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斐索-傅科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法国物理学家阿曼德·斐索(图)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斐索-傅科仪是法国物理学家阿曼德·斐索和莱昂·傅科在1850年设计用来测量光速的仪器。这个仪器由光源、反光镜、旋转的遮版和一个固定在35公里外的反光镜组成。当光源发出的光线由转动的遮板空隙射至远方的反射镜被反射回来时,只有在适当的转速下才能再穿过遮板被侦测到。[1]

傅科改进了斐索在1849年使用两片固定的镜子和转动的钝角齿轮所做的实验测出了光速,而斐索测得的光速比实际高了约5%。

阿曼德·斐索

阿曼德·斐索(法语:Armand Hippolyte Louis Fizeau,1819年9月23日-1896年9月18日),法国物理学家。他早期的工作与改善摄影的程序有关,然后他与莱昂·傅科合作,参与了一系列光和热的干涉现象研究。在1848年,他发现了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1849年,他发表了用他的方法测量得到的光速(参见斐索-傅科仪);在1850年,与E. Gounelle测量了电流的速度。

在1853年,他描述了如何使用螺旋管来增加电容(后来称为电容器)的效能,然后他又研究固体中的热胀冷缩,并应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水晶的膨胀。1860年他成为法国皇家学会的会员,1878年加入经度局。他于1896年9月18日在Venteuil逝世。

莱昂·傅科

让·伯纳德·莱昂·傅科(1819年9月18日-1868年2月11日),法国物理学家,他最著名的发明是显示地球自转的傅科摆。除此之外他还曾经测量光速,发现了涡电流。他虽然没有发明陀螺仪,但是这个名称是他起的。在月球上有一座以他命名的撞击坑。

光速

光速,指光在真空中的速率,是一个物理常数,一般记作c,精确值为299,792,458米每秒(≈3.00×10^8m/s)。这一数值之所以是精确值,是因为米的定义就是基于光速和国际时间标准上的。根据狭义相对论,宇宙中所有物质和信息的运动和传播速度都不能超过c。光速也是所有无质量粒子及对应的场波动(包括电磁辐射和引力波等)在真空中运行的速度。这一速度独立于射源运动以及观测者所身处的惯性参考系。在相对论中,c起到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的作用,并且出现在广为人知的质能等价公式中:E=mc。

光在玻璃和空气等透明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小于c。c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之比,就是该介质的折射率n(n=c/v)。例如,玻璃在可见光波段的折射率约为1.5,意味着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c/ 1.5 ≈ 200000km/s;空气在可见光波段的折射率约为1.0003,所以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299700km/s,比c慢90km/s。

在一般情况下,光以及其他电磁波都似乎能够从甲点瞬间达到乙点,但只要甲乙两点相隔距离大,再加上精度极高的测量仪器,就可探测到光的有限传播速度所呈现的各种现象。在和遥远的空间探测器通讯的时候,从地球发出的信号需数分钟甚至数小时的时间才可抵达探测器,反之亦然。同样,来自遥远星体的光经过许多年才到达地球,因此科学家可通过观测这些星体来研究宇宙久远的历史。光速有限,也意味着计算机有着理论上的最高速度,因为信息在计算机芯片之间传递的速度受到限制。光速还可以用在所谓的“飞行时间”测量法中,以高精确度量度两个相距较远的点之间的距离。

奥勒·罗默于1676年首次测定光速。他通过研究木卫一的视运动,判断出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而非无限。1865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因此必须以他的电磁理论中所出现的速度c传播。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一条公设:一个惯性参考系所测得的光速是独立于光源的运动的。他从这一点推导出狭义相对论,并证明常数c在光和电磁波的范畴以外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数百年不断进步的测量之后,1975年光速的数值为299,792,458m/s,测量不确定度为十亿分之四。1983年,国际单位制(SI)中的米被重新定义为1/299,792,458秒内光在真空中所运行的距离。因此,c在米每秒单位下的数值已固定为精确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