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文革(苏铁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文革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文革》中国当代作家苏铁雁的散文。

作品欣赏

文革

文革中,有一笑话,说是一个老汉推着鸡公车进城。在下坡路上,一个初学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刹不住车,从背后直对准推车老汉撞来,前轮不偏不倚,撞在了老汉的屁巴骨上。小伙子连忙说对不起。老汉说,你对得这么端,还说对不起。还有一则鸡公车司机轧死汽车司机的笑话,说是有一天天擦黑,一辆汽车坏了,停在路边司机钻下车肚,躺在地上修车,修完后头伸出,正好一载重鸡公车通过,将其头从颈部轧断。鸡公车司机喃喃地说:又过了一个坎坎。

五十年代,人们出门的交通工具,大多是鸡公车。灌县的鸡公车出租司机,聚在东门口、灌柏桥头,以及观凤楼、天乙街出场口处。几十辆鸡公车(平车,有靠背,有草作的坐垫)排在路口,一看到有远行模样的人,都来招呼拉客,讨价还价。笔者儿童时代,曾多次随外婆或母亲,在东门口租用鸡公车,坐车去乡下。我坐在鸡公车前端,外婆(或母亲)坐在后边,把我抱住。两个人,坐到石羊,才两角钱;两个人,坐到聚源,才一角钱,我坐在鸡公车上,兴奋不已,手舞足蹈,母亲则和推车人偶尔拉几句家常,以打发几小时的时光。

外婆家有辆鸡公车,我学推,人小力弱,推不起,常常推倒,如鲤鱼翻身。后来他们找来一辆小号的专供儿童推的鸡公车,我才推会了。但是,推大鸡公车,还是不行。鸡公车重车,除一人推之外,还需1—2人在前边用绳子拉。笔者当知青时,生产队交公粮,我推不了高车,就当拉车人。拉车人与推车人合力不好,极易翻车,多配台几次,也就默契了。与我配合的农民大汉一米八,他推我拉。他光着身子,汗如雨下。额上用稻草扎个寸多长的结,汗水顺着草结滴下,不会糊住眼睛,看不清方向。那大汉推鸡公车的姿式,真像一只战斗的鸡公,亢奋不已。也许,鸡公车由此得名吧!

如今,我真想再推推几乎绝迹了的鸡公车,载上妻子,在田间小路上推行吟诗。鸡公车速度慢,才能酝酿诗意;速度慢,但没有尾气,没有污染。

[1]

作者简介

苏铁雁,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