名新宁县。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将交州东部置广州,以番禺为广州治,临允县改属广州苍梧郡(郡治在今广西梧州)。
西晋,在今新兴县地域设置新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城)。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新宁郡。因郡、县同名,就改新宁县名新兴县。这是新兴得名的由来。它和新宁郡同隶广州。东晋后期,新兴县易名为新城县。宋、齐两朝都沿东晋建制。梁在新宁郡设置新州;新城县复名新兴县。这是新兴县称新州的开始。陈沿梁的建制。
南朝前期,郡县大增。南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新兴县改名新城县,仍隶属新宁郡(郡治迁至南兴县)。时新宁郡管辖的县增至14个,分别是:博林(县治在今高要市博洞村)、南兴(今新兴县地域,县治在今县城东北十里)、临允(今新兴县地域,县治在今县城)、甘泉(即甘东,今阳春市西北部)、新城(县治在今新兴县城)、单牒(县治在今新兴县东成镇单牒村)、龙潭(县治在今新兴县天堂镇龙潭寨村)、抚纳(今高要市南部)以及威平、平乡、城阳、威化、初兴、归顺县。南齐时期(479~502年),新宁郡治移至博林县。
南朝后期,郡、县大量升为州、郡,使州、郡数量大增。梁普通四年(523年)设置新州,州治在新宁郡(郡治又迁回新兴县),增置索卢县(县治在今新兴县集成镇夏卢村)入新宁郡(新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宁郡为信安郡,不久废信安郡,复置新州,州治是筠城(今新兴县新城镇)。唐时新州时废时复。
天宝元年(742年),废新州,设新兴郡,不久改名新昌郡。
乾元元年(758年),恢复新州,州治仍是筠城,隶岭南道。五代,新兴县建制仍沿唐制,被南汉政权统治。赵宋时,新州、新兴县同隶广南东路。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新州与春州(今阳春县)合并,称新春州。
人民医院
天禧四年(1020年),撤消新春州,恢复新州、春州的建制。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筠城设置新州路总管府;新州路隶江西行中书省。
十九年(1282年),新州路降为散州(比府级低),仍称新州;撤消新州路总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新州;新兴县改隶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肇庆府等建制。此后这个县的疆域由大变小,先后分出若干地方另建新县。
清时,新兴县隶广东布政司肇庆府。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除清代省下的府、州、厅,保留道一级行政单位,改并肇阳罗道为粤海道,新兴县属粤海道。民国三年三月,全省分为七个镇守使署,新兴县属肇阳罗镇守使辖区。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四月,广东分设东、西、南、北四个绥靖区,新兴县属西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春,全省分为五个绥靖区,新兴县属西北区绥靖委员会署。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十月,全省分为九个行政督察区,新兴县属广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后,新兴县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1950年8月,云浮县河涟乡划归新兴县管辖。1952年隶属粤中行署。1956年后,先后隶属高要专区、江门专区。1958年11月,新兴、云浮并为一县,称新云县。1961年4月,恢复新兴县、云浮县原建制。同年,江门专区撤销,成立肇庆专区(后改肇庆地区),新兴县属肇庆专区(肇庆地区)管辖。1995年,云浮市设立,新兴县划由云浮市管辖。[2]
行政区划
新兴县政区图
2002年,新兴县辖16个镇(新城水台车岗洞口东成稔村太平共成六祖集成船岗大江河头天堂簕竹里洞),162个村委会、34个居委会。
2003年12月,新兴县撤销洞口、共成、船岗三镇,分别并入新城、太平、集成三镇。调整后,新兴县辖12个镇:新城镇、天堂镇、勒竹镇、河头镇、集成镇、太平镇、车岗镇、稔村镇、东成镇、水台镇、里洞镇、大江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兴县辖12个镇(新城、水台、车岗、东成、稔村、太平、六祖(旧集成镇)、大江、河头、天堂、簕竹、里洞),196个村(居)委会、1114个自然村,县城驻新城镇。
截至2017年,新兴县辖12个镇(新城镇、水台镇、车岗镇、东成镇、稔村镇、太平镇、六祖镇、大江镇、河头镇、天堂镇、簕竹镇、里洞镇),199个行政村(社区),县政府驻地在新城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11°57′37″至112°31′32″,北纬22°22′46″至22°50′36″。东与高明区、鹤山市交界,东南与开平市接壤,南邻恩平市,西南连阳春市,西北为云安区、云城区,东北接肇庆市高要区。县境南北相距51公里,东西宽56公里,距海洋最近点100公里,全县政区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新兴县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南部多高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最高的天露山海拔1250.7米。中东部为起伏的丘陵,海拔在20~100米之间,耕地较平坦。北部地势较低,地貌属新(兴)——高(明)——鹤(山)丘陵台地区。南面为天露山主峰及其支脉横贯,东北面、西北面有老香山、崖楼山对峙。东面为布辰岭山区,西面是云雾大山支脉。县境四面环山,有“新兴盆地”之称。发源于天露山山脉的新兴江从南向北贯穿,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新兴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内小盆地、河谷平原、丘陵、台地相连。
地质
新兴县属前震旦纪华夏古陆区域范围。从震旦纪到奥陶纪,县内都是受侵蚀的陆地,到了志留纪受到珠江海浸,继续到石炭纪地层。至中石炭纪,海水退出,又为陆地,一直保持至今。三叠、侏罗纪沉积了皀幕山系,到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时期,大量花岗岩侵入,第三纪又沉积了内陆盆地红色砂性岩系,第四纪在各种不同场地下形成了堆积冲积地带。新兴县岩石的分布根据珠江水利工程总局1956年印制《珠江流域主要岩石分布图》资料,县城西北,簕竹河中、下游属石英砂岩,大南河、回龙河及簕竹河叶坑以上属花岗岩。
气候
县境处在北回归线以南,距海洋最近点10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的特点。
(一)四季特点
广东自然季节的划分,以平均气温小于14℃为冬季,大于或等于24℃为夏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气候。新兴县四季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3~5月):春季温度缓慢上升,冷暖、晴雨变化频繁。累年平均气温3月18.4℃,4月22.2℃,5月25.8℃。日照时数极少,以3月份为最低值,累年平均76.2小时,极端最少年份1975年3月,日照时数仅有10.2小时。最多风向为北风。雨季从3月开始,累年平均降水量3月62毫米,4月161.4毫米,5月233.5毫米。本季锋面活跃,阴雨多日照少,辐射总量也较少,间或有冷空气侵入,强烈降温,形成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倒春寒”。1958年至1985年的28年中,出现低温阴雨较严重的有14年,出现倒春寒的有7年。但也有相反情况,受单一暖气团控制,空气干燥,易出现春旱。1958~1980年的23年中,出现春大旱的有:1960年、1962年、1963年、1977年。
