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文物鉴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是一项运用传统方法或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年代、质地、用途和价值的工作。文物鉴定属于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范畴。一般情况下,考古地层中出土的文物基本不存在辨伪的工作,更多地是运用地层学、类型学和比较的方法对文化遗存进行时代判别。现也指文物鉴定专业,即在大学开设的文物鉴定本科专业,是专门用来培养文物鉴定高级专业人才的,如北大资源学院开设的文物鉴定专业。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北大资源学院

外文名; BDZY

简称; 北大资源

校训; 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创办时间; 1992年5月

类别; 应用型大学

现任校长; 贺校长

所属地区; 北京海淀

主要院系; 国际学院、商学院、文理学院、数字传媒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详细信息

定义

文物鉴定(Identific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的工作。还可以说是:辨别真伪,断定年代,说明质地,标定名称,评定价值。

方法与工具

文物鉴定现状

文物鉴定,自古有"眼学"之说,靠的是眼力,凭的是业界良心。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道德的约束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在全民收藏的热潮下,受金钱、人情、面子等诸多因素影响,鉴定往往变得"不确定"。

国内的文物鉴定始终缺少一套清晰明确的标准,更缺少一系列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和监督体系。要想正本清源,一定得在根子上下功夫,出台有关文物鉴定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设置一条不敢触碰的"高压线"是必须的,同时科学专业的文物鉴定仪器也是规范收藏界和文物鉴定界不可或缺的。

文物鉴定时辅助工具

文物鉴定有时会在拍卖现场\谈判现场\资产评估现场,而仅仅凭见着的一纸证书,或许很难让人信服;而在一般的谈判现场\拍卖现场\资产评估现场,又不可能有专业仪器进行专业识别,可仅仅凭肉眼与经验识别,其可靠性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存在困难并很难形成说服力,如今现在行业内,尤其是字画行业都是通过辅助性的便携式视频显微镜来进行现场识别! 如Anyty的MSA200\WM401TV等显微镜识别可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在100-200倍率左右就可很清晰看到宣纸的材质、墨迹的深浅、印章的细节、力度等信息,在显微镜下一目了然,有经验的古画、字画爱好者,根据这些信息,就可判断字画的年代、出入及真伪。也因便携式视频数码显微镜的分享性比较强,适用于现场(拍卖会、客户现场、朋友间的分享);又可实时拍照摄像,可进行对比存储;且便携式数码显微镜一般都有对比及测量功能,是辅助文物鉴定分析时的必备工具。文物鉴定的方法文物的类别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在文物鉴定之前,必须对文物进行分类,以便根据不同类别的文物,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分类亦需鉴定,对文物辨伪、断代、评定价值等鉴定,更需要分类。在文物藏品鉴定中,一般以质地分类,有利于排比、辨别。在文物史迹鉴定中,一般按性质分类,这样更适合采用不同方法鉴定该类文物中不同种类的文物。

文物鉴定的具体方法很多,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

传统鉴定方法是自古以来,人们在研究、鉴定文物中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再总结的科学成果。其基本内容是在对文物分类的基础上,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辨识和综合考察。

①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古代和现代,都采用比较的方法鉴别文物。以文物藏品为例,对真伪年代、价值未作出辨识的文物,鉴定时,需选取已知其真伪、年代的同类文物的标准器,并将两者对比,进行分析,找出未辨识文物与标准器物之间在形制、质地、花纹、工艺等方面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分析它们的矛盾与联系。经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后,作出科学判断。

②综合考察,通过对文物本身的调查,文献记载的考证,参考总结的鉴定同类文物的一般规律,对鉴定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判断,以达到鉴定文物的目的。此法对鉴定文物史迹尤为适用。文物史迹一般形体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鉴定,会取得比较科学的鉴定结果。

运用传统方法鉴定文物,除上述基本方法外,还要根据鉴定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尽相同的具体方法,如对青铜器、瓷器、书画等的鉴定 (见青铜器鉴定、瓷器鉴定、书画鉴定)都可说明这一点。之所以如此,是由不同种类文物的性质决定的。

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分析鉴定。有许多文物仍以运用传统鉴定方法为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和传统方法鉴定的进一步相结合,文物鉴定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文物鉴赏

文物鉴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现象,是一种向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它涉及多种高级心理功能的复杂心理状态,包括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并终究转化成对文物的评价。我们常常看到,文物鉴赏家在鉴赏文物时,不断发出赞叹的声音,流露出难以言表的满足之情,这正是多种心理功能转化成对文物的评价的一种外在表现。鉴赏的过程既是向大脑的信息输入,也是一种陶冶情操的形式。

一般来说,文物鉴赏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l、全部心理机制进入一种鉴赏注意状态。这时中断了全部日常生活意识,并伴随着一种类似期望的情感产生。

