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斩鬼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斩鬼传》是一部文人创作的通俗小说。作者借用长期流传在民间的钟馗捉鬼故事作为因由,加以发挥铺演,写成了一部寓言性的讽刺文学作品,在明清小说中独创一格,开辟了讽刺小说的新领域。作者刘璋,字于堂,号樵云山人,山西太原人。大约生于康熙五年(1666),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雍正元年(1723)任直隶深泽县知县,在任四年。《斩鬼传》很可能写于他的青年时代,还在中举做官之前。因此郑振铎说:“无疑的,作者是一位不得志的才士。”又名《捉鬼传》、《平鬼传》、《钟馗传》、《九才子》等(旧时书名多作《捉鬼传》或《平鬼传》)。长篇小说。四卷,十回。此书原署,作。郑振铎以为杭人夏履先,又或以为刘璋撰。璋字于堂,号樵云山人,山西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举人,曾官直隶深泽县令。擅书法,谙世情,不得志。于康熙五年(1666)成书。书叙钟馗捉鬼故事。唐德宗时,钟馗参加考试,因其貌不扬落选。自杀后封为驱魔大神,到人间剿灭种种鬼魅。借鬼物描写人世以揭露、讽刺黑暗现实。

创作背景

《斩鬼传》取材于中国自唐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鬼怪故事,书借阴曹地府,曲尽世态人情,寄托着作者和人们抗拒邪恶势力的理想。作者刘璋,中举人后二十七年(康熙三十五年中举,雍正元年任职)才当上直棣深泽县令,在任期间他革除弊政,深受百姓爱戴。后因前任问题牵连而革职。作者为人正直,涉世很深,对清初败坏的社会风气及病态现象极为不满。对于一些“既无犯罪之名”,又“无得罪之状”,治罪不可,报应不能,连阁王都感到“最难处治”的啊事,刘璋却思量借助正义的力量来消除。作者本着“具有一副大慈悲心,行大慈悲事”(《斩鬼传自序》)的指导思想,将各式各等社会丑恶现象一一抉出,描摹出其丑恶特征,“发其隐情”,假托钟馗,加以剪除,以引起人们警惕,并告戒丑类。 清初刘璋的《斩鬼传》以民间传说钟馗斩鬼为题材,以揭露和批判社会不良风气和人性弱点为主要内容。据王青平考证,《斩鬼传》的成书不晚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时刘璋22岁。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就《斩鬼传》中个体的鬼所蕴涵的寓意而言,实则为阳间即现实社会某些人的恶习。这些鬼的恶习,除了少数与人的性格有关,诸如,温斯鬼的拖沓、冒失鬼的莽撞等。大多数的恶习,则是某种恶德的化身,作者点明作品中诸多鬼类的恶习,是败坏社会风俗的恶德:“且夫王者之天下也,在维其风俗。即如捣大鬼风倡,而人无诚实;诓骗之风倡,而人多作伪;仔细、龌龊之风倡,骨肉寡恩。夫人而至于无实,至于诈伪,至于寡恩,尚得以为善乎?即如风流、糟腐、好酒、贪色未可以为不善也,似也。然风流也,而玷污名教;糟腐也,而泥滞鲜通;好酒贪色也,而败坏威仪,淫乱风俗。”《斩鬼传》第一回阎君亦谓:“此等鬼最难处治,欲行之以法制,彼无犯罪之名;欲彰之以报应,又无得罪之状也。曾差鬼卒稽查,大都是习染成性之罪孽。”可见这些所谓“习染成性之罪孽”,不属于法制所管辖,而是为道德所规范的恶德。作品中阎君还对钟馗说:“凡人鬼之分,只在方寸。方寸正时,鬼可为神。方寸不正时,人即为鬼。”这里的所谓“方寸”,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道德标准,如违背道德标准则为“恶鬼”及其所蕴涵的恶德。比如,书中写捣大鬼专门说谎,诓骗别人的财物,他的一身行头,头上戴得紫金冠,身上穿得白花袍,坐下骑得瘦腰马,也都是行骗得到的。其他如诓骗鬼、抠掐鬼、丢谎鬼、急渎鬼、抢渣鬼、寒碜鬼、龌龊鬼、仔细鬼、讨吃鬼、耍碗鬼、温尸鬼、缠绵鬼、风流鬼、色中饿鬼、诞脸鬼、偷尸鬼,等等,都蕴涵对恶鬼恶德的讽喻意味。 而从作品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世间鬼魅之多,无处不在。这表明作者的现实讽喻不仅是某个鬼类的恶德,即个人的品德,而且具有对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普遍社会现象的讽喻意味。作品开篇有诗云:“世事浇漓奈若何,千般巧计出心窝;止知阴府皆魂魄,不想人间妖魅多!”钟馗也曾对世间鬼魅之多表示惊讶:“不料世间有这些鬼魅”书中还特意借阎君之口向钟馗点明,阴曹地府中“并无一个游魂,敢与作祟,尊神要斩妖邪,倒是阳间最多,何不去斩?并指出这些恶鬼也即恶德在阳世间举世皆存:“大抵繁华的所在,捣大抢渣等鬼多些,其余散处四方,总无定踪。”从书中对众多鬼类恶德的描写,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如诓骗鬼、抠掐鬼、丢谎鬼、急渎鬼,也有捣大鬼一样坑蒙拐骗的道德败坏行为。再如,抢渣鬼、寒碜鬼的同流合污;龌龊鬼、仔细鬼的贪财吝啬;讨吃鬼、耍碗鬼的奢侈堕落;温尸鬼的懒散拖沓;缠绵鬼、风流鬼、色中饿鬼的好色放荡;诞脸鬼的寡廉鲜耻;偷尸鬼的鸡零狗盗,不一而足。可见,作者认为道德沦丧不仅是个体的品德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 [7]