夏季(6~8月):夏季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天气炎热光照充足,累年平均降水量6月260.3毫米,7月202.2毫米,8月267.4毫米。降雨日数最多,达58天,占全年的36%。6月为全年最多的月份,达20天,占全年雨日12%,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时期。每年5~6月的“小满”至“芒种”期间,常出现多雨和洪水灾害,俗称“龙舟水”。本季气温比较稳定,变幅不大,累年平均气温6月27.1℃,7月28.3℃,8月27.3℃。最热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是1980年7月10日达38.2℃。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6月至8月日照时数532.5小时;以7月为最多,累年平均达206.8小时;极端最多月份为1964年7月,达274.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66.5%。年内平均太阳辐射量最大是7月,为¨.5962千卡每平方厘米。最多风向为南风和东风,频率为4%。7月至9月受台风影响的机会最多,占全年的7855;8月达到高峰期,占全年的34%。由于台风或热带低压的影响,常常带来大雨或暴雨,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秋季(9~11月):本季气温迅速降低,且日较差大。累年平均气温9月26.4℃,10月22.9℃,11月18.4℃。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9月8℃,10月9.1℃,11月9.9℃。气候干燥少雨,累年平均降水量9月[92.3毫米,10月83.3毫米,11月38毫米。11月降雨日最少,只有6天。1958年至1980年的23年中。出现秋大旱的年份有:1966年、1968年、1969年、1971年。秋季多北风,在“寒露”节前后,北方强冷空气南下,造成低温、干燥、大风的天气,有时伴以阴雨天气,有时与台风同时遭遇,形成湿冷型寒露风。影响本县的寒露风,最早出现于1976年9月22日,最迟是1968年10月19日,平均日期为10月16日。1958年至1980年的23年中,受寒露风影响较为严重的有1970年、1971年、1975年、1976年、1978年、1979年。
旅游
冬季(12~2月):天气晴朗,寒冷,少雨,有霜冻,多偏北风。当北方强冷空气侵袭县境时,天气转晴,风力减弱,夜间平流和辐射降温剧烈,形成低温霜冻。本县平均初霜日在12月下旬,终霜日为1月下旬,霜冻天数累年平均12月2.2日,1月2.8日。累年平均气温12月14.7℃,1月12.9℃,2月14.4℃。气温以1月为全年最低,月平均最低气温9.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3℃(出现于1967年1月17日)。1958年至1980年的23年中,霜冻比较严重的有:1962~1963年、1966~1967年、1973~1974年、1975~1976年。降雨日数冬季最少,只有27天,占全年的16.8%,1958年~1985年的28年中,累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占全年雨量的12.96%,其中2月份66毫米,占全季的51.4%,12月份最少,占全季的17.3%。
水文 新兴县境内河流大多发源于县境南部高山和东西两侧的丘陵山地,分别注入三个水系。流入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有新兴江及其支流,占全县流域面积的83.8%。流入珠江流域开平市境内潭江水系的和流入阳江市漠阳江水系占全县流域面积的16.2%。全县河流总长度310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04公里。新兴县境内主要河流有西江一级支流1条(新兴江),二级支流3条(簕竹河、大南河、回龙河),三级支流3条(集成河、共成河、船岗河);漠阳江一级支流1条(五四水);潭江一级支流2条(镇海水、梧桐水),二级支流1条(开平大沙河)。全县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条,分别是船岗河、共成河、南河、回龙河、簕竹河、新兴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4年底,新兴县农用地面积14.04万公顷,耕地总面积2.29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02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8.21%。建设用地面积10051.66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695.29公顷。
水资源
新兴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量在各区域及各月份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南部山区多,西北地区少。汛期(4~9月)占全年80~83%,非汛期(10~翌年3月)占全年17~20%。最大月雨量产生在8月,为年平均降雨量16.7%,次年5、6月,各占年平均降雨量的15%左右。[4]
矿产资源
新兴县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有3大类共20多种。有色金属类有:钨、锡、钼、铜、铝、锌、铅、金等;非有色金属类有:花岗岩、石灰石、钾长石、高岭土、水晶石、重晶石、石英石、方解石、硫铁矿等;稀有金属类有:独居石、铀、绿柱石、钽铌、钛铁矿等。
花岗岩遍布全县各地,蕴藏量75亿多立方米,有玉红、桃红、虎纹、新兴青、五彩、黑色、黑芝麻、黑玫瑰、条纹黑、粗纹、大斑点、寒夜雪花、黑白大斑晶、灰绿、翡翠等20多个花色品种。经地质部门钻探和省地矿局中心实验室鉴定,硬度为摩氏六度,抗压强,理化指标优良,不含放射性物质,荒料率五成以上,富有开采价值。高岭土(白泥)分布于上沙、车岗、稔村、河头、簕竹,质量高,储量多。石英石分布于共成、河头、里洞、金矿分布于天堂、河头、簕竹等区、镇。经省地质专家推断,新兴县处于吴川、四会大断裂几十公里的地带中间,是具有成金矿条件的地方。
生物资源 新兴县植物资源有:谷类(含杂粮)、麻类、瓜菜类、菌类、果类、木类、竹类、花类、香类、药类、草类(含藤)、染料类等。
动物资源有:禽类、兽类、鳞介类、蛇虫类。
人口
新兴县行政部门
2018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5.85万人。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人口492782人。其中:男性人口254211人,女性人口238571人。据县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统计,全县人口(常住人口计)自然增长率5.87‰,人口出生率13.33‰,人口死亡率7.45‰。
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概况
综述
