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彩團花菊蝶紋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鬥彩團花菊蝶紋罐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鬥彩團花菊蝶紋罐
年份:明
類型:瓷器
規格:通高11.1厘米,口徑5.3厘米,足徑5.6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窯口:景德鎮窯
關鍵詞:景德鎮窯
藏品鑑賞
鬥彩團花菊蝶紋罐,明成化,通高11.1厘米,口徑5.3厘米,足徑5.6厘米。清宮舊藏。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肩及頸部均繪青花水波紋,水面漂浮紅、黃、綠相間排列的團花,寓意落花流水。腹部繪團狀菊花蝴蝶、菊花蜜蜂,上下交錯排列,間以朵花。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罐上的全部紋樣均先以青料勾畫輪廓線,凡花卉均以綠彩填塗莖葉、以礬紅彩或黃彩填塗花朵。蝴蝶或蜜蜂翅膀填塗綠彩、紅彩或奼紫彩。其中最具特點的是奼紫彩,亦稱差紫彩,施彩較厚,表面乾澀無光,故有「差紫濃厚卻無光」的說法,為成化鬥彩所獨有。
罐所附之蓋應為清代乾隆時景德鎮御窯廠奉旨所配。蓋面繪團狀菊蝶紋,周邊繪折枝花紋,其上所填洋黃和豆綠彩是成化鬥彩瓷器上所不見的。其填彩技法也不同於成化鬥彩填彩時彩料常溢出輪廓線的的率意風格,而是嚴格控制在青花雙鈎圖案輪廓線內。
查《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可知,此罐上的蓋子當為乾隆十三年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奉旨所配。此罐檔案中稱之為「成窯五彩菊罐」:「(乾隆十三年)閏七月初二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張玉交:宣窯青龍白地罐一件、宣窯青花白地花囊一件(銅膽)……成窯五彩菊罐一件、成窯五彩荷花罐一件、成窯五彩罐一件……宣窯青花白地豆一件。傳旨:着交唐英各照樣配蓋一件,其罐與花囊不可持去,另做樣帶去,仍將罐與花囊在原處陳設。欽此。」(江西)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