艺术特色

《斩鬼传》主要通过正面描写群鬼的外貌、言行举止,侧面交代群鬼的生平经历来塑造人物。小说第二回中,捣大鬼一出场就是一副洋洋自得、装腔作势的模样,作者用一短篇韵文介绍了捣大鬼后仍故意不交代明白,只是说:“原来此鬼一生好捣,今日来原欲捣这些和尚,骗些钱使。”这是正面刻画,即实写。后来通风老人向咸渊解释了捣大鬼的身世,则属于侧面描写,即虚写。之后捣大鬼等三鬼与钟馗等人交战,将钟馗等人折腾得“牙痒的牙痒,筋疼的筋疼,恶心的恶心”,这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正面刻画。知客对温尸鬼的粗略介绍是虚写,众人眼中温尸鬼的疲惫慵懒模样和他自已慢条斯理的自述则属实写。至于无耻山寡廉洞的五鬼,通风老人的介绍是侧面描写,五鬼与钟馗交战所表现的各自的性格则是正面实写。还有文笔粗鄙可笑的不通鬼、急赖鬼向仔细鬼等的详细交代是虚写,之后其-窍不通却自以为是的表现则为实写。其他如倒塌鬼、低达鬼、风流鬼、遭瘟鬼、黑眼鬼、发贱鬼等的出场描写和性格刻画也属于这种情况。 《斩鬼传》塑造形象的一个明显特色,是用勾勒速写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将一个颇具特色的鬼魅形象;刻划得活灵活现。如捣大鬼,吹嘘起来没边没际,竟说自己与弥勒佛同门学道,“后来他作了西方尊者,俺占了南瞻部洲。上管天,下管地,其尊无二,掌天立地大将军。所以三官大帝,见俺尚称晚生;十殿阎君,见了俺自称卑职”。再看其外形描绘:“两道扬眉,几生头顶心边;一双瞪眼,竟在眉棱骨上。谈笑时面上有天,交接处眼底无物。”“脚不踏地,从半空,中去了”。笔墨如此经济,却将人世间那些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吹牛大王的嘴脸,活脱脱地给以曝光,尤其是外形描述更是字字传神,入木三分,令人叫绝。又如仔细鬼临终时“吩咐儿子道:“为爷的苦扒苦挣,扒挣的这些家财,也够你过了。只是我死之后,要及时把我的这一身好肉卖了,天气炎热,若放坏了,怕人不肯出钱。”刚断气又活了过来,对儿子说:“怕人家使大秤,要你仔细,不要吃了亏,就是牵计这个大事。”寥寥数语把仔细鬼的“禀性悭吝,情甘淡泊”的形象勾勒得无以复加。 《斩鬼传》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诙谐的笔调与夸张手法揉为一体,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浓。前文所录两例,既是简炼的勾勒,又是诙谐和夸张的巧妙联用。夸张的诙谐使故事更显得幽默,诙谐的夸张使人更感到真实。

后世影响

由于钟馗信仰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斩鬼传》不仅对后世小说尤其是讽刺小说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而且对民间文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第一,《斩鬼传》的钟馗打鬼题材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平鬼传》和近代张恨水的《新斩鬼传》,间接启发了以鬼域反映现实生活的《何典》,并对晚清《梦平鬼奴记》《精神降鬼传》等通俗小说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启发和影响。清水云道人的《平鬼传》同样写钟馗奉命斩鬼一事,他率领神茶、郁垒二将与万人县无二鬼领导的群鬼联盟作战,经过几番较量终于取得胜利。晚清张南庄的《何典》则叙述了活鬼之子活死人如何经历困苦磨难,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仙人指点,最后镇压叛乱,得以加官晋爵并和自己的心上人臭花娘结成美满姻缘的故事。《何典》这种“谈鬼物正像人间,用新典一如旧典”的故事叙述模式明显来源于《斩鬼传》。

内容预览

  世事浇漓奈若何,千般变态出心窝。止知阴府皆魂魄,不想人间鬼魅多。闲题笔,漫蹉跎,焉能个个不生魔?若能改尽妖邪状,常把青锋石上磨。  这首词单道人之初生,同秉三才,共赋五行,何尝有甚分别处?及至受生之后,习于流俗囿于气质,遂至所禀各异。好逞才的,流于轻薄,好老实的。流于迂腐,更有那悭吝的,半文不舍,捣大的,满口胡诌。奇形怪状,鬼气妖氛种种各别,人既有些鬼形,遂人人都起些鬼号。把一个光天化日,竟半似阴曹地府。你道可叹不可叹?在下如今想了个销魔的方法,与列位燥一燥,醒一醒眼。  话说唐朝终南山有一秀才,姓锺名馗,字正南。生的豹头环眼,铁面虬须,甚是丑恶怕人。谁知他外貌虽是不足,内才却甚有余,笔动时,篇篇锦绣,墨走处字字珠玑。且是生来正直,不惧邪祟。其时正是唐德宗 ……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