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4.4亿元[注1快报数],比上年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2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对GDP贡献率为31.29%;第二产业增加值80.13亿元,比上年下降1.6%,对GDP贡献率为-14.64%;第三产业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对GDP贡献率为83.3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0.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14%,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0.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5.8%。2018年,按常住人口测算新兴县人均生产总值57912.9元[注1快报数],比上年增长3%。2018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7:30.3:48。
2018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5.08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 5.12万人。201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03万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0.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6%。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 0.56万人,转移就业人数0.8万人。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农业24.40亿元,增长1.1%;林业9.95亿元,下降0.8%;牧业52.99亿元,增长1.7%;渔业4.13亿元,增长47.4%。
2018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77万亩,比上年增长-0.8%;稻谷播种面积28.45万亩,比上年增长-0.7%;油料种植面积4.33万亩,比上年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15.11万亩,比去年增长0.4%。
2018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31901吨,比上年增长-0.9%。稻谷产量126574吨,增长-0.8%。油料产量11333吨,增长5.0%。水果总产量 106171吨,增长9.7%。
2018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74321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家禽肉产量113482吨,增长0.7 %;猪肉产量56718吨,增加5.0%。全年水产品产量31505吨,比上年增长4.6%。
2018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74321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家禽肉产量113482吨,增长0.7 %;猪肉产量56718吨,增加5.0%。全年水产品产量31505吨,比上年增长4.6%。
2018年,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5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06%;化肥施用量(折纯)13554吨,比上年减少0.88%;机电灌溉面积24.23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全年全县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2% [注1快报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注1快报数]。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分:全年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3.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34.5%。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增长6.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下降60.5%。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下降1.0%。工业品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4%。
建筑业
2018年,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共有14个。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8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6亿元,利税总额2.42亿元。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2%;房屋竣工面积113.9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1%。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下降5.7%。其中:项目投资下降32.9%;房地产开发投资37.95亿元,增长81%。分投资主体看,
2018年,国有经济投资增长67.4%;民间投资下降14.7%;港澳台商经济投资下降42.9%。
2018年,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7.5%;其中工业投资下降57.5%,工业技改投资下降5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1.7%。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例为5:20.6:74.4。
2018年,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分行业看投资额较大:制造业投资下降58.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80.7%;教育业投资增长492.5%。
2018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2%;基础产业投资下降14%;城市建设投资下降9.6%。
2018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9.12亿元,增长70.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46亿元,增长151.2%;其他投资3.37亿元,增长100.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4.58万平方米,增长31.5%;商品房销售额54.07亿元,增长32.8%。
国内贸易