2、接触文物后,随之产生感性上的愉快。随着鉴赏的深人,情感、想象和理解交错展开,并逐渐升华为判断性认识,随之出现精神上的愉悦。

3、鉴赏后所得的收获,便储存在自己的知识宝库中,形成追求更高鉴赏的"储备"。在精神生活中,则获取了更加丰富的营养。

文物鉴赏之所以有魅力,能够唤起人的愉悦情绪,得到某种精神满足,是因为鉴赏即是求知。从业务方面讲,人们参与文物鉴赏的动力大概有两条:

1、欲以一种新的认识,代替过去旧的认识,以求知识更新和增长。

2、期望发现文物中尚未被揭示出来的价值,以求前所未有的新发现。

鉴赏文物,总要判断"真与伪"、"是与非"、"档次与价值,这犹如在参与一项富于趣味的智力竞赛,在文化享受中得到对自己鉴赏水平的真实测验。

文物保管

文物保管需要科学依据,文物藏品区分等级,文物史迹分级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都需通过文物鉴定,确定年代,评定价值。不仅如此,文物出境、打击文物走私等也都需对文物进行鉴定。

文物藏品分级时,需在其年代明确的前提下,评定它的价值,区分等级。等级的确定与采取什么保管措施,有直接关系。分级保管,是文物藏品保管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一级文物则需要专库或专柜保管。

文物史迹中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是极少数。能否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关键是文物史迹的价值。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级别不同,要实行分级管理,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保护。

可移动文物能否出口或出境,国家有明确规定,并制定有鉴定标准。在具体鉴定中,要对每一件文物作出具体评价,以判定可否出口或出境。这是保护中国文物不外流的重要一环。

主要内容

包括辨别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和等级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不可将它们孤立起来。

辨伪

在文物藏品中,特别是传世品,往往夹杂着伪品。在保管、究、陈列时,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伪品辨别出来。

辨别真伪主要是对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对文物史迹,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伪。建筑物上的附属品石雕、木雕等毁坏之后,又按原状重新雕刻,与建筑物并非同时之物,其他构件的更换亦如此,如不辨别,把它定为原件,会引起混乱。

断代

辨别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确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文物的真伪,最根本的是时代不同,还有所用材料、工艺的差别。

文物断代对一切文物来说,都是必须的。在文物的断代研究中,除由于作伪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要鉴定辨别外,还有大量文物本身并无纪年,需要鉴定,判明年代。一些传世文物在历史流传中,由于自然损坏,有意挖损等,给确定年代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文物史迹如古建筑,不同朝代屡次重修,更换构件,使一座建筑物具有多时代的构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纪年或关键字被砸去等,这些都需要通过 缩略图 ,去判明年代。

评定价值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价值的遗存,不能称其为文物。在历史遗存被确定为文物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评定其是否有价值。在确定某历史遗存为文物之后,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过程中,应将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分析它的内容,鉴定它的制作工艺,揭示它的内涵及其在历史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确定它的价值高低,或它的价值的主要表现。

评定等级

是鉴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中国文物法规的规定,根据文物价值的高低,把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划分为一、二、三级,把文物史迹区分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给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必要性

必要性

文物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在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的甚至难识真面目,给人们认识它的年代与价值造成很大困难。特别在历史上,一些人出于盈利等不同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假古董,鱼目混珠,使人对文物真假难辨,更增加了认识文物的难度。通过鉴定辨识文物真假,就成为鉴定文物的首要任务。

文物真伪之所以能辨别,是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物,都不能离开时间形式而存在,不能再生产。超时间、超空间地再制作一件与某件文物完全相同的物品,一般是不可能的。

在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许多文物年代不明。真正价值未能揭示,只有通过鉴定,才能判明年代,确定价值。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不都是直观的,许多文化的价值是隐藏于实物遗存的深层结构之中。鉴定就是揭示文物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对象

文物鉴定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是可移动文物,即文物藏品、流散文物,二是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即文物史迹。

对文物藏品和流散文物的鉴定,是文物鉴定的重点。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藏品,如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铅锡器、瓷器、珐琅器、漆器、竹木器、骨角牙器、书画、文献等等,都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对象。

在文物史迹中,古建筑、纪念建筑、石窟寺、石刻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对象。对古遗址和古墓葬,只有经过发掘,根据出土文物才能鉴定其年代和价值。

重要性

文物鉴定本身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它研究的对象,是形态各异、内涵复杂、时代不同的各种文物,这就决定了文物鉴定所具有的特点:具体、细致、严密、求实。

文物鉴定的基本要求是:

①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文物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文物的真实性、科学性作出正确的鉴定;

②通过鉴定,力求准确判明文物的真伪、年代;

③通过对文物的综合研究,分析文物的形式和内涵,力求准确评定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

④文物鉴定者应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文物做假知识等,掌握传统的鉴定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鉴定方法,力求对文物作出准确的鉴定;

⑤文物鉴定必须实事求是,鉴定者须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和对国家文化财产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

⑥认真做好鉴定的各项资料工作,写出鉴定意见。[1]

参考文献

  1. 文物鉴定 , 360 , 2018-08-19