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斗谷于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斗谷于菟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本名: 斗谷于菟

别名: 令尹子文

所处时代: 春秋

父亲: 斗伯比

斗谷于菟(dòu gǔ yú tú,古文作"斗谷於菟",谷音冓。详左传庄公三十年 )(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26年),芈姓,斗氏,字子文,斗伯比之子;幼时被弃云梦泽北(今湖北京山境内) ,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令尹,三任首辅,"自毁其家,以纾国难",孔子誉为"忠"。对楚国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贡献。

斗谷于菟因是在农历5月5日生,其母为斗伯比表妹,郧夫人之女,与斗伯比私通生下一子,郧夫人为遮其丑弃于云梦泽北(今湖北京山境内) ,郧子于梦泽田猎,见虎方抱一婴儿,喂之以乳,见人亦不畏避,郧子以为神物,后带回郧国命其女抚养。逾年,送其女于楚,与斗伯比成亲。楚国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故名斗谷于菟。谷于菟三字应写作"谷於菟"。[1]

人物简介

名称由来

斗幼时被弃,虎乳之。楚国人称乳汁为"谷",称虎为"於菟",故名。楚成王八年(前664),任令尹,执法不避亲贵,又捐家财,以解楚国之难。十七年率师灭弦(今河南息县西南)。三十二年,率师伐随(今湖北随州),逼随附楚。三十五年,因子玉伐陈有功,以令尹之位让之。·引自《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6页。

相关典故

楚成王初立时,楚子元乱国,为斗班所杀。在楚子元内乱平定后的楚成王八年(公元前664年),楚成王以斗谷于菟为令尹,自己亦日渐成长,楚国政局从此稳定,并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北上争霸。

斗子文,又名斗谷於菟,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令尹之一,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身世,史籍《左传·宣公四年》有详细的记载,说:"初,若敖娶于妘,生斗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于妘,淫于妘子之女,生子文焉。妘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妘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

据此说法,斗子文系楚国君若敖熊仪之后,或熊仪之子别封斗邑,为斗氏之祖,亦号称若敖。班固称"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可见斗射师、斗班、斗谷于菟等均属若敖氏之族,对平定楚子元内乱,起了重要作用。正因此,斗谷于菟才被任命为令尹这一要职的。

相关记载

子文的高风亮节和治国方略,不仅得到楚王的尊重和楚人的爱戴,也使得当时各诸侯列国很仰慕。《左传》、《春秋》、《国语》、《史记·楚世家》等史籍中,均详细记载了他的事绩。《湖北通志·人物列传》及光绪《京山县志·宦绩》载有小传。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对学生们赞赏子文行事曰:"忠矣。"?一千多年后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封子文为"景德侯",赐以"宗应庙"。京山东南乡旧时有子文庙。

《左传·庄公三十年》

"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史籍《会笺》说:"时楚国府库空竭,子文,财巨室,积财不少,故自减少家产,以纾其难也。"

斗谷于菟任令尹时,正值楚国统治集团内争和子元内乱之后,困难重重,谷于菟能从楚国利益出发,毫不犹豫地"自毁其家",尽力相助效劳,使楚国迅速度过了难关。因此,斗氏之族从稳定楚国政局,到解决国计民生困难,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斗谷于菟协助楚成王大力整顿楚国内政,率军灭了弦国、黄国、英国,压抑了蔡国、随国、徐国、江国等诸侯国,使楚国在长江流域成为无以抗衡的霸主,并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晋、齐、宋、秦等中原大国。

斗谷于菟执政后,留下的历史佳话也很多。据史籍《说苑》中记载,斗谷于菟的族人犯法,被廷理(廷理,楚国执掌刑法之官)拘捕,后听说是斗谷于菟的族人,立即释放。斗谷于菟听说后,对廷理批评说:"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岂吾营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驳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

斗谷于菟一方面批评廷理,另一方面又教育族人主动伏法,廷理害怕,就对其族人执行了刑法。

《国语·楚语》

另据史籍《国语·楚语》、史籍《战国策·楚策》等记载,斗谷于菟又是一位清廉勤政、律已恤民的执政者。如史籍《国语·楚语下》说:"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一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之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史籍《战国策·楚策一》中记载莫敖子华之语:"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日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

从上述记载,可知斗谷于菟是春秋前期颇为先进开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斗谷于菟在任令尹期间,还有一大历史佳语,也是值得注意的。史籍《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

从有明确记载看,斗谷于菟从楚成王八年任令尹后至楚成王二十五年让位子玉,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在这二十七年中,他曾"三仕"、"三已"。这一方面说明其地位之重要,楚成王曾三次请他出任令尹;而另一方面,所谓"三已"、"三舍"则是子文主动请求的,具有荐贤、任贤的意思。如他让位于子玉,就是在子玉攻陈、取焦、夷,城顿立有大功的情况下提出的。当吕臣反对时,斗子文理直气壮地说:"吾以靖国也。夫有大功而无贵任,其人能靖者与有几?"可见斗谷于菟的让位,是为了荐贤,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并不计较个人得失。

斗谷于菟是继斗祁、彭仲爽之后的著名楚国令尹,前两位见于史籍记载不多,但从斗谷于菟的言行和政绩看,可知楚国国君所任命的令尹,都是具有文武兼备的治国本事者。

《左传》中曾经将斗子文和成得臣训练士兵进行对比,斗子文训练不惩罚一个人,而成得臣鞭打士卒,刺穿耳朵,楚中神童因此预言了城濮之战子玉的失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