201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亿元[注1快报数],比上年增长8.7%。其中:县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1.1亿元,增长7.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6.8亿元,增长12.0%。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2亿元,比上年增长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7.1亿元,增长18.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0.9亿元,增长-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8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0.2亿元,增长-50%。
2018年,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3%,金银珠宝类增长61.4%,日用品类下降31.7%,五金、电料类增长53.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3%,中西药品类增长14.5%,通讯器材类下降13.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9.1%。
对外贸易
2018年,全年进出口总额40.64亿元,比上年下降14.9%。其中出口额38.98亿元,下降16.7%;进口额1.66亿元,增长72.5%。外贸出口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8.59亿元,同比下降19.8%,占全县出口比重73.3%;加工贸易出口10.39亿元,同比下降9.2%,占全县出口比重26.7%。大宗出口商品中,以不锈钢制品为主导,出口额达22.64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县出口额的58.1%。次之是肉鸡、冻鱼等食品出口,出口额达5.95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县出口额的15.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079.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5%。
旅游
2018年,接待中外旅游总人数1293.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284.1万人次,增长10.5%。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977.38万人次,增长10.5%。组团国内游1.52万人次,增长8.9%;出境游4722人次,增长8.4%。全年全社会旅游总收入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旅游部门旅游营业收入16.3亿元,增长10.8%。
财政
2018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1亿元,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11.96亿元(县级),增长15.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51亿元,增长14.5%。2018年税收收入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2%。
金融业
2018年,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1.36亿元,比上年增加28.49亿元,增长11.3%;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183.57亿元,比上年增加10.7亿元,增长6.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7.04亿元,比上年增加5.79亿元,增长3.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1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4亿元,下降 26.4%;中长期贷款余额 123.34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8 亿元,增长7%。
交通运输
公路 高速公路:江罗高速(全线通车)、高恩高速2018年建成通车、汕湛高速(云湛段)已通车、汕湛高速(清云段)2019年建成通车
省道:S276、S113线贯通全境
县辖公路总里程为962.908公里。其中县道155.367公里,乡道469.456公里,村道338.085公里(含等外公路103.949公里),城区和乡镇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硬底化。
2018年,全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12亿元[注1快报数],比上年增长3.5%。
2018年,全县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13600万吨公里。全县载客汽车完成旅客周转量35641.3万人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197.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3.6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56271辆,其中轿车保有量37180辆。
铁路 三茂铁路贯穿全境
社会事业
教育 综合
2018年,全县小学实际招生6664人,在校学生37931人,毕业生505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招生4909人,在校学生14035人,毕业生4276人;普通高中招生2699人,在校学生8436人,毕业生3108人。中职教育中职业高中招生399人,在校学生1299人,毕业生48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852人,其中:初中1158人,高中694人。小学专任教师2287人。全县登记在册幼儿园64所,全县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含小学附设班)1795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091人。
小学教育
民国4年(1915年)1月,官立高等小学堂改名高等小学校。2月,在黉宫东斋创办东斋国民学校,学生54人。全县共有高等初等小学校5所。民国5~10年,先后设立西斋国民学校、女子国民学校各1所。民国11年,在县城黉宫创办县立第二小学,县立高等小学改为县立第一小学,其他国民学校改为初级小学。民国12年,开办育才小学校,育贤初级小学各1所。民国15年,创办私立育德女子小学校。其时,全县有高级小学4所,初级小学4所。民国20年,县立女子小学校改为县立第一女子小学,私立育德女子小学改为第二女子小学。至此,全县有完全小学6所,学生756人;初级小学31所,学生1140人。民国22年,城乡开展拆除庙宇兴学活动,全县小学发展到207所,学生1.26万人。民国24年,全县小学只有147所。民国28年2月,县城学校为避免日机轰炸,迁往农村,少数学校因战乱停办,全县小学减少为125所。民国30年,县推行国民教育,初级小学改称国民学校或保国民学校,高级小学改称乡、镇中心国民学校。民国31年,全县小学增至246所,其中乡(镇)中心校33所,保国民学校200所,私立(代用)小学13所。解放前夕的1949年9月,全县有小学248所。[7]
