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作必須大眾化(余仕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藝創作必須大眾化》是中國當代作家余仕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文藝創作必須大眾化
有這麼一個傳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三位鄉紳,他們的名字分別為張老九、李老九和王老九。三位鄉紳是相處得比較融洽的好朋友。據說,王老九的兒媳婦聰明伶俐,很會說話。一天,張老九邀約李老九前來王老九家作客。張老九手拎一壺老酒,李老九手提一籮韮菜。來到李老九家門前,剛好遇見了王老九的兒媳婦。二人說明來意後,希望王家兒媳向其公公王老九告之一下。王家兒媳果真名不虛傳,很會說話。她來到堂上,向自家公公行禮之後說道:「外面來了兩位公公,一個叫張三三(乘法,三三見九),一個喚作李四五(加法,四加上五等於九)。張公公手拎一壺八加一(八加一等九,「九」與「酒"諧音),李公公手中提着一籮扁葉蔥(這裡指韮菜,「韮」與「九」諧音),前來府上找我公公喝幾蠱。」王老九聽罷喜在眉梢,趕緊起身,來到大門前召呼客人,迎進廳堂落座。張老九和李老九也聽到了王家兒媳剛才所說的一番話。他們一邊落座,一邊稱侃王家兒媳有本事,賢惠能幹了不起,很會說話。
聽聞了這個故事之後,我也覺得這個王家兒媳聰明過人,很會說話。為了避諱長者的名字,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雖把話題繞開了,卻也把意思表達明白了。但認真分析下來,王家兒媳能夠巧立名目,繞開避諱之言詞。這也僅是一種「圈子文化」而已。在她的這個家或家族裡面,她所要表達的內容,大家一聽便能夠明白。但是,換一個地方換另外一個場景,她所說的一切,恐怕就會讓人云里霧裡,不能明白,甚至產生誤解了。在這裡,我不是要否定王家兒媳婦的聰明才智,我所要闡述的意思是,有些語言,在一定的場合適用,但在其它更多的地方就不適用了,存在它的局限性。這種存在局限性,沒有廣泛性,極不大眾化的東西,我只能將其定位為「圈子文化」。
文藝創作是大眾的,必須要滿足於大眾化這個閃光點。我們不能搞「圈子文化」,讓文藝創作,成了圈子內的你吹我擂,相互吹捧。一旦文藝創作背上「圈子文化」這個名份,就很危險了。圈子不破,格局打不開。語言文字受到了局限性的束縛,文藝創作的發展,也就受到了限制和束縛了。
這些年,閱讀報紙和雜誌的人越來越少,除了生活節奏加快、商品經濟大潮衝擊等原因之外,這是不是跟我們文藝創作隊伍不接地氣,文藝作品缺乏大眾化觀念,有一定的關係呢?尤其,詩歌領域內,什麼歪詩怪詩都有,圈子內相互拍馬溜虛,臊味臭味醺人——胡寫亂寫,讓人讀不懂。難道說,這還不算「圈子文化」在作怪嗎?
為了文藝創作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文藝創作領域裡面,也該自我革命了。首當其衝的任務就是,堅決擯棄「圈子文化」泛濫和作怪![1]
作者簡介
余仕田,男,漢族,1968年2月2日生,中共黨員,曲靖市某村黨總支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