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图片来自The Harvard Psychoiogy

出生    1933年8月15日

逝世    1984年12月20日(51岁)

母校    哈佛大学

荣誉    古根海姆学者

知名于   小世界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年8月15日-1984年12月20日,又译为史丹利·米尔格兰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目录

米尔格拉姆实验

于1960年在耶鲁大学工作时进行了著名的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20世纪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之一。 于1960年至1963年在耶鲁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受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 关于在耶路撒冷审判阿道夫·艾希曼 (Adolph Eichmann) 的报告的启发, 凭借这一非凡的成就,年轻的米尔格拉姆博士于1963年回到哈佛大学,担任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1],测试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性。 米尔格拉姆进行了精心设计的假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对其他志愿者进行危险的电击(实际上,其他志愿者是同盟,电击是假的)。 与他调查的每一位专家的预测相反,米尔格拉姆发现超过 70% 的受试者对一个无辜的陌生人实施了他们认为可能会致命的电击。 统称为米尔格拉姆实验,这项开创性的工作表明人类倾向于服从权威人物发出的命令,更一般地说,行为倾向于更多地受情境要求而不是人的特质所控制。

 
米尔格拉姆实验图片来自newrepublic

小世界实验

因未能在耶鲁大学获得终身教职,故于1963年转往哈佛大学工作,进行小世界实验Small-world experiment,因而启发了六度分隔理论。 在哈佛期间,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项新的、同样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称为小世界实验。米尔格拉姆要求一组人找出与居住在千里之外的指定陌生人之间的一系列人际关系。 他发现大多数人可以通过六个或更少的链接成功地做到这一点,这产生了熟悉的表达“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后来成为戏剧和电影的名称,游戏“凯文培根的六度”的来源 ”(“Six Degrees of Kevin Bacon,”) 以及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2000年畅销书《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的主题。 互联网使研究社交网络变得更加容易,在它被发现几十年后,这种现像已成为新研究的热点。

于1967年接受纽约市立大学的终身教授席位。1984年,因心脏病逝世,享年51岁。 米尔格拉姆在美国心理学会20世纪最杰出的100位心理学家名单中名列第 46 位。

著作

视频

Milgram Experiment - Big History NL, threshold 6 -2013年3月19日


参考文献

  1. 米尔格拉姆冲击实验,simplypsychology, 201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