中学教育
民国3年(1914年),创办新兴县立中学堂,校址于古筠书院,设1个班,学生35人。由于学生逐年增加,校舍屡遭战乱毁坏,于民国22年迁往县城北郊井料岗新建校舍。其时设4个班,学生180人,教职211人。民国15年(1926年),叶季壮等于县城青云路创办私立育才中学,设初中1个班,学生30人。次年5月停办。民国29年,全县只有县立初级中学1所,因招收学生名额极少,至民国35年,县内各地相继创办私立中学4所,扩大招生,是年在天堂圩创办私立甘棠中学,设初中1个班,学生45人。民国30年,在稔村乡坝塘村创办私立兴育中学,设初中1个班,学生50人。民国31年,在船岗圩悝席岗创办私立明德中学,设初中1个班,学生50人。民国35年,在车岗圩创办私立延平中学,设初中两班,学生100人。新兴县立中学,私立甘棠中学分别于民国33年、民国36年改为完全中学,各设高中1个班,学生50人。民国38年春,全县有完全中学2所:县立中学、私产甘棠中学;私立初级中学3所:兴育中学、明德中学、延平中学。[8]
师资队伍
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员来自私塾先生,高等、中等师范,中学、乡村师范、简易师范毕业或肄业学生和师资短训班学员。县立中学校长由县政府选推荐合格人员,经省教育厅委任。私立中学校长由校董会遴选聘任,报省教育厅备案。公私立中学教员均由校长开具合格人员履历,呈主管教育行政机构核准。小学教员由校长聘任,任期半年或一年。一般聘书后附有聘约,内容有担任职务、课程、任期、待遇等。民国22年(1933年),对小学教员进行登记,有105名教员登记。民国28年,全县教员433人,登记合格的136人,不合格的经训练与检定,次年76人检定合格和代用教员177人。民国29年,中、小学教员增至640人。民国30年,中、小学教员为728人。民国31年,中、小学教员为885人。民国37年,在全县844名中、小学教师中,具有大学学历的19人,专科或普通师范水平的93人,简师和短期师训班师资水平的263人,高中文化的120人,初中文化的274人,其他7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对教师的职业安排。1950年对民国时期的776名教师进行全面登记后继续任用,并从社会上新吸收一批知识分子扩大教师队伍,是年全县有教职工982人。此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县每年从国家分配的大学、专科毕业生中安排一部分充实教师队伍。1950~1985年,安排于教师队伍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共1135人,占国家分配给新兴县大专毕业生总人数的52.4%。其次,从社会上和部队转业干部中吸收一部分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作为民办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其中,1979年新吸收民办教师1785人,占当年全县教师总数3473人的51.4%。这些教师先后参加短期轮训进修学习和函授学习,以及教学实践,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有显著提高,队伍不断扩大。1985年全县有教职工3236人,其中专任教师2104人,比1950年增长2.3倍。在全县中学专任教师837人中,具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的共365人,占总人数的43.6%;中等专业文化水平的389人,占总人数的46.5%;高中文化水平的83人,占总人数的9.9%。[9]
科技 2018年,实施的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 项、市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县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全县获国家科科技奖项目2项、省科技奖项目1项。全县共申请专利556件,其中,发明专利90件;授权专利462件,其中,发明授权专利34件。
文化 2018年,全县现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中心文化广场各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广播电台和电视转播台各1座,有线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站12个;全县共有文化站1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100%,有线电视用户达4.78万户。城乡文化活跃丰富,全年送戏下乡36场,送电影下乡1932场,送图书下乡23万册,在全县实现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203间。
体育 2018年,全县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亚军3个,国家级季军4个;省级冠军 2 个,省级亚军3个,省级季级3个。
卫生 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含个体诊所、厂矿、医务室、卫生站)173个,其中:医院3间,卫生院12间,门诊部、所16间,慢性病防治站1间,疾病控制中心1间,卫生监督所1间。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床位174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59人,全县执业医师626人,助理执业医师318人,注册护士1226人。全县共有村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1个,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不断加强和改善,卫生保健进一步完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03%,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5.03%。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深入推广发展,2018年实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26万人。
环境保护 2018年,全县建设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0.55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10.55平方公里。建立环境保护监测站1个。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8%。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加强新兴江水环境整治,陈舍监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的整改目标。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32%。
安全生产 2018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8宗,死亡23人,受伤46人,直接经济损失603.53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人。全年共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56起,造成21人死亡、受伤49人,直接财产损失13.28万元。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0.1元, 比上年增加1150.8元,增长7.3%。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8.3元,比上年增加1092.7元,增长4.3%。
2018年,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6.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56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6.5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7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83万人,领取企业养老保险金人数1万人。2018年实际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1万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数6.81万人。2018年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41.26万人。
2018年,全县各类全日照料社会福利机构14个,拥有床位746张,年末在院人数297人,在册登记城镇低保960人,农村低保9218人,特困人员供养2724人,全年临时救助1543人次、医疗救助26702人次。年末在册登记集中供养孤儿15人,分散供养孤儿72人,困境儿童76人,困难残疾人3073人,重度残疾人4802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11170人,百岁老人36人,全年免除基本殡葬服务收费3033人次。全县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共199个,服务人员1045人,年末登记社工机构2个,社区志愿组织38个,社区服务志愿人员3045人。
文化
语言 新兴县境内存在两种汉语方言,分别是属粤方言的“新兴话”和属客方言的“客家话(嘊话)”。粤方言分布甚广,河头、簕竹两镇主要使用客方言,其余各镇主要使用粤方言。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广普通话,特别是90年代以后,全国大多省份的人进入县内生活、工作,使得普通话在县内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但当地人互相交谈仍用乡语。
新兴话
新兴话属于粤方言,是新兴县内的通用语言,日常使用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新兴话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历史时期。一、秦汉时期汉移民的进入,将中原“雅语”带入新兴地域。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军占领百越。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为“垦卒”迁至岭南。“垦卒”是历史上第一批汉族移民。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其时新兴地域属南海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新兴地域就有县级设置,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就有郡级设置。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发生“八王之乱”,继之又有“五胡乱华”,中原汉人大量南迁,进入新兴的汉人开始增多,以中原“雅语”为基础的新兴话形成,成为当地的优势语言。二、唐宋时期,新兴成为朝廷贬官流放的主要地方。明朝嘉靖十四年《广东通志初稿》“流寓”卷列举唐宋两朝共有22位名人流寓肇庆府,明朝时的肇庆府辖新兴县等一州十二县,22人当中有14人流寓新兴县,其中宰相级就有5人。他们在新兴县寓居期间,开办学堂,传播中原文化。他们所操的官话,对新兴话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南宋元朝时期,大规模的汉移民进入新兴。现新兴县大部分的族群,都是由南雄珠玑巷经珠江三角洲进入新兴。这些移民,由于在珠江三角洲居住一段时间后进入新兴,使得新兴话或多或少受到他们原居住地语言影响。在粤方言分区上,有学者把新兴县划为“珠江或西江流域的外围或边远地区”,称其“方言与广州话比较起来,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特点,但语音、词汇的共同点仍然比较多,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跟广州人用方言交谈,基本上可以互相通话” 。
新兴县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东北面是归属粤海片(广府片)的高要和佛山;东面和东南面是归属四邑片的鹤山(鹤山雅瑶属四邑)、开平和恩平;西南面是归属“两阳片”或“高廉片”的阳春;西北面和北面是同属云浮市辖的云安县和云城区,跨过云安县和云城区再往北和西北,则是归属“勾漏片”的郁南、罗定和德庆。新兴县是粤方言几个大片的接壤过渡地带。
地理位置的特点往往与方言特点紧密相关,新兴县地处粤方言几个大片的接壤地带,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联接东西南北、杂糅各片特点的方言点。新兴方言的语法存在一些杂糅了东(粤海片)西(高廉片)南(四邑片)的特点;相比广州话,新兴话较多地保留古代汉族“雅语”的面貌。
新兴话在县内各镇也有差异,形成几个区域。县城话:新城镇、车岗镇、太平镇、集成镇、东成镇、大江镇和簕竹镇良洞村、里洞圩附近地区等。稔村话:稔村镇南部。水台话:水台镇。梧洞话:里洞镇南部地区。天堂话:天堂镇和河头旧街附近。
客家话
唐代战乱至五代十国时期,大批汉人通过横浦之道或赣南至福建石壁、至梅州、至惠州,或粤海通道到广东,这是客家人的迁徙之路。在经过长期流徙以后,他们所操的语言慢慢地发展成为一种方言——客家话,这批被称为“客人”的中原汉人最后定居于梅县地区。由于客家人都具有正统意识,其语言一直保持稳定状态,既不受金元之后中原汉语演变趋势的影响,也不易为粤语所同化。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
新兴县内的客家人,是梅县地区客家人的迁入。县内河头镇、簕竹镇是客家人相对集中的区域,水台、车岗、太平、天堂等地也有客家人居住。至2000年,县内客家人有3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分布在140条自然村。他们日常交往讲“客家话”,对外交往可讲“新兴话”。
民间艺术 文化
(一)戏剧
建国前夕,县内的水东岸、稔村、大稳、舍丰、坝塘、碧塘、布茅、彭山等乡村有农民组成的业余粤剧班20多个,为群众表演古装粤剧。民间喜庆日子,粤剧班承接吹奏八音演唱粤曲。其中,水东岸“联超群”八音班,声艺最佳,誉为县内第一班。
1956年,全县有业余粤剧团70多个,演出剧目有《白毛女》、《王秀鸾》等。1958年至1977年,组织全县汇演、调演共13次,有66个代表队共3580人参加,演出粤剧、歌舞、曲艺等节目477个。还组织业余作者创作多场粤剧、独幕粤剧、话剧、快板等节目170多个,开展群众性自编自演活动。至1985年,共创作各类剧目185个,各业余剧团、演出队共演出粤剧、歌舞、曲艺节目518个。
(二)舞蹈
狮舞:县内各村有设馆习武术的传统,馆中附习狮舞。每逢春节、国庆等喜庆日子表演狮舞特技如“狮子出洞”、“狮子滚球”、“狮子采青”等(详见本志第四十三章体育)。
龙舞:民间舞龙,群众视为象征吉祥兴旺。县城水东岸擅造火龙,城关镇仓夏和簕竹镇良洞的群众擅长扎金龙,又善于舞龙。1979年后,每逢国庆节、春节均有表演。
舞蹈:民间14年(1925年),新兴县育德女子小学开办后,从广州聘请舞蹈老师回县教授学生习舞,参加县的各种集会,公演《葡萄仙子》等儿童舞蹈。1970年后,县文化馆为了开发儿童智力,发现艺术幼苗,经常举办儿童歌舞试验班和舞蹈训练班。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4) (三)音乐
新兴地方群众向有唱山歌的习惯,传说源自刘三妹。清《肇庆府志》载:“刘三妹新兴人,生唐中宗时,年十二善歌,游戏得道,往来两粤溪峒间。解诸蛮语,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人环视之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
新兴民歌种类很多,有县城山歌、天堂民歌、新娘歌、喃么歌、跳楼调、采茶调、盲公调、哭哀歌和顺口溜等。民歌源远流长,生活气息浓,语言形象,曲调流畅,内容多是反映下层社会生活、人民悲欢离合的事,民国期间,流传较广。
抗日战争期间,县民众教育馆集合民间艺人、各学校学生组织歌咏队,有时在县城召集群众开文娱晚会,以歌咏及曲艺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建国后,县曾搜集整理民间歌谣,开展全县民歌、文艺汇演。1980年后,音乐活动日趋活跃。城镇设立“儿童小提琴班”、“牧童笛班”。一些机关、学校、工厂组织有成人歌咏队,丰富文娱生活。
县文化馆先后集体创作一些歌曲。顾剑民创作的《飞奔吧,新兴车站》获省创作奖。
曲艺优秀作品有《李连长认亲》(刊登在1982年8月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曲艺杂志)、《书记游园》、《寻牛记》、《手捧香荔话苦甜》、《画家》(相声)、《好猎手》(相声)、《伏虎》(快板)等。[10]
文物古迹
白鹿台遗址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来境狩猎筑白鹿台。位于县城南6公里的集成区越王殿村(今南塘村)东侧象山山嘴。历代不少人士到此刻石凭吊。遗址面积180平方米。内遗存有汉代、唐代的布格纹板瓦碎片。
筠城遗址筠城种竹为城,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始为历代县衙、州衙、郡衙及仓库监狱,官民住宅在城外,遗址即今中山公园。宋代绍兴二十年(1150年),州守王济以城狭窄,将城扩大,城南扩1里,东、西、北各扩大半里。同时,在土基内遍植簕竹环绕,城周1484丈,明天顺七年(1463年),知府董瑜于土城内筑砖城649丈,后几经修筑。民国20年(1931年),拆毁城址改建环城路,全长2231米。今中山公园内遗留有500年前种植的2株榕树,大门口有两尊明代红砂石雕狮子,均是县衙内的遗物。
单牒县县治遗址东晋永和七年(351)年),设单牒县。至唐天宝元年(742年)废。县治遗址在东成区单牒村。尚留南门城楼墙垣两段,各长14.5米,宽1.6米,为三行一横七层砖结砌,砖长32厘米,宽15厘米,厚6.5厘米,粉黄色,属唐代砖。
索卢县县治遗址梁普通四年(523年),新宁郡增设索卢县。唐乾元元年(758年)废。县治遗址在县南集成区夏卢村南侧的来龙山脚,坐西南向东北,来龙山山脉两边延伸环抱。遗址地势较今夏卢村稍高,旧县治依山而筑,无濠沟防御设施,面积8004平方米。1984年普查时在遗址采集到布格纹、灰白色、胎重厚的唐代板瓦。
文井遗址位于县城西北郊井料岗(今州背小学前)岗脚水田旁。史载有明王大用《文井记》,称“泉甘而冽,时上溢流润,兆科目得人”。现已废。
明窑遗址位于县城南1.5公里的风翔里村侧官田山岗脚,遗址10多处,窑址深2米,高1.5米,每窑容300~400砖,是明代烧制县城城墙砖的窑址。
观音山遗址观音山在县城北郊,原名峡岗,因岗下有观音庙,故俗称“观音山”。岗高40余米,突起东门河傍,与对岸巨福山并峙,作县城捍门。岗西下观音庙砌有百余级石阶,石级直达岗顶梓潼庙、文昌阁和东麓的康公庙。遍山长松、樟树,葱郁耸翠,东坡靠河,为民国年间学生植树节植树场地。南有大堤“梓潼围”,直贯城区,流经山下的东门河中有潭深水急的“峡山湾”。观音山向为诗人墨客登临题咏及县城居民郊游憩息之地。建国后,为扩建县城,发展经济,山岗已被劈平。遗址2700多平方米,现为县副食品加工厂、县松香厂等企业所在地。
梓潼围遗迹梓潼围原从县城水街口起沿东门河至观音山,为长1.05公里、高5米的河堤,是保护县城北郊、桥亭、坡边等村庄,桥亭洞稻田不受洪患,县内规模最大的堤围。建于宋代,历代屡崩缺成灾。建国后,以砖石、水泥加固堤基,并于1977年改为河堤公路。
高地塔遗址高地塔又名夏院塔,唐时原是3层木塔。宋淳熙年间,汤邦彦、梁万顷创建高15丈3尺,凡9层砖塔,后崩废。清乾隆年间,南外李豫修复六角9层砖木结构旧貌,为县城建筑物之最高点。1948年冬,新兴县政府将塔拆除了4层,第5层改为炮台。建国后,残塔已拆除。遗址现为县食品公司、县医药公司仓库、宿舍。
曾受一故宅曾受一,原云浮县籍人。清川东兵备道重庆知府。曾受一故宅,在原云浮县(今新兴县)河头镇河仔口竹园窝村,另在二村祠堂屏墙尚残存有“儒林”二字;在竹完窝祠堂房,门额尚悬有“观察第”旧木匾。[11]
政治
党委机关
县委书记:叶锐 县委副书记:梁国华、陈就庆 县委常委:刘锋汉、黄立坚、刘涛、陈荣贤、关彩云、肖志坚、陈开善、谭志春 人大机关
人大副主任:梁锦钊、麦金源、陈丽兴、苏伟雄、黄枢养、陈启雄 政府机关
县长:唐谊 常务副县长:陈就庆 副县长:陈敏、何炳友、谭志春、韦钰、刘桂秋 政协机关
政协主席:区耀启 政协党组副书记:陈锦忠 政协副主席:温均生、周志权、苏榕华、梁志莲、谷伟 (资料来自)
旅游
国恩寺
龙山旅游区内的国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居和圆寂之所,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0多年前惠能大师凭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五祖弘忍真传衣钵,成为佛教禅宗第六代宗师。六祖创“顿悟”学说,把源于印度的佛教改革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其留下的《六祖法宝坛经》更是研究中国和世界佛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的历史巨著之一。
石牌碑 石牌碑
神仙谷 神仙谷景区位于六祖镇西南部留村村委会辖区内,座落在新兴县八景之一的笔架山,距龙山旅游度假区只有四公里。景区面积约2609亩,谷内全长约四公里,因仙迹而得名。
古塔春晖
宝宁塔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位于天堂镇内垌盆地的出口处三庙口两山嘴间的中点。塔高24米,壁厚1.45米,八角七层,建于清朝乾隆19年,是县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塔。内垌四面有高山相环,中间却地势平坦开阔,自古农业发达。
水台叠翠 天露山
水台镇位于新兴县东部,面积约70平方公里,距县城30公里,是新兴县农业发展区域化万亩连片水果基地。水台镇的山头低矮、坡度平缓,土质疏松,有利于水果生长,传统种植有西瓜、香蕉、柑桔橙等。温氏集团祖代原种猪场投产、珠三角花卉培育种植后方生产基地引成,使水台镇形成集科研、生产、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成为广东省著名的三高农业示范镇。
天露山
天露山旅游度假区位于里洞洛洞村,坐落于粤中南部最高峰天露山北麓,新兴致力打造的“中国第一禅漂”的禅龙峡也位于此。禅龙峡漂流全长3.8公里,总落差188米,最高落差20米,有回头一拜圣祖峰、平湖秋色、忘忧谷、佛在我心等景!
金水台温泉
金水台温泉水质晶莹清澈,有淡淡的“臭鸡蛋”味,水温高达70℃,水质含有偏硅酸、氡、硫、钾、钙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质元素,有很好的保健疗养价值。金水台温泉由多米尼家外商投资,首期投资人民币1.2亿元,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池区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建有30多个特色不一的温泉池,温泉冲浪池、温泉滑梯、大型温泉水疗池、温泉鱼疗池、温泉酒吧池等。景区的各种会务及娱乐设施完善,高级卡拉OK歌舞厅、各种20人至400人的大型会议中心及配套完善的多媒体设施,600多餐位的特色中餐厅、西餐厅,加勒比海风格别墅60多套,每套别墅更配有私家温泉池及独立的车房,共有豪华客房200多套,房间设有露天阳台。
旅游
藏佛坑位于广东新兴县六祖镇寺田村东侧,距国恩寺3公里。藏佛坑内有约2公里的长坑延绵于两山之间,原始自然生态保持良好,坑内浅流飞瀑,奇岩怪石,绿荫山色相映成趣,藏佛坑内还有架古色古香的水车。传说六祖圆寂后,尸体端坐在坑中一块石上,因此得名!坑内的化身潭有瀑布从峭壁下泻成数米深潭,潭内有岩洞为六祖惠能圆寂之处。潭外百余尺溪中有一平面石,旧社会遇天旱之时,乡民常迎六祖塑像来此石求雨,据称相当灵验。在平面石的对面山有一块高数十丈的巨石,似韦陀佛像,故名“韦陀石”。坑两侧山麓有数巨石,如四大天王,俗称“金钢石”。藏佛坑石奇、山清、水秀,是旅游览胜的好去处
美食
蛇肉 新兴人食蛇,最早流行于民间,听闻蛇肉可以去除小孩晚上冒汗的毛病,并且可以美容小孩肌肤,其实蛇乃高胆白食物,吃之对肌肤增白无可厚非。后来由于疗效显著,加之广州、南海等地食蛇的菜不断丰富,食蛇的风俗在新兴悄然兴起,首家经营蛇食餐的是现太平镇凤凰水闸的蛇餐馆。最初的菜式是将蛇折骨撕肉,加之鸡肉丝、火腿丝、猪肉丝、冬菇、木耳等作为配料火文成蛇羹,专供顾客品尝。后来发展至“三蛇龙虎斗”、“三蛇龙虎凤大会”。这些菜式正流行于各大宾馆、酒楼,但以原凤凰水闸的蛇王旺经营的最好,其店址现已迁至冼河桥旁,原店址仍为旧称,但被他人经营,在冼河桥蛇餐馆一般用眼镜蛇(饭铲头)、金角带、过树榕这三种蛇汇于一起做蛇羹,其中加入果子狸的蛇羹叫“三蛇龙虎斗”,加入老猫的就称“三蛇龙虎凤大会”,新兴人食蛇比起以前已有大发展了,除了蛇羹外,还有炒蛇丝、火文蛇肉、炒蛇皮、蛇汤、炖蛇盅、火局蛇木录、蒸蛇木录等,有近百个品种。
簕竹田螺 簕竹田螺是簕竹镇“好好餐厅”的一道名茶,其选料上乘,味道鲜美,配料独特,驰名县内外。簕竹田螺的原料田螺来料来自于簕竹沙涌纯粹的无污染的本地产螺类。螺体螺纹清晰,螺壳满而透明,螺肉肉质肥美。簕竹田螺的烹制方法多用猛火干炒,配以紫苏、蒜米、蚝油等炒至螺壳红方可下锅上桌。新兴人食螺多于中秋前后,因为此时的螺肉最为肥美,螺籽少,吃起来比较方便。簕竹田螺现已发展成以田螺为主打的河鲜宴。除田螺以外,河鲜宴会有当地河涌盛产的鱼类、肝鱼、山斑、河虾、黄骨鱼等。
天堂狗肉 有谚云:“狗肉滚三滚,神仙企(站)唔(不)稳”,“夏至狗,无处走。”说明新兴人非常喜欢狗肉。不过新兴人吃狗肉多在冬季而不大夏天了。天堂狗肉的吃法是有一番讲究的,首先在选科上,普遍有“一黄二黑三花四白”,认为黄狗的肉最香,白狗肉的肉最猩。烹制狗肉时,将狗杀死后,刮清身上的毛,然后用禾秆(或木柴)烧煨,煨成黄后,洗净内脏,切块放在锅里炒干水,再转到砂煲用文火火文,拌以油、盐、姜、陈皮、片糖,用火文熟。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视频
广东六祖故里,禅意